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风疹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调查疫情发生的原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为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2016年3日我院31例住院治疗的患者。将其临床信息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所有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风疹IgM抗体检测均为阳性,全部隔离治后痊愈。结论加强风疹病毒疫情检测,提高风疹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风疹发病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风疹 临床特征 疫情报告 预防接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健康教育在流行病预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流行病患者,探究健康教育在流行病预防中的应用及效果。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住院期间进行常规治疗以及流行病健康教育,而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治疗。患者出院3个月后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同时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统计两组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状况、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防止患者再次感染流行病,在预防流行病发生、感染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流行病预防 应用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医学药物的不断研发发现,黄芪药物能够有效治疗治疗动脉硬化、保护机体血管内层皮细胞,增强心肌的收缩力以及心脏的排血量,此药物在现代医学领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患有肺心病、心血管疾病、心理衰竭、冠心病等疾病中,其功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此,本文根据黄芪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相关研究1。

  • 标签: 黄芪防治 心血管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为乳腺癌患者患甲状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住院的511例新发乳腺癌患者,选取同期住院的年龄匹配的303例新发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341名健康体检者。对3组进行甲状腺B型超声检查及甲状腺功能检测。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病理资料,比较3组甲状腺疾病患病的差异。比较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化疗中期和化疗末期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病率[32.5%(166/511)、25.7%(78/303)、21.7%(74/341)]、甲状腺结节患病率[50.7%(259/511)、43.2%(131/303)、41.6%(142/341)]和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4级及以上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15.4%(40/259)、14.5%(19/131)、4.9%(7/14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患者组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异常率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34.1%(174/511)比26.1%(79/303)%、23.5%(80/341),24.9%(127/511)比8.6%(26/303)%、3.2%(11/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化疗中期、化疗末期fT4、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甲状腺免疫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癌患者化疗末期fT4、TgAb和TPOAb的异常率均低于化疗前[11.5%(59/511)比24.9%(127/511),5.1%(26/511)比17.4%(89/511),11.9%(61/511)比20.4%(104/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乳腺癌与甲状腺疾病有一定的关系。临床医师在乳腺癌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应关注甲状腺疾病及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以便尽早发现,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规范化治疗。

  • 标签: 乳腺肿瘤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结节
  • 简介:摘要乳腺癌与甲状腺疾病均好发于女性,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乳腺癌患者在发病前后罹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较其他恶性肿瘤高,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且乳腺和甲状腺同属于激素应答性器官,在一些调控通路之间两者也能相互影响。目前认为碘、甲状腺激素受体和雌激素受体是乳腺癌与甲状腺疾病关系密切可能的发病机制。文章通过分析近年来乳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疾病、甲状腺癌、甲状腺激素及抗体关系的研究,探讨乳腺癌与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 标签: 乳腺肿瘤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 简介:化瘀法作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在很多领域都取得很好的疗效,我就化瘀法在肝胆疾病中的运用谈几点心得。1难治性黄疸黄疸有阴黄、阳黄之分,湿邪是黄疸的主要病因,与热结是阳黄,与寒结是阴黄,其临床表现虽不同,但均为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发黄,然瘀胆型肝炎很难区分阳黄或阴黄,黄疸多不显明而晦暗。

  • 标签: 化瘀法 难治性黄疸 脂肪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检验诊断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特别是评估特定生化指标在早期识别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取了100名高心血管疾病风险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常规临床检验指标(如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等)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之间的关联。研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健康检查,另一组除了常规检查外,还进行了更为详细的生化指标检测。主要评估指标包括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这些指标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接受详细生化指标检测的组别在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识别上更为有效。特定生化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此外,这一组别在随访期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低。结论:本研究表明,临床检验诊断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通过详细的生化指标检测,可以更有效地识别高风险人群,从而采取早期预防措施。这些发现强调了在心血管疾病管理中采用综合临床检验诊断的重要性,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心血管疾病预防 临床检验诊断 生化指标 高敏C反应蛋白 早期风险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宁夏地区肾脏疾病谱特征及演变趋势。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8年8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肾活检患者的人口学、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根据患者接受肾活检时间段分为2008—2013年组和2014—2019年组。比较两组患者接受肾活检时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肾脏疾病类型、原发性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和糖尿病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的差异。分析2008—2019年间宁夏地区肾脏疾病谱的逐年变化趋势。结果3 867例肾活检患者入选本研究,年龄(39.59±14.05)岁,男性多见(53.71%,2 077/3 867)。入选者接受肾活检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6.33%,1 405/3 867)。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8.79%(3 047/3 867),其次分别为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8.57%,718/3 867)、肾小管间质性疾病(1.45%,56/3 867)和遗传性肾病(1.19%,46/3 867)。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最常见(44.60%,1 359/3 047),膜性肾病次之(30.75%,937/3 047)。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过敏性紫癜肾炎最常见(27.44%,197/718),狼疮肾炎次之(25.07%,180/718)。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患者膜性肾病比例较高,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非IgA沉积)比例较低(均P<0.00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比例较高,过敏性紫癜肾炎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比例较低(均P<0.01)。2014—2019年组肾活检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单纯血尿及尿蛋白量≤1.0 g/24 h比例高于2008—2013年组,而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比例低于2008—2013年组(均P<0.05)。与2008—2013年组相比,2014—2019年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慢性肾衰竭比例较高,表现为蛋白尿合并血尿比例较低(均P<0.05)。结论宁夏地区肾活检人群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多见,IgA肾病是最常见病因,膜性肾病占比有逐年升高趋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以过敏性紫癜肾炎最常见,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占比有逐年升高趋势,提示应加强宁夏地区代谢性疾病肾脏并发症的筛查,重视轻度尿检异常患者的追踪检查。

  • 标签: 肾疾病 活组织检查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流行性腮腺炎的小学生群体爆发与腮腺炎预防成本的性价比,以期制订合理的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方案。方法选择我市市区的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进行抽样调查以获取家庭经济损失平均数,而后进行单次及双次注射麻风腮三联疫苗的性价比核算、并比对不注射疫苗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结果仅就预防流行性腮腺炎而言,单次防疫性价比为1351,双次防疫性价比为1160。结论进行MMR疫苗的注射,其性价比极高,可带来极其卓越的社会效益。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疫苗 性价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腕踝针用于肛肠疾病术后排便困难的效果。方法选取义乌中医医院2019年2-8月肛肠疾病术后排便困难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中药熏洗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中药熏洗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中药熏洗,联合组在中药熏洗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腕踝针治疗,三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三组中医证候积分(排便顺畅情况、排便时间、大便性状、排便疼痛、便血),治疗后第2天、第4天及第7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估三组临床疗效,并记录三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21/30)和中药熏洗组的70.0%(20/30)(χ2=7.081,P<0.05);三组治疗后排便顺畅、排便时间、大便性状、排便疼痛、便血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排便顺畅评分(0.36±0.11)分、排便时间评分(0.83±0.10)分、大便性状评分(0.56±0.07)分、排便疼痛评分(0.51±0.03)分、便血评分(0.52±0.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中药熏洗组(F=8.712、11.783、9.171、10.183、9.306,均P<0.05)。三组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VAS评分均较治疗后第2天显著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第4天VAS评分(3.01±0.61)分和第7天VAS评分(1.65±0.52)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中药熏洗组(F=13.246、11.785,均P<0.05)。三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腕踝针用于肛肠疾病术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排便困难。

  • 标签: 肛门疾病 直肠疾病 手术后并发症 排便困难 中草药 熏洗 腕踝针 疼痛测定 对比研究
  • 作者: 王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2015—2018年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  王 艳  (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 101504)  【摘 要】目的:分析2015—2018年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社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2015—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的诊断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8年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共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64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19.59/10万,发病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发病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X2=16.457,p=0.001);报告单位主要为当地社区医院(70.43%),社区肠道门诊为主要报告科室(56.19%)。5-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共报告病例404例,占病例总数的62.53%;病例主要分布在人口数量多且流动性大的地区;男女发病比例为1.24:1,男女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X2=7.593,p=0.006),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1岁组、10-20岁组和50-60岁组,职业主要以农民、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要报告单位,夏秋季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流动人口、老人与学生是防控重点人群。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乐清地区2010—2018年引起儿童肠道病毒(EV)相关疾病的病原谱变化及其各型别的流行趋势,为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乐清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导出2010—2018年肠道病毒感染引起手足口病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病例发病的季节、年龄、性别、区域分布及病原体的分布特点。结果2010—2018年乐清市手足口病病例共计53 178例。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4—7月,重症75例,死亡6例,5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发病为主,男性高于女性。2010—2018乐清地区儿童中感染的病原谱发生了明显变化,2010—2014年均以EV71型为主,2013年之后EV71检出比例逐年降低,近几年来非EV71非柯萨奇病毒A16型的其他肠道病毒比例明显升高。结论乐清地区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人群性,应加强病原学检测,在4—7月,对重点对象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防止引起手足口病暴发流行

  • 标签: 肠道病毒 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社区公共卫生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社区医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所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进行观察,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心血管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接受社区公共卫生护理。判定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防治效果。结果:经判定与组间比较,可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社区公共卫生护理的应用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防治 社区公共卫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与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将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的30例设为A组,将给予心理护理与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康复护理的30例设为B组,对比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护理后,B组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水平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护理 呼吸功能锻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全科护理对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11月在本院接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患者76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一般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程度情况。结果:在肺功能指标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老年慢阻肺疾病患者采用全科护理方法干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全科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并验证其用于辅助新生儿串联筛查结果的判断。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0年2月至2019年5月来自全国31家医院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串联质谱法)5 907 547例数据和34家医院临床确诊的3 028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预测模型;以2018年1至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360 814例新生儿筛查数据进行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预测模型的单盲试验验证,通过比较临床确诊病例的检出率、串联初筛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在人工判读和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预测模型中的结果,验证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经数据筛选,共有3 665 697例新生儿串联初筛数据符合数据库建模的标准,选取所有临床确诊患儿数据3 019例共构建了16种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可涵盖32种遗传代谢病;在单盲试验验证入组的360 814例新生儿中,临床确诊病例共45例,人工判读和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预测模型结果一致,所有临床确诊病例均为阳性或高风险。串联初筛阳性人工判读为2 684例,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判读为串联初筛高风险1 694例,串联初筛阳性率分别为0.74%(2 684/360 814)、0.46%(1 694/360 814);与人工判读相比,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判读阳性人数总体减少了36.89%(990/2 684);人工判读和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68%(45/2 684)、2.66%(45/1 694)。结论所建立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人工智能疾病风险预测模型具有准确、快速、假阳性率低的优点,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婴儿,新生 人工智能 遗传代谢病 疾病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