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间苯三酚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部行IVF-ET治疗的4289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妊娠组及非妊娠组,分析影响患者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再根据移植前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未接受药物治疗组(A组)、术前静脉滴注阿托西班组(B组)、术前联合术中注射阿托西班组(C组)、术中静脉滴注间苯三酚组(D组),比较四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妊娠结局,以及治疗期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年龄、优质胚胎数及移植前用药方式是影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P=0.031、P=0.039、P=0.020)。D组患者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01)、B组(P均<0.001)及C组(P<0.001,P<0.001,P=0.001);其异位妊娠率明显低于A组、B组及C组(P均<0.001);流产率低于A组(P<0.001)。治疗期间及治疗后,4组患者均未见不适主述及过敏反应,所有出生婴儿均无出生缺陷。结论用药方式是影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因素,术中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可明显提升IVF-ET患者胚胎种植率及妊娠率,并降低其流产率。

  • 标签: 受精 体外 胚胎移植 间苯三酚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类胚胎冷冻保存时间超过6年复苏移植胚胎的存活率、妊娠结局及对母体和子代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并有冻存胚胎患者的资料,根据冻存时间是否超过6年分为长期冻存组(84例)和对照组(27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复苏胚胎的存活率,移植后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以及妊娠期间母体并发症发生率和子代安全性。结果长期冻存组复苏移植时女方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胚胎存活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胚胎完全存活率低于对照组(52.49%比67.72%),P<0.05。两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和活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并发症和子代安全性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存6年以上的胚胎尚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但需考虑母体年龄增长可能引起的妊娠及围生期风险。

  • 标签: 胚胎 长期冻存 复苏移植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胚胎和子宫内膜共培养模型,探讨人自体单个核细胞(PBMCs)对培养液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胚胎表面LIF受体(LIFR)表达的影响。方法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选择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内膜12例,分离出子宫内膜细胞。收集其外周血分离出PBMCs。收集2009年至2014年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成功且分娩的患者的废弃胚胎。研究分为实验组(内膜-胚胎-PBMCs共培养)和对照组(内膜-胚胎共培养)。共培养系统中加入含雌孕激素培养液当日为培养第0日。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后第1、第3、第5日两组培养液中LIF的浓度;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第5、第6日所形成囊胚表面LIF受体的表达情况,用Image J软件分析免疫荧光图像。结果培养第3日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液中LI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5日时,实验组培养液中LIF浓度[(2 840.02±240.51) ng/L]明显高于对照组[(2 411.35±311.63) ng/L](P=0.001)。囊胚LIFR的免疫荧光吸光度(A)值实验组大于对照组(0.255 8±0.037 2比0.190 6±0.040 4,P=0.001)。结论在体外子宫内膜-胚胎共培养模型中,人自体PBMCs能提高子宫内膜LIF的表达,同时促进囊胚表面LIFR受体的形成,在胚胎着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反复种植失败 白血病抑制因子 共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