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卧位Frosch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骨折的具体方法及优势,为临床工作提供新的选择。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来自武汉市第四医院的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证实骨折范围累及胫骨平台外侧。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6~59岁,平均38.6岁。均采用侧卧位Frosch入路进行骨折部位的暴露、复位及固定。术后进行规范化的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拍摄膝关节标准的正侧位片,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随访时间(12±2)个月。所有患者的伤口均愈合,无感染及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病例均有良好的骨折复位并最终骨愈合。HSS膝关节评分为(92±3)分。结论采用Frosch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骨折效果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结合"栅栏"螺钉技术治疗涉及外髁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结合"栅栏"螺钉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1例涉及外髁塌陷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男22例、女19例;年龄(47.4±11.5)岁(范围22~69岁);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Ⅳ型18例、Ⅴ型14例、Ⅵ型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1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但均无神经和血管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2±3.4)d(范围4~17 d)。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扫描及数字化建模,以3D打印制作1∶1实体大小的骨折模型,设计截骨导板和"栅栏"螺钉预置导板;术中按截骨导板行胫骨外髁截骨,复位以"栅栏"螺钉预置导向器辅助置钉固定骨折。术后依据膝关节Rasmussen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4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2±5.8)个月(范围6~26个月)。术后即刻X线片均提示骨折复位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14.1±1.2)周(范围12~17周)。术后1年膝关节Rasmussen评分为(17.4±1.6)分(范围13~19分),其中优31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5%(39/41);HSS评分为(87.3±5.6)分(范围68~95分),其中优30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98%(40/41);膝关节活动度126.8°±3.8°。末次随访时无一例发生腓总神经损伤、腘血管损伤、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3D打印截骨导板结合"栅栏"螺钉技术是治疗涉及外髁塌陷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近期疗效满意。使用定制化截骨导板截骨更精准,损伤更小,使用"栅栏"螺钉预置导向器可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

  • 标签: 打印 三维 胫骨骨折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Gamma 3U-Blade系统与Gamma 3钉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U-Blade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为(77.7 ± 4.8)岁;采用Gamma 3 U-Blade系统固定治疗。传统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为(79.3 ± 5.2)岁;采用传统Gamma 3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尖顶距、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起立行走(TUG)试验时间、术后9个月髋关节功能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尖顶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Blade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0 ± 0.2)周、术后9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90(90,91)分,与传统组患者[(12.0 ± 0.3)周、91(89,91)分]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U-Blade组患者术后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0%(0/35)]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17.1%(6/35)],术后2周、3个月TUG时间[(80.2 ± 3.6)、45(43,49)s]显著短于传统组患者[(89.3 ± 4.2)、56(54,59)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Gamma 3钉相比,Gamma 3U-Blade系统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可以减少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期行走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骨质疏松 老年人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