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及其所导致的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仍是严重影响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很多患者经治疗虽然检测不到血清HBV DNA,但也会出现肝脏疾病的进展,因此,应该寻找除HBV DNA、HBsAg定量之外的新型血清标志,有利于CHB抗病毒药物及方式的选择、疗效监测随访、疗效预测以及预测停药后病毒学反弹风险等。现重点阐述HBV核心相关抗原、HBV RNA、抗-HBc这三种新型有望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血清标志

  • 标签: 肝炎,乙型,慢性 肝炎病毒,乙型 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长期核苷(酸)类似(NAs)治疗后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 RNA水平分析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7例,至少3年NAs抗病毒治疗,至少2次间隔6个月高敏检测HBV DNA小于20 IU/ml,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HBsAg、HBeAg及HBV RNA检测。根据Child-Pugh分级、HBeAg水平、HBsAg水平分组,比较各组间HBV RNA水平。对资料进行秩和检验、χ2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Child-Pugh A级患者HBV RNA水平比较,B+C级患者HBV RNA水平明显升高[4.1(0,4.9)log10拷贝/ml与2.0(0,3.5)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0,P<0.05)。依据HBeAg水平不同,分为HBeAg阳性组及HBeAg阴性组,2组间HBV RNA水平定量比较[2.0(0,4.5)log10拷贝/ml与1.0(1.0,2.0)log10拷贝/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33,P<0.05)。依据HBsAg水平不同,分为HBsAg≤100 IU/ml、100<HBsAg<1 000 IU/ml及HBsAg≥1 000 IU/ml 3组,3组间HBV RNA水平定量比较[0(0,2.0)log10、2.0(0,4.6)log10与2.2(2.0,4.7)log10拷贝/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1.265,P<0.05)。纳入性别、年龄、ALT、AST、GGT、HBsAg、HBeAg进行线性回归分析,HBsAg、AST水平与HBV RNA定量相关(P<0.05)。随访1年,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60例HBV RNA可测患者中,19例(31.7%)出现不良事件;37例HBV RNA检测不到患者中,3例(8.1%)出现不良事件,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P<0.05)。结论长期NAs抗病毒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后,HBV RNA仍可检测到;Child-Pugh分级B、C级患者,HBV RNA定量水平更高;HBV RNA可测患者出现不良事件比例较高;AST、HBsAg水平可能与血清HBV RNA水平相关。

  • 标签: 肝硬化 肝炎病毒,乙型 核苷(酸)类似物 DNA 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