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最小表观扩散系数(minimum ADC,ADCmin)值鉴别诊断颅内胶质细胞瘤与巨细胞胶质细胞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例巨细胞胶质细胞瘤与19例经典型胶质细胞瘤的MRI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部分ADCmin值,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巨细胞胶质细胞瘤ADCmin值为(0.989±0.104)×10-3 mm2/s,胶质细胞瘤ADCmin值为(0.837±0.111)×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1,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AUC为0.852 (P=0.002),以0.880×10-3 mm2/s为临界值,鉴别诊断两种肿瘤的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68.4%。结论ADCmin在巨细胞胶质细胞瘤与经典型胶质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常规MR检查的有效补充。

  • 标签: 扩散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在较低级别胶质瘤(lower-grade gliomas, LGG)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 IDH-1)突变状态和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评估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测定IDH-1突变状态和Ki-67增殖指数的44例LGG患者病例,其中IDH-1突变型24例,IDH-1野生型20例。在ADC图上测量病灶实质的最小ADC值(ADCmin)、平均ADC值(ADCmean)和对侧镜像正常脑白质的ADC值,计算相对最小ADC值(rADCmin)和相对平均ADC值(rADCmean)。比较LGG 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组间各ADC值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各ADC值对IDH-1突变状态的评估效能,并分析其与Ki-67增殖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IDH-1突变型组的ADCmin、ADCmean、rADCmin和rADCmean值均高于IDH-1野生型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各参数均能对IDH-1突变型和IDH-1野生型LGG进行有效区分,其中,rADCmin鉴别效能最佳,以0.978为最佳截止值,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38、80.00%、83.33%、81.82%、80.00%和83.30%。LGG ADCmin、ADCmean、rADCmin和rADCmean与Ki-67增殖指数间均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关系(r=-0.552、-0.590、-0.532、-0.579,P均<0.05)。结论ADC值可用于评估LGG IDH-1突变状态,对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评估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脑胶质瘤 较低级别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Ki-67增殖指数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基于MRI的深度学习模型预测WHO Ⅱ、Ⅲ级胶质瘤MGMT甲基化状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经手术病理及分子病理证实的WHO Ⅱ、Ⅲ级胶质瘤患者121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MGMT启动子甲基化78例、未甲基化43例。收集121例WHO Ⅱ、Ⅲ级胶质瘤的T2WI及T1WI增强序列图像,并手动选取每个患者所有包含病灶层面的图像,按照7∶3完全随机分成训练集及验证集。应用EfficientNet-B3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独立的基于T2WI、T1WI增强、T2WI联合T1WI增强的预测模型(T2-net、T1C-net、TS-net),通过ROC曲线对各个模型预测效能分别进行评价。结果验证集T2-net模型对WHO Ⅱ、Ⅲ级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预测的准确度为72.3%,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73.3%,曲线下面积(AUC为0.72),T1C-net模型的准确度为66.8%,灵敏度为68.3%,特异度为66.9%,AUC为0.72,TS-net模型的准确度为81.8%,灵敏度为63.1%,特异度为85.0%,AUC为0.78。结论基于MRI的EfficientNet-B3卷积神经网络可以预测WHOⅡ、Ⅲ胶质瘤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TS-net模型预测性能最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腰髓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1例。患者,男15岁,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1个月余就诊。MR检查示T11~12水平腰髓内异常信号影,呈均匀稍长T1稍长T2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块未见明显强化,软脊膜增厚强化。首次术后病理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IDH1/2野生型。4个月后肿瘤复发行二次手术,术后病理为胶质细胞瘤H3K27M突变型弥漫中线胶质瘤,二次手术后3个月复查MRI示椎管内多发可疑转移灶。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H3K27M突变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邓娟 王俊 李昇霖 刘显旺 薛彩强 周俊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7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30;甘肃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放射科,兰州 730030;甘肃省医学影像重点实验室,兰州 7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常规检查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鉴别诊断不典型肝脓肿与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ICC和19例不典型肝脓肿患者的MR图像,观察两组间病灶MR征象及病灶边缘实性部分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ean)值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DC,rADC)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两组MR征象及ADC值的差异。结果ICC与不典型肝脓肿在动脉期断环征、肝组织异常灌注、肝包膜的皱缩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病灶边缘实性成分ADCmean值为(0.84±0.14)×10-3 mm2/s,rADC值为(0.70±0.12);肝脓肿边缘实性部分的ADCmean值为(1.04±0.10)×10-3 mm2/s,rADC值为(0.95±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DCmean值、rADC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0.964,ADCmean值以0.86×10-3 mm2/s为截断值,鉴别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63.2%,rADC以0.83为截断值,鉴别两者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4.2%。结论MR常规检查联合DWI有助于鉴别ICC与不典型肝脓肿。

  • 标签: 胆管细胞癌 肝脓肿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