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线粒体作为三大营养物质经三羧酸循环产生ATP的主要场所,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过程中起着巨大影响作用。本文从心肌线粒体的能量代谢功能、相关调控途径、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治疗药物方面入手,在心肌线粒体代谢方面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思路与方向。

  • 标签: 线粒体 能量代谢 活性氧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分层应变技术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及治疗后24 h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变化,探索连续、定量评价患者心肌功能的新方法。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因急性前壁STEMI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急诊PCI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至球囊扩张时间(STB)分为STB≤6 h组(26例)及6 h<STB<12 h组(14例)。分别在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 h、术后24 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左心室各节段心内膜下心肌纵向应变(LS-endo)、全层心肌纵向应变(LS)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计算梗死区域各节段平均LS-endo值(记为IALS-endo)及平均LS值(记为IALS);非梗死区域各节段平均LS-endo值(记为NIALS-endo)及平均LS值(记为NIALS)。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急性前壁STEMI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6例,年龄(62±10)岁。STB≤6 h组患者,术后24 h的IALS-endo值[(13.7±4.9)%比(10.0±2.7)%,P<0.05]及NIALS-endo值[(17.0±2.9)%比(14.6±2.9)%,P<0.05]均高于术前。6 h<STB<12 h组患者,术后即刻IALS-endo值较术前下降[(6.7±3.3)%比(11.9±6.5)%,P<0.05],术后3 h时呈回升趋势,但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时该指标较术后即刻升高[(13.6±8.4)%比(6.7±3.3)%,P<0.05];术后24 h的NIALS-endo值高于术前[(17.1±2.1)%比(14.5±3.2)%,P<0.05]。6 h<STB<12 h组中术后即刻IALS-endo下降比例高于STB≤6 h组[93%(13/14)比35%(9/26),P<0.001]。6 h<STB<12 h组的术后24 h NIALS值高于术前(P<0.05),其余各时点的IALS、NIALS及GL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分层LS对STEMI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评估优于全层LS及GLS。超声心动图测得的LS可连续、定量评价STEMI患者PCI前后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变化。

  • 标签: 心肌梗死 左心室功能 纵向应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可溶型CD137(sCD137)和膜结合型CD137(mCD137)水平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于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EMI患者,依据是否发生IRI分为IRI组和非IRI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sCD137水平,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提取RNA,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mCD137 mRNA表达水平。分析PCI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血清sCD137及PBMC的mCD137 mRNA变化趋势。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术前血清sCD137、术后即刻PBMC的mCD137 mRNA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RI的独立相关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最终纳入112例STEMI患者,非IRI组42例,男性33例(78.6%),年龄(58.6±12.7)岁;IRI组70例,男性56例(80.0%),年龄(64.5±11.6)岁。与非IRI组相比,IRI组的患者住院天数长,年龄大,肥胖比例低,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低,罪犯血管为右冠状动脉的比例高,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使用率低,尿素氮、肌酐高,肾小球滤过率低,甘油三酯低,D-二聚体和B型钠尿肽max高,Killip分级Ⅳ级的比例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P均<0.05)。IRI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 h的sCD137水平均高于非IRI组;两组mCD137 mRNA水平无差异。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sCD137水平均较术前降低,mCD137 mRNA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STEMI患者血清sCD137水平与住院天数、年龄、B型钠尿肽、肌酐、缺血时间、C反应蛋白(CRP)、CRP/血清白蛋白(Alb)呈正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肾小球滤过率、Alb呈负相关(P<0.05)。PBMC的mCD137 mRNA表达水平与住院天数、年龄、B型钠尿肽、缺血时间、CRP、CRP/Alb呈正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肾小球滤过率、Alb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sCD137(OR=1.038,95%CI 1.009~1.069)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29,95%CI 1.009~1.050)升高、Alb(OR=0.829,95%CI 0.703~0.829)下降是IRI发生的独立正相关因素(P均<0.05)。其中sCD137预测IRI的曲线下面积(AUC)=0.672,95%CI 0.574~0.770(P=0.002),最佳阈值为28.43×10-3 μg/L,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48.6%。结论发生再灌注损伤的急性STEMI患者sCD137水平显著升高,是IRI发生的独立正相关因素,可能与IRI的预后相关。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CD137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