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农业增长受凯恩斯定律和恩格尔定律双重约束,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会不断下降。在这种条件下,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促进农民普遍性的、持续的增收。从分配理论的角度来看,农业萎缩与农民增收是一个难以协调的二律背反问题。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要保证农民普遍性的持续增收,

  • 标签: 农民收入 中国 农产品价格 专业化分工 农业人口 劳务输出
  • 简介:制度变迁方式不同,制度供给的方式也不同.在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下,制度供给是累计减少的,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下,制度供给是累计增加的.文章先提出上述假设,再以中国农村制度变迁方式来检验诱致性制度变迁下的制度供给方式.其结论是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下同一轨迹的制度供给是累计升级的.

  • 标签: 同一轨迹 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 强制性制度变迁
  • 简介: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年内对1998年年底以前乡村两级的各种债务、债权和担保形成的各种债务进行一次彻底清查.其结果虽然没有公布,但是据农业部有关部门推算:中国的乡镇将近5万个,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00余万元,共计2200亿元左右.如果将村级组织的债务一并考虑,债务总额肯定要翻一番.农村税费改革前,乡村可以通过节支、收欠、增收来偿还债务,税费改革期间,各地利用改革契机,还采取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方法消赤减债,如通过资产资源拍卖、压息换据、债务置换等方式偿还了一部分债务.但在农村税费改革后,这些传统的偿债方式大多失效或者功能削弱,如何化解剩下的债务就成了乡村两级的一个重大而又现实的难题.

  • 标签: 农村税费改革 乡村债务清偿 中国 农村财务管理 农民负担
  • 简介:由于粮食具有战略性、社会性和国家经济安全等诸多非经济功能,使得决策者在使用行政管理制时,往往具有十分充足的理由,即使是明显的不正确甚至是制度的倒退,反对者也难以找出比粮食的战略性、社会性和国家经济安全更重要的理由,从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利用市场机制上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 标签: 粮食流通 流通体制 市场化 改革 粮食经济 中国
  • 简介:<正>1996年以来,农民收入增幅逐年递减,1996年至2000年5年分别为9%、4.59%、4.3%、3.73%和2%,远远低干GDP的增长速度。1996年至2000年GDP增长速度分别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高0.6、4.21、3.5、3.37和6个百分点。农民增收形势异常严峻。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休养生息,增加农民的收入。这的确是针对目前农民收入现状的一个好举措。

  • 标签: 增长速度 农村工作 农业特产税 人均纯收人 农业基础设施 小型水利设施
  • 简介:在经济市场化和贸易自由化、国际化的条件下,要保证粮食长期稳定供给,必须要有持久的支持和激励粮食生产经营的机制,这种机制既要保证不干扰粮食的市场运行,符合粮食国际贸易的惯例,又要能激励农民生产粮食,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的国际竞争力,这种机制就是粮食生产经营的支持体系,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粮食市场化,使粮食生产经营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加上粮食产业的天然弱质性、增长的弱势性、需求的社会性、公益性和贸易的国际性,如没有足够的支持措施可能会使粮食的长效供给机制中断,因此,粮食生产经营支持体系的建设与粮食的市场化一样重要,但是当前的粮食生产经营体系却无法适应粮食生产经营的需要。

  • 标签: 粮食生产 粮食经营 支持体系 发展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