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坏死性脑病(ANE)是一种以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显示对称性双侧丘脑坏死为特征的急性脑病,死亡率高,存活者多留有较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ANE常继发于病毒感染,特别是流感病毒感染。在最近3年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全球流行中,ANE已经成为引起儿童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就流感病毒和SARS-CoV-2引起ANE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进展进行阐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流感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急性坏死性脑病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下呼吸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危重症病例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流感危重症的认识,为临床早期识别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入院的下呼吸流感病毒感染危重症病例(危重症组)30例,并将其临床资料与下呼吸流感病毒感染的普通重症病例(普通重症组,n=40)进行比较。结果危重症患儿以小于5岁多见(19例,63.33%),以男孩为主(25例,83.33%)。与普通重症组相比,危重症夏季发生比例明显升高(χ2=7.050,P=0.008),肺部湿啰音发生率明显升高(χ2=5.222,P=0.022),出现重症肺炎比例明显增加(χ2=32.651,P<0.001),危重并发症中呼吸衰竭多见(18例,60.00%),出现塑型性支气管炎比例显著升高(χ2=7.797,P=0.005)。危重症组患儿血常规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高于普通重症组(Z=-3.805,P<0.001),CRP升高比例显著增加(χ2=5.833,P=0.016);灌洗液培养以肺炎链球菌为主(9例,30.00%),EB病毒检出比例高于普通重症组(χ2=6.909,P=0.009)。结论下呼吸流感危重症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夏季高发,当肺部出现湿啰音,血常规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CRP升高明显,特别是合并肺炎链球菌、EB病毒感染时需警惕危重症的发生,密切关注呼吸系统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塑型性支气管炎并发症,早期抗病毒治疗,控制合并感染,积极给予对症治疗、生命支持能改善预后。

  • 标签: 儿童 下呼吸道感染 流感病毒 危重症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感染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对于该类疾病的临床诊疗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核酸检测方法因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得以快速地在临床推广应用,成为呼吸感染病原体诊断的主要方法。为规范儿童呼吸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的临床应用,提升病原体的诊断水平,特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撰写《儿童呼吸感染病原体核酸检测专家共识》,以指导儿童呼吸感染病原体的核酸检测,整体提升儿童呼吸感染病原体的诊断能力。

  • 标签: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核酸检测 共识
  • 作者: 谢正德 郑跃杰 卢根 薛凤霞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儿童危重感染诊治创新单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科重大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5,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深圳 518038,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广州 510623,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深圳 518038 国家
  • 简介:摘要呼吸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导致1岁以下婴儿罹患下呼吸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的首要病毒病原,严重危害婴儿健康。大部分(约80%)RSV感染的LRTI住院婴儿是足月出生的健康婴儿。目前国内RSV预防和治疗领域,尚无有效药物或预防手段。新型全人源长效单克隆抗体Nirsevimab具有较强中和RSV能力、超长半衰期,通过单剂注射,即可为所有婴儿在第1个RSV流行季提供快速直接的免疫保护,预示预防婴儿RSV感染新时代即将来临。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儿 长效单克隆抗体 Nirsevimab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腺病毒(HAdVs)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541例HAdVs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和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儿童HAdVs肺炎有逐年增高趋势,541例HAdVs肺炎患儿中男327例,女214例,年龄中位数为2岁7个月,6岁以下占89.3%(483/541例)。98.3%(532/541例)的患儿有咳嗽,其次是发热(93.7%,507/541例)、气促(36.6%,198/541例)和喘息(32.5%,176/541例)。13.3%(72/541例)患儿有基础疾病,重症HAdVs肺炎占33.8%(183/541例),最常见的肺内并发症为胸腔积液(18.6%,101/541例)和呼吸衰竭(7.0%,38/541例)。在混合感染病例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46.9%,254/541例)和细菌(21.6%,117/541例)。98.5%(533/541例)的患儿好转出院,1.5%(8/541例)的患儿死亡或自动出院。惊厥[P=0.026,OR=7.312(95%CI:1.267~42.191)]及细菌混合感染[P=0.030,OR=2.724(95%CI:1.101~6.741)]与重症HAdVs肺炎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HAdVs肺炎在学龄前期儿童多见,主要以高热及咳嗽为首发症状就诊,气促及喘息在病程中较常见,约1/3的患儿会发展成重症肺炎,惊厥及细菌混合感染与重症肺炎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

  • 标签: 腺病毒 肺炎 儿童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截至2021年9月10日,全球新冠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确诊病例已经达到2.22亿人、死亡人数近460万。随着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并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广泛应用,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人群病例的增加值得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监测数据显示,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占比逐渐增加,<5岁和5~14岁年龄组病例的占比从2020年1月的1.0%和2.5%分别升高至2021年7月的2.0%和8.7%。全球已经有几十亿成年人接种各种类新冠病毒疫苗,已证实其保护作用包括减少感染和传播、降低重症和住院、减少死亡等,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加拿大、美国、欧洲等多国陆续批准在12~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紧急接种新冠病毒mRNA疫苗,我国也已经批准3~17岁儿童按照梯次逐步推进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为了顺利推进和实施新冠病毒疫苗在儿童的接种工作,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对儿童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形成了该共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 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儿童作为弱势群体,也出现了重症和死亡病例,在当前严峻的疫情下应做好对儿童的防护。随着新冠病毒疫苗在成人的广泛接种,感染率大大降低。因此,循序渐进地给儿童群体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对于儿童的防护以及整体新冠疫情的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是家长及医务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保证接种的安全性及接种工作的顺利实施,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相关专家就家长关心的针对儿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的关键问题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汇总和解读,以期解答家长心中的疑惑。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儿童 科普解答
  • 简介:摘要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综合征(简称新冠后综合征)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持续12周以上的躯体症状或症候群,可以表现为各种体征和症状的组合。女童、学龄期及青少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特应性体质及身体基础状况较差是患儿发生新冠后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病毒持续存在、自身免疫、慢性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和微血栓形成等相关。目前儿童新冠后综合征以缓解症状、康复治疗及心理支持等综合治疗为主。现对儿童新冠后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治及管理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后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
  • 作者: 韩鹏 郑跃杰 杨永弘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深圳 518038,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深圳 518038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流行期间执行的非药物干预(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能够有效阻断疫情扩散。在减少SARS-CoV-2传播的同时,NPIs也减少了儿童与其他病原体的接触,使许多病毒和细菌感染发病率下降。病毒和细菌接触的减少以及SARS-CoV-2流行期间常规免疫接种的延迟或中断使人群免疫刺激不足,易感人群增加,导致群体免疫下降,形成了SARS-CoV-2流行期间的免疫债。在减少或取消实施NPIs后,部分病毒和细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ARS-CoV-2流行前。现就SARS-CoV-2流行期间免疫债的定义、来源、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阐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免疫债的关注和认识,优化儿童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非药物干预 免疫债 儿童
  • 作者: 冯志冠 鲍燕敏 杨永弘 郑跃杰 申昆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5期
  • 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 518038,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 518038;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5,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45
  • 简介:摘要在欧美国家出现的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是一种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可累及多系统损害的疾病,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虽然其症状与川崎病有相似之处,但该病好发于较大年龄儿童及青少年,伴明显的消化症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肌炎及高水平炎症标志物等特征。大部分患儿需要重症监护治疗,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远期预后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多系统炎症综合征 类川崎样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6日至2月6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胸部CT影像资料。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CT影像肺部病变分布位置、病变形态等特征。结果15例患儿中男5例、女10例,年龄4~14岁,其中初诊发热者5例、无症状者10例;鼻拭子或咽拭子病毒核酸初诊检测均阳性。初诊胸部CT影像,6例未见病变;9例显示肺部炎症,其中小结节磨玻璃影7例、斑片磨玻璃影2例。治疗3~5 d复查,病毒核酸转阴6例,其中2例患儿胸部CT炎症较前吸收减少,3例患儿胸部CT仍未见病灶,1例无明显变化;病毒核酸仍阳性者9例,其中6例胸部CT炎症表现无明显变化,3例复查胸部CT新见炎症,均表现为小结节磨玻璃影。结论儿童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临床症状不典型,其早期影像学多表现为小结节状磨玻璃影。对于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胸部CT及病毒核酸动态复查很重要。

  • 标签: 儿童 2019新型冠状病毒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在全球肆虐已2年余。我国始终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并取得一定成功,但随着SARS-CoV-2的不断变异和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疫情防控工作更加艰巨、复杂。随着变异株的变化,儿童病例数量也出现了变化,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殊症候和并发症,这为我国儿童SARS-CoV-2感染的防治提出了新的课题。本共识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三版)》的基础上,根据新变异株的特点,对其病原学、病理学、发病机制等进行阐述,总结儿童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验,就儿童病例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防控等提出建议,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儿童SARS-CoV-2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 诊断 治疗 预防 共识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疫情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一。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一直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并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阶段性防控成果,但仍有境外输入病例及区域性散发病例被发现,甚至发生短时区域性流行,显示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随着18岁以下儿童发病比例和病例数量的变化,儿童患者出现了一些新的特殊症候和并发症,加之随着病毒变异的发生,不仅备受各方关注和高度重视,而且也为我国儿童2019-nCoV感染的防治提出了新的课题。本共识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二版)》的基础上,总结儿童病例临床疾病特点和诊疗经验,就儿童病例诊断标准、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防控等提出建议,为进一步指导儿童2019-nCoV感染的救治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 诊断 治疗 预防 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为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近期,儿童NCP病例逐渐增多,儿童发热门诊成为阻击疫情的第一关口。加强儿童发热门诊流程的管理,对于及早发现疑似患儿,早隔离,早治疗和预防发生交叉感染十分重要。本文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有关诊疗、防控方案,基于各省市专家发热门诊的诊疗经验,提出了发热门诊防控策略,并从优化流程、预防交叉感染、医务人员的卫生防护及消毒等方面,详细概述了普通发热患儿与疑似患儿的预检分诊、疑似患儿、确诊患儿的诊治流程、处理原则和具体措施,为NCP情期加强发热门诊的管理及预防交叉感染提出了实用性的建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儿童 发热门诊 流程 管理
  • 简介:摘要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列为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范畴,并按照乙类管理。鉴于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为我国主要流行病毒株,为与时俱进地指导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救治工作,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四版)》和儿科相关病毒感染诊疗策略,特制订《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第五版)》,对相关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相应更新,新增了COVID-19相关脑病、暴发性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救治要点,供临床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儿童 奥密克戎变异株 诊断 治疗 预防 共识
  • 简介:摘要1例2岁7月龄患儿因反复打鼾,睡眠呼吸异常,伴反复呼吸感染于2019年5月就诊于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患儿语言和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可见头围增大,特殊面容。睡眠呼吸监测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给予睡眠时持续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后症状改善。行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后2个月停辅助通气和吸氧治疗,睡眠时仍有轻度打鼾。全基因组拷贝数检测示染色体19p13.3中间约775 kb微缺失。染色体19p13.3中间微缺失综合征可引起早期起病的睡眠呼吸障碍,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落后。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