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眩晕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症。绝大多数人,一生均经历此症。Smith(1993)报道占门诊常见症状之第3位,Brown(1993)报道占第2位。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门诊的15%。65岁以上的老人眩晕发病率男性及女性分别达39%和57%;该病占老年门诊的81-9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脱落症,是眩晕门诊最常见最多发的疾病,约占眩晕类疾病的17-23%。目前对于BPPV的治疗,手法复位是治疗BPPV的主流方法。但是BPPV引起的眩晕,以及因眩晕诱发的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所以对于上述症状的治疗、与缓解也是BPPV疾病治疗的一个重点内容。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钙通道阻断剂。能防止因缺血等原因导致的细胞内病理性钙超载而造成的细胞损害。主要作用是缓解血管痉挛,以及前庭抑制作用,能增加耳蜗小动脉血流量,改善前庭器官循环。在耳石手法复位基础上,按制定方案,联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从而更有效的治愈BPPV引起的眩晕及其并发症状。本课题组曾对比单纯复位与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BPPV引起的眩晕(包括眩晕诱发的恶心、呕吐、平衡失调)症状的疗效,本文的目的旨在观察单纯复位与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BPPV引起的眩晕及其并发症效果。

  • 标签: 眩晕症 良性 临床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总结50例耳鼻咽喉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为耳鼻咽喉术后感染的控制和治疗提供对策。方法:对50例耳鼻咽喉科术后患者进行数据监测和分析。结果:经资料监测分析,术后感染发生率为6%,部分感染由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结论:抗生素使用、术后恢复、年龄等因素是感染的主要因素。严格控制感染因素的发生,提高术后恢复。

  • 标签: 耳鼻喉科 感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欧氏管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后咽部分泌物清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例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欧管清咽术后分泌物,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管清咽术后分泌物。观察比较两组每日分泌物吸引总量、24小时吸引总数、前两次吸引间隔时间、最低血氧值、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升高值。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分泌物吸引次数,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每日分泌物抽吸总量、24小时抽吸总量、两次抽吸间隔时间、最低血氧值、血氧饱和度升高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4,t=-3.904,t=3.703,t=4.110,t=4.378;t=-3.904,t=3.703,t=4.110,t=4.378;t=-3.703;两组间分泌物吸引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x2=81.900,P

  • 标签: [] 悬雍垂腭咽成型术(UPPP) 欧氏管 痰吸引 吸痰管清理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内镜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额镜检查的基础上,明确病变部位,明确病情,并根据结果作出初步诊断。采用鼻内窥镜对患者进行检查,并比较两组检查前后的诊断情况。结果:鼻咽、耳、喉部的准确率分别为90.53%、90.05%和96.17%。相比之下,鼻内镜检查的准确性更高。结论:鼻内镜在耳鼻咽喉疾病患者检查中的应用,可减少漏诊、误诊等事件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鼻内镜 门诊部 耳鼻咽喉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进一步研究耳鼻喉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方式效果。方法:选择 2018 年 1月 -2019 年 1月间我院收治的耳鼻喉术后患者 100例,将 10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50例,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 (P<0.05),治疗组患者镇痛有效率 (96. 0%)显著高于对照组镇痛有效率 (84.0%),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镇痛治疗对耳鼻喉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明显,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镇痛效果,有效促进疾病恢复。 【关键词】耳鼻喉手术;术后疼痛;临床分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耳鼻喉切口感染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同时评估所提出的预防措施实际临床效果。 方法 抽取 2017 年 1-12 月接受过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 1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收集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找出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手术室内的预防措施;选择 2018 年 1-12 月接受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 171例作为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提出的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措施进行,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恢复过程中的感染情况。 结果 通过对对照组手术情况的分析,手术性质、手术地点、有无参观人员、手术时间和手术是否接台是影响手术切口的独立因素。采取手术切口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 2.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 1)。 结论 针对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采取合理的对策,能够有效防止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 关键词:切口感染;干预;手术室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VSD技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植皮术联合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深度烧伤提供新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烧伤科接诊的74例深度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患者意愿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取VSD技术和植皮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在植皮术后使用一般敷料包扎使创面封闭。治疗后,总结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两组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以及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4.15±1.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级别优良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阳性率(7.89%)明显低于其对照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43,P=0.0007);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89%vs4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410,P=0.0003)。结论修复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采取VSD技术和植皮术结合的方法比传统的植皮术后使用一般敷料包扎使创面封闭的方法疗效显著,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时间,缩短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并且植皮存活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VSD技术 植皮术 深度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整形手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8月~2014年7月80例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创面结痂后接受整形手术修复,实验组患者在烧伤后48h内接受早期整形手术修复。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部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手部外观优良率为70.00%,功能优良率为72.50%。实验组患者术后手部外观优良率为90.00%,功能优良率为92.50%。实验组患者手部外观和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感染并发症。结论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早期实施整形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手部外观和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疼痛程度,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早期 整形手术 手部 深度烧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特殊部位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2016年所收治患者中的62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参照不同特殊烧伤部位采取相应积极治疗措施。结果本组特殊部位烧伤患者由于创面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创面修复后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其中深度烧伤伤后7d内手术者,功能恢复良好在85.00%以上,除骨骼外露坏死、肌腱损伤外多数病例不需二次整复手术。采取大张自体皮移植、皮瓣移植及早期切削痂生物敷料或异体皮覆盖短时间内自体皮移植的特殊部位烧伤,术后外观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率均较高。结论烧伤创面早期清创,功能部位妥善固定在特殊部位烧伤早期治疗中尤为重要。深度烧伤屏弃以往保守换药治疗,早期手术采用大张自体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片移植,毁损严重、肌腱、骨骼、关节囊暴露者应用皮瓣修复,愈后创面外观修复、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显著。关键词烧伤;特殊部位;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耳廓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应用百多邦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烧伤整形外科于2014年4月——2016年5月间应用百多邦治疗耳廓Ⅱ度烧伤创面共6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早期清创后及时采用百多邦外涂保护烧伤创面,外敷纱布覆盖。结果65例患者共113个数耳廓Ⅱ度烧伤创面入院后规律多次应用百多邦换药治疗,除5个数耳廓创面轻度瘢痕愈合外,其余108个数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外观光滑,质地柔软,平均愈合时间为(16.23±1.53)。结论治疗耳廓Ⅱ度烧伤创面时,早期应用百多邦百多邦外涂保护烧伤创面,不容易发生创面感染,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外观良好。

  • 标签: 百多邦 耳廓Ⅱ度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