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广东省首次报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无症状感染个案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追踪观察方法,对广东省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的个案进行持续追踪观察,收集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转归及影响因素。结果2020年1月14日至3月31日共报告325例COVID-19无症状感染,其流行曲线与确诊病例流行曲线相似,出现两个峰,分别在1月27日至2月5日和3月17-26日。325例个案中,184例(占56.6%)后续转为确诊病例,为潜伏期无症状感染,其年龄M为40岁,93.5%(172/184)的潜伏期无症状感染在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3 d内出现症状;141例(占43.4%)持续无症状,属于隐性感染,占同期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8.6%(141/1 642),其年龄M为27岁,从首次采样检测阳性到出院时间M为14 d,90.8%(138/141)的隐性感染在28 d内出院转集中隔离观察,从首次采样检测核酸阳性到末次采样检测阳性时间间隔最长73 d。隐性感染关联的密切接触检出阳性率为0.3%,潜伏期无症状感染关联的密切接触检出阳性率为2.2%。潜伏期无症状感染和隐性感染年龄、感染来源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龄组为首次报告为"COVID-19无症状感染"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与0~19岁组比较,40~59岁、≥60岁均为无症状感染转确诊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2.730(1.380~5.402)和5.302(2.199~12.783),P值分别为0.004和0.000。境内感染无症状感染更易转为确诊病例(OR=7.121,P=0.000)。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存在无症状感染现象,潜伏期无症状感染传染性可能强于隐性感染,高年龄组、境内感染是无症状感染转为确诊病例的危险因素,需引起关注,后续需要在人群中开展血清学调查,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无症状感染者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广东省各市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输入风险,并进行短期风险预警。方法获取截至2020年2月25日广东省21个地级市和其他各省报告病例数及百度迁徙指数,计算广东省各城市的累计疫情输入风险指数,对输入风险指数与病例报告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滞后时间,最后根据风险指数划分疫情输入风险等级。结果广东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 347例,90.0%的病例聚集在珠三角地区。广东省平均每天的疫情输入风险指数为44.03。在各市的输入风险来源中,湛江市的最大风险来自海南省,其他市均来自湖北省,广东省的相邻省份也有较大影响。广东省滞后4 d的疫情输入风险指数与每日新增病报告例数的相关性最高(r=0.73)。各市累计4 d的风险预警显示,未来4 d东莞、深圳、中山、广州、佛山和惠州市具有高输入风险,累计输入风险指数分别为38.85、21.59、11.67、11.25、6.19和5.92,最高风险仍来源于湖北省。结论广东省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具有较高的疫情输入风险,湖北省和广东省的邻近省份是输入疫情的主要省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风险评估 预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临床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医疗救治及疫情防控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进程追踪,收集广东省截至2020年3月4日COVID-19确诊病例1 350例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就诊经过和临床转归等信息,分析确诊病例的临床分型、病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广东省COVID-19确诊病例1 350例中,临床分型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重症)分别为5.3%(72/1 350)、77.7%(1 049/1 350)、12.1%(164/1 350)和4.3%(58/1 350),粗死亡率为0.5%(7/1 350)。病程时间中位数为23(P25,P75:18,31)d,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0(P25,P75:15,27)d。出现重症时间中位数为发病第12(P25,P75:第9,15)天,重症持续时间中位数为8(P25,P75:4,14)d。1 066例已出院/死亡病例中,入院轻型病例出现普通型的占36.4%(36/99),出现重型的占1.0%(1/99);入院普通型病例出现重型、危重型的分别占5.2%(50/968)、0.6%(6/968);重型病例出现危重型的占11.4%(10/88)。病例出现重症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aHR=1.87,95%CI:1.43~2.46)、年龄较大(aHR=1.67,95%CI:1.51~1.85)、发病至首诊第2~3天就诊(aHR=1.73,95%CI:1.20~2.50)、合并糖尿病(aHR=1.75,95%CI:1.12~2.73)、合并高血压(aHR=1.49,95%CI:1.06~2.09)。结论广东省COVID-19病例病程和住院时间普遍较长,且与其临床分型严重程度有关,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特定人群,在疫情高发时期,为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需根据隔离和救治等防控需求对病例分类管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转归 重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程和相关流行病学参数。方法利用对数正态、威布尔、伽马分布模型对广东省2020年1月1日至3月15日密切接触感染的病程频率分布进行拟合,并对感染基本特征和病程及相关流行病学参数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 580名密切接触中515人被感染,续发率为4.4%,其中449例为确诊病例,66例为无症状感染。确诊病例潜隐期、潜伏期、症状前传染期和无症状感染传染期以对数正态分布拟合最优,确诊病例传染期和临床症状期以伽马分布拟合最优,而无症状感染潜隐期以威布尔分布拟合最优。确诊病例的潜隐期、潜伏期、症状前传染期、传染期和临床症状期(95%CI)分别为4.50(3.86~5.13)、5.12(4.63~5.62)、0.87(0.67~1.07)、11.89(9.81~13.98)和22.00(21.24~22.77)d,无症状感染的潜隐期、传染期(95%CI)分别为8.88(6.89~10.86)和6.18(1.89~10.47)d。结论所估计COVID-19病程和相关流行病学参数与既有数据相近。

  • 标签: 肺炎,病毒性 接触者追踪 流行病学计量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仍在全球流行,我国疫情防控长期面临“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压力。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后,我国陆续发生多起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部分为零星散发,少部分发生聚集或暴发。冬、春季是疫情高发季节,边境和口岸城市是高发区,重点人群主动监测是疫情早发现的有效途径。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包括大规模核酸筛查、追踪隔离密切接触、分类管理风险地区和人群、增加社交距离和严格出行管理等,大部分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均较快得到有效控制,为我国疫情防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一系列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暴露出我国当前疫情防控存在不足,本文为今后的疫情防控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常态化防控 本土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