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应用价值,以寻找新的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择了2022年-2023年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检查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重症护理干预,评估两种护理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研究发现,重症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时间更短且并发症发生几率更小。结论:根据研究结果,采用重症护理干预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该方法能够提高疾病的康复率,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护理干预 急性心力衰竭 住院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在市政、公共和给排水建设项目土建施工全过程管理体系中,总体设计、进度质量管理和过程管理运行质量水平将同步或同步降低,并将受到内外部多种重要制约因素的双重制约。因此,建设主管部门需要能够逐步形成和加强法律意识机制,进一步建立监督、管理和约束机制,逐步完善和加强有效的管理和方法,提高各项工程的整体管理和实施质量水平,依法及时对建设和运营的内部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和约束监督管理,全过程质量监督,确保和提高项目供水和工程质量,促进项目的长期高效运行,我国整个公共给排水行业系统工程总体结构稳定有序运行。

  • 标签: 市政施工 给排水工程 施工质量
  • 简介:摘要:重症患者卧床时间较长,治疗难度较大,病情严重,需要提供营养支持与氧疗等治疗措施。治疗期间低血压、压疮、休克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不仅要关注临床治疗,还要重视临床护理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重症医学护理为新型护理模式,是基于循证理念被循证医学认可的护理方案,确保了每个护理环节的护理目标明确,能够提升护理规范性,有效改善预后。本研究旨在分析对重症患者实施重症医学护理方案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重症医学护理 重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术后也会存在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肢体障碍等后遗症,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重症患者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提升,患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是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残疾率居高不下。为了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语言能力,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的恢复,常在术后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对其实施早起康复护理干预,是以各患者不同的情况作为指导,开展具有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相关研究指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肢体协调能力和语言能力,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特以100例重症患者为例开展探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优质护理 重症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阻肺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选取时段为2022.02-2023.02收治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0)、观察组(综合护理、n=40),统计各项指标(肺功能、生活质量)分析。结果:在肺功能项目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项目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因其优势明显在临床中广泛使用,通过科学合理实施后具有提高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水平。

  • 标签: 慢阻肺 肺功能 自我管理 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获得我国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OBI)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asic core promoter,BCP)、前C区和C区序列特征,为进一步阐明该区域与OBI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16—2018年全国1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3家血站实验室,经日常检测后HBV DNA阳性的血浆样本。经实验室确认后HBsAg阳性样本和OBI样本各入组不少于200例,针对HBV BCP/前C区、C区和S区进行半巢式或巢式PCR和Sanger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完成测序417例样本,其中HBsAg阳性样本216例和OBI阳性201例,均为基因型B和C。HBsAg阳性组该区域的突变频率明显高于OBI组。在B基因型中仅发现1个OBI高频突变A1896G,在C基因型中发现T1762A/A1764G、T1803A/G、A1986G、T1866A(D22E)等OBI高频突变。在C基因型中发现的前C区ε-反式作用元件区域(1 847-1 907 nt)突变G1888T可能会改变前基因组RNA的茎环结构,从而影响其的转录。此外,还在OBI组首次发现了BCP区1 756-1 775 nt缺失突变,可能会直接影响HBsAg和HBeAg的表达,从而导致OBI的发生。结论本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OBI献血者中BCP区、前C区、C区的序列基本特征,发现HBsAg阳性组该区域突变频率显著高于OBI组,TA缺失突变和G1888T可能会导致OBI的发生。

  • 标签: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 基本核心启动子区 前核心区 核心区
  • 简介:摘要: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脚步的加快,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都得到大幅增长,城市中林立的建筑物也不断催生着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现阶段,建筑工程领域在不断加大建筑材料的检测力度,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以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文章在分析建筑材料质量检验技术的种类的基础上,分析讨论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的质量,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建筑材料 质量检测 控制
  • 简介:摘要: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导图”,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工具,它能够将原本分散、琐碎的知识以更加系统、全面的方式进行呈现,使知识架构更加明确、完善,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 标签: 小学高年级 英语阅读 思维导图 应用策略
  • 作者: 郭琦 周伟燕 张天娇 闫颖 张传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准确测定患者体内药物浓度是做好治疗药物监测(TDM)工作,实施精准化药物治疗的必要前提,也是临床实验室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TDM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他克莫司)、精神药物(如丙戊酸、卡马西平)和其他需要进行药物浓度监测的药物中都对临床治疗发挥着重要作用。用于TDM的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类别多,目前只有部分免疫学检测方法具备了经过批准的配套检测系统和试剂盒,但是大部分TDM项目的药物浓度检测方法属于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等技术,都是自建方法(LDT)。资料显示,同一检测项目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同一方法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检测结果也存在明显差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TDM检测结果尚未实现量值溯源;(2)检测方法尚未实现标准化;(3)EQA计划的覆盖面不足;(4)TDM实验室参加EQA计划的意识不够;(5)TDM标准化尚处于初级阶段。这些问题制约了TDM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1)建立参考系统,实现检测结果量值溯源;(2)在逐步增加TDM EQA计划项目的同时,也要尽快开展正确度评价计划;(3)规范TDM样本检测技术;(4)加强实验室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 标签: 治疗药物监测 环孢素A 他克莫司 卡马西平 苯妥英 丙戊酸 标准化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简介: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留住村民、吸引各类发展要素聚集必不可少的因素,是村庄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进入国土空间规划时代,村庄产业发展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治理等新要求,为顺应时代热潮,应探索全新的农村产业规划路径,尽早使村庄产业兴旺。

  • 标签: 国土 空间规划 农村 经济 发展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科技水平得到了全面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质量已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但从实际情况看,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分析建筑工程试验室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标签: 建筑工程 检测实验室 质量监督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儿童血友病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20例血友病患儿的一般资料、首次发病年龄、首次确诊年龄、出血部位及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血友病患儿均为男性,其中轻型5例(25%),中型6例(30%),重型9例(45%),血友病A18例(90%),血友病B2例(10%);发病年龄集中在婴幼儿阶段(0-3岁);首次确诊月龄与首次发病月龄具有显著差异(P<0.05);重型血友病患儿中-重度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轻、中型(P<0.05);20例血友病患儿均未(或未规律)行预防治疗。结论:疾病存在延迟诊治;重型血友病患儿出血风险较高;开展预防治疗及发展综合关怀模式任重道远。

  • 标签: 儿童 血友病 西藏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样本混采对提取、扩增步骤的影响。方法取10只阴性咽拭子储存在6 ml病毒保存液中,充分混匀后1∶2、1∶10稀释,加入灭活2019-nCoV病毒培养液,以模拟10混1、5混1和单人份检测。使用a、b、c 3种提取方式和体系不同的核酸提取试剂及A~E 5种模板上样量和检测灵敏度不同的扩增试剂分别进行提取和扩增。结果对于相同的模拟混采样本,a提取的模板比b、c提取的模板检测循环阈值(Ct)分别提前2.10±0.47和3.46±0.62;扩增相同的混采核酸模板,A试剂的N基因Ct值比B试剂提前1.16±0.48,ORF1ab基因Ct提前2.36±0.54。扩增体系中加入10拭子核酸使A试剂检测Ct值滞后1.36±0.32,对B试剂无影响。使用a试剂提取,10混1混采后,C、D、E试剂的扩增Ct值比检测单拭子样本高1.66±0.39。对于400拷贝/ml的10混1样本,C、E试剂均可检出,D试剂的N基因漏检。结论混采引入的大量人基因组DNA干扰提取和扩增效率。在加大样本提取体积、提高提取试剂性能的同时,应选择大模板量上样、检测灵敏度高的扩增试剂,方可提高系统灵敏度和结果稳定性,大大降低漏检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混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西藏地区儿童血友病临床特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20例血友病患儿的一般资料、首次发病年龄、首次确诊年龄、出血部位及程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血友病患儿均为男性,其中轻型5例(25%),中型6例(30%),重型9例(45%),血友病A18例(90%),血友病B2例(10%);发病年龄集中在婴幼儿阶段(0-3岁);首次确诊月龄与首次发病月龄具有显著差异(P<0.05);重型血友病患儿中-重度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轻、中型(P<0.05);20例血友病患儿均未(或未规律)行预防治疗。结论:疾病存在延迟诊治;重型血友病患儿出血风险较高;开展预防治疗及发展综合关怀模式任重道远。

  • 标签: 儿童 血友病 西藏地区
  • 简介:摘要: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水平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提高。现代能源损耗比较大,同时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导致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无形增加了成本。也对环境造成了危害。本文主要针对火电厂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进行初步的分析,结合火电厂的主要情况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方向以及措施,希望能够为优化火电厂的运行体系作出一定的努力。

  • 标签: 火电厂 电能利用 动力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按抽签的方式,将其均分为常规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舒适护理干预。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能力(MBI)评分、舒适度状况(GCQ)评分。结果:与护理前相比,两组MBI评分、GCQ评分均有一定提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舒适护理 缺血性卒中 MBI/GCQ评分 效果
  • 作者: 闫颖 常乐 罗文新 刘珺懿 郭飞 王露楠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国际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361102,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假病毒对三种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血液筛查试剂的检测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为SARS-CoV-2核酸血液筛查的试剂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包含SARS-CoV-2基因组片段的假病毒。使用A、B、C三个单位的SARS-CoV-2核酸血液筛查系统进行RNA提取和扩增,根据各试剂检测结果计算其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特异度和精密度。结果A、B、C三个单位N区段的单检LoD分别为3.46、8.73、23.87 copies/mL,混检LoD分别为13.65、78.92、159.14 copies/mL。ORF1ab区段的单检LoD分别为6.32、12.22、24.05 copies/mL,混检LoD分别为26.94、67.97、94.80 copies/mL。各试剂检测SARS-CoV-2阴性血浆的特异度均为100%,检测2LoD和较高浓度假病毒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结论A公司的SARS-CoV-2核酸血筛系统灵敏度最高。三种试剂均有良好的特异度和精密度。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检测限
  • 作者: 蒲云罡 闫颖 赵海舰 曾洁 周伟燕 张天娇 张传宝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30
  • 出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100730,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市临床检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ICP-MS技术的全血铁、铜同时检测的候选参考方法。方法验证性研究。选取钴(Co)作为内标元素,采用称量法配制标准溶液及全血标本,对全血标本进行电热板消解并稀释,通过ICP-MS在同位素分析模式下测量57Fe/59Co、 63Cu/59Co同位素比值,采用包括法定量。通过测定EQA质控品和有证标准物质,验证本方法的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和正确度,并通过方法比对进一步验证方法的性能。结果本法全血铁的检出限为0.136 mg/kg,定量限为0.454 mg/kg。全血铜的检出限为0.008 mg/kg,定量限为0.027 mg/kg。本方法标准曲线浓度范围为铜:0.83~3.33 mg/kg,铁:167~667 mg/kg,该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90),方法的精密度良好,总CV范围:铁:0.42%~0.68%;铜:0.14%~0.94%。方法加标回收率均在100%左右,其范围:铁均值(99.69%~100.07%);铜均值(99.26%~100.51%)。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基于ICP-MS技术的全血铁、铜同时测定的候选参考方法,该方法相比传统参考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与加标回收率良好。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内标法 候选参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增殖肝细胞膜上的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表达下调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3月入住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的68例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的CHB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基线(抗病毒治疗前)的炎症活动度(G)为依据将患者分为≤G2组及>G2组,每组选取12例患者的肝脏穿刺组织标本,进行NTCP和Ki67的免疫荧光染色,计算Ki67阳性细胞比例,并对NTCP的染色进行评分。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并诊断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5例患者的结节切除组织及其配对的肝脏非FNH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织标本中Ki67、NTCP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的表达,并计算染色阳性细胞比例或对染色强度进行评分。统计学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肝脏FNH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比例[6.75%(6.20%,8.16%)]高于配对的肝脏非FNH组织[0.75%(0.66%,1.20%)],而对应的NTCP及HBsAg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分别为3.00(1.00,3.00)和2.00(1.00,2.00),分别低于配对的肝脏非FNH组织[分别为8.00(8.00,9.00)和8.00(6.00,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11、-2.424、-2.635,P=0.009、0.015、0.008)。>G2组患者37例,≤G2组患者31例。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G2组患者血清HBV DNA、HBeAg的下降幅度分别为(0.71±0.14) lg IU/mL和(0.92±0.13) lg IU/mL,分别大于≤G2组的(0.54±0.30) lg IU/mL和(0.49±0.65) lg 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48、-2.666,P=0.002、0.008)。>G2组肝组织中Ki67阳性细胞比例[4.34%(1.84%,8.77%)]高于≤G2组[0.34%(0,0.80%)],而NTCP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1.00(0,3.25)]低于≤G2组[6.00(4.00,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40、-3.012,P<0.01,P=0.00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TC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与Ki67阳性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512,P=0.01)。结论炎症活动度更高的CHB患者往往伴有更为活跃的肝细胞增殖和更低的细胞膜NTCP表达,不利于HBV再感染。这可能有利于这部分患者获得更好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 标签: 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 肝细胞增殖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胎蛋白抑制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选用HepG2(甲胎蛋白阳性)和QSG-7701(甲胎蛋白阴性)两种常见肝癌细胞系。分别在HepG2细胞中转染甲胎蛋白干扰质粒和在QSG-7701细胞中转染甲胎蛋白过表达质粒,培养12、24、36和48 h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在HepG2和QSG-7701细胞中分别干扰和过表达甲胎蛋白24 h后,加入凋亡诱导剂顺铂,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甲胎蛋白对顺铂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oIP)检测甲胎蛋白与转录因子维甲酸受体(RAR)的相互作用;运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IP)实验联合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甲胎蛋白表达水平对DNA损伤诱导转录基因1(DDIT1)表达的影响,以及甲胎蛋白和DDIT1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结果CCK-8结果显示,质粒转染12、24、36和48 h后,过表达甲胎蛋白的QSG-7701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较对照组升高28.7%±2.7%、49.8%±6.1%、65.8%±3.0%和79.3%±2.0%,而敲减甲胎蛋白后的HepG2细胞相对增殖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6.5%±6.1%、28.5%±5.7%、42.5%±1.7%和57.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8、4.357、3.461、3.636、2.858、2.446、3.233、4.492,P均<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QSG-7701细胞过表达甲胎蛋白24和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顺铂处理细胞24和48 h后分别降低46.3%±2.9%和47.7%±7.4%,HepG2细胞敲减甲胎蛋白24和48 h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顺铂处理细胞24和48 h后分别升高86.7%±4.0%和31.6%±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3、3.893、2.336、2.561,P均<0.05)。CoIP实验结果显示,AFP与RAR能够发生相互作用。在HepG2细胞中敲减甲胎蛋白表达后,提取核蛋白发现RAR的入核较对照组增加;而在QSG-7701细胞中过表达甲胎蛋白后,RAR的入核较对照组减少。ChIP实验结果显示,AFP能够调控DDIT1表达。敲减甲胎蛋白的HepG2细胞中DDIT1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而过表达甲胎蛋白的QSG-7701细胞中DDIT1表达量低于对照组。转染DDIT1后,HepG2和QSG-7701细胞凋亡率分别较对照组上升53.1%±4.0%和73.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62、3.012,P=0.009、0.017)。在QSG-7701细胞中,过表达甲胎蛋白后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加入顺铂下降46.6%±4.8%,过表达甲胎蛋白+顺铂+过表达DDIT1后细胞凋亡率较过表达甲胎蛋白+顺铂上升43.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33、2.545,P=0.018、0.029)。在HepG2细胞中,敲减甲胎蛋白后的细胞凋亡率较单独加入顺铂上升73.3%±6.1%,敲减甲胎蛋白+顺铂+敲减DDIT1后的细胞凋亡率较敲减甲胎蛋白+顺铂下降32.7%±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97、2.773,P=0.032、0.020)。结论甲胎蛋白能够通过与转录因子RAR相互作用,抑制其下游基因DDIT1表达,不仅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还可增强肝癌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削弱顺铂对肝癌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 标签: 甲胎蛋白 肝细胞癌 增殖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