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胃肠道症状和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探讨其与腹透相关腹膜炎的相关关系。方法前瞻纳入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随访的腹透患者为研究对象,追踪随访至患者退出腹透或研究终止日期2019年12月31日。收集患者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疾病及腹膜炎发生情况,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评估患者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比较胃肠道疾病组与无胃肠道疾病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筛选腹透患者发生腹透相关腹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471例腹透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387例(82.2%)患者出现至少1种胃肠道症状,142例(30.2%)患者患有胃肠道疾病。患者总体腹膜炎发生率为0.094次/患者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为0.034次/患者年,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为0.027次/患者年。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肠道疾病是总体腹膜炎及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别OR=1.852,95%CI 1.252~6.369,P=0.002;OR=3.324,95%CI 1.616~6.836,P=0.001);腹泻症状得分较高是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32,95%CI 1.616~4.963,P<0.001)。结论腹透患者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较高,胃肠道疾病是总体腹膜炎及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腹泻症状是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胃肠疾病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腹透)相关腹膜炎是腹透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腹透患者预后。腹膜炎期间,由于腹膜毛细血管扩张等因素,腹透患者可发生溶质转运增加及超滤下降等表现。艾考糊精透析液具有超滤功能持久、保护腹膜功能、不含葡萄糖及低葡萄糖降解产物等优势。我们在国内首次报告于艾考糊精透析液中加入经验抗生素治疗腹透相关腹膜炎3例,以初步评估艾考糊精透析液在腹透相关腹膜炎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艾考糊精 腹膜透析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hydroxyvitamin D3,25(OH)D3]水平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相关腹膜炎的关系,为防治腹膜炎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队列研究,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D中心进行规律PD且年龄≥18周岁、透析时间≥3个月的患者,排除有血液透析史、肾移植史、恶性肿瘤及全身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收集入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和实验室检验数据。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转至其他中心或随访终止日期(2018年12月31日)。根据PD患者的基线血清25(OH)D3水平三分位法分为低水平组[25(OH)D3≤12 μg/L]、中水平组[12 μg/L<25(OH)D3≤17 μg/L]和高水平组[25(OH)D3>17 μg/L]。应用多因素调整的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的相关。结果共有642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341例(53.12%),年龄为(47.58±14.10)岁,血清25(OH)D3为(13.83±6.41)μg/L,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首(67.19%)。在中位42(19,59)个月的随访期内,有139例患者发生了共232次腹膜炎。校正了性别、年龄、白蛋白、体重指数(BMI)、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糖尿病史、Charlson指数以及药物使用,多因素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3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分别为高水平组的92%(95%CI 0.62~1.38,P=0.690)和1.74倍(95%CI 1.19~2.54,P=0.004),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腹膜炎发生密切相关,低水平25(OH)D3是PD患者腹膜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骨化二醇 腹膜透析 腹膜炎 终末期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降低首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纳入2006—2016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置管的维持腹膜透析患者。入组患者按照置管时间分为4组:CQI前2006—2007年置管患者(A组),CQI后Ⅰ期2008—2010年置管患者(B组),CQI后Ⅱ期2011—2013年置管患者(C组),CQI后Ⅲ期2014—2016年置管患者(D组)。运用设计、实施、检验和应用(PDCA)四步法,改进首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处理和预防流程。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或随访至期间退出腹膜透析。采用Poisson检验比较CQI前后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383例腹透患者,其中A组、B组、C组、D组分别为346例、850例、688例、499例。患者年龄(47.1±15.8)岁,男性1 409例(59.1%),糖尿病肾病者510例(21.4%),随访(10.9±2.8)个月。与A组相比,C组(CQI Ⅱ期)首年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总体发生率下降(0.156次/患者年比0.234次/患者年,P=0.020);亚组分析显示,CQI后各期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发生率均下降(0.052、0.049、0.054次/患者年比0.104次/患者年,均P<0.05);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曾一过上升,经进一步改进后亦有所下降(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CQI与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发生率独立相关(HR=0.526,95%CI 0.349~0.792,P=0.002)。结论应用CQI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发生率。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包裹腹膜硬化(encapsulating peritoneal sclerosis, EPS)是长期腹膜透析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高。目前EPS主要依据潜在风险患者的临床表现、腹膜功能改变和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确诊时往往已处于疾病晚期。EPS的治疗包括停止腹膜透析、腹腔灌洗、营养支持、药物和手术等,但晚期患者疗效不佳。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可有效阻止EPS的病情发展。因此,本文就EP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关注EPS的早期诊断和防治。

  • 标签: 腹膜透析 诊断 预防 包裹性腹膜硬化 治疗
  • 简介:摘要:伴随现代通信、军事、娱乐等的飞快发展,射频电路也日益备受重视。在生产技术飞快进步的环境下,各种射频器件也变得更加性能优异、更高度集成。近些年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射频技术也发展得越来越快,并且在进一步扩大应用领域。而为了有效控制射频电路的基本性能,便需要注意周全考虑相应的电磁兼容,力争设计出来更理想的电路结构系统。基于此,本文从射频电路出发,探讨了提高电磁兼容的必要及有效方法。

  • 标签: 电磁兼容性 射频电路 有效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家庭血压监测定义的隐蔽高血压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D中心开始行PD的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生化检查资料。分析PD患者家庭血压监测定义的隐蔽高血压的患病率和临床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诊室血压正常PD患者发生隐蔽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 425例PD患者,其中男性866例,年龄为(46.9±14.9)岁,体重指数为(21.6±3.1)kg/m2。PD患者中隐蔽高血压患病率为31.9%,诊室血压正常的PD患者隐蔽高血压患病率为5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体重指数(OR=1.057,95%CI 1.001~1.116,P=0.047)、合并糖尿病(OR=1.996,95%CI 1.160~3.433,P=0.013)、使用多种降压药(OR=1.336,95%CI 1.122~1.590,P=0.001)和高诊室血压(OR=1.785,95%CI 1.546~2.060,P<0.001)是诊室血压正常PD患者发生隐蔽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D患者隐蔽高血压的患病率高,高体重指数、合并糖尿病、使用多种降压药、高诊室血压是诊室血压正常PD患者发生隐蔽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腹膜透析 隐蔽性高血压 危险因素 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