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卡梅现象(KM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收治的8例KM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诊疗过程、治疗及预后。结果8例KMP患儿中,男6例,女2例;中位起病年龄4(0~17)个月,新生儿期起病2例;中位起病至诊断时间59(34~140) d;6例并骨破坏;6例既往有误诊误治病史,误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伊文氏(Evans)综合征、骨关节发育异常;4例病理为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8例患儿单用或联合应用激素、西罗莫司、长春新碱治疗,7例行介入治疗。预后:中位随访时间487(112~1 033) d,所有患儿均存活,血小板恢复正常中位时间24.5(7~60) d,纤维蛋白原恢复正常中位时间20(7~30) d,D-二聚体下降至正常中位时间105(40~240) d。结论临床上对于并发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异常患儿需注意考虑KMP,临床医师需鉴别有无潜在内脏血管性病变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改善患儿的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卡梅现象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治疗(IST)应用于儿童获得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的疗效及对其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采取IST的35例SAA和15例VSAA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33例,女性为17例,中位年龄为9岁(2~14岁)。对患儿均采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的IST。回顾性收集患儿接受IST后的疗效,以及IST前,治疗后3、6、12个月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的T细胞亚群比例。对SAA与VSAA患儿T细胞亚群比例比较,采用t检验或者Wilcoxon秩和检验,达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与未缓解患儿T细胞亚群比例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或者Kruskal-Wallis H检验;达CR患儿IST前与治疗后12个月时T细胞亚群比例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者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对血液学缓解与未缓解患儿IST前、治疗后3、6、12个月时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血液学缓解患儿IST前、治疗后3、6、12个月时Treg比例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征得受试者及其监护人知情同意。结果①全部SAA/VSAA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10.5个月,24.0个月)。截至末次随访时间,2例患者失访,其余48例患者中,39例(81.3%)经IST达血液学缓解,其中CR为28例,PR为11例;9例(18.8%)未缓解。② SAA与VSAA患儿IST前各T细胞亚群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达CR(n=28)、PR(n=11)和未缓解(n=9)的SAA/VSAA患儿治疗前各T细胞亚群比例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IST前相比较,治疗后12个月时达CR(n=22)的SAA/VSAA患儿CD3+ T细胞[74.5%(63.4%,78.6%)比62.0%(50.8%,72.9%),Z=-2.197,P=0.028],CD3+ CD4+ T细胞[(48.1±3.2)%比(41.2±1.8)%,t=2.240,P=0.034]及Treg比例均显著下降[6.8%(4.8%,7.9%)比3.3%(2.6%,5.4%),Z=-3.340,P=0.001]。达PR(n=17)患儿Treg比例亦显著降低[(5.2±0.6)%比(3.6±0.4)%,t=2.636,P=0.023]。④IST前与治疗后,不同疗效SAA/VSAA患儿的Treg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07,P=0.750)。治疗后不同时间Treg比例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328,P=0.805)。IST疗效与时间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3.394,P=0.028)。治疗后达血液学缓解患儿不同时间点Treg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10,P<0.001)。达血液学缓解患儿在IST前Treg比例较低,治疗后3个月时Treg比例上升,然后在治疗后6、12个月时下降。结论SAA/VSAA患儿接受IST前、后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反映IST对患儿T细胞免疫抑制主要为针对CD3+ CD4+ T细胞,尤其是Treg,推测Treg比例变化可能影响IST早期的治疗反应。

  • 标签: T淋巴细胞,调节性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抑制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