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自1985年我国建立博士制度以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工作在全国博管委、中国博士科学基金会及湖北省博管委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培养优秀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的重要基地。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培养工作为例,从薪资、福利保障机制、科技论坛组织、博士后学术交流、“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博士管理制度规范化与科学化等角度讨论了提高博士研究人员培养质量的各种举措与办法。

  • 标签: 博士后培养 案例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不断加快,城市建设也在不断进行,由于城镇化趋势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居民偏向城镇住宅,因此城镇房屋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对于房屋建设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对于一栋房屋而言,最大的质量问题还是房屋整体构架不稳固,导致房屋容易出现裂开,而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可以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能够有效的增加房屋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房屋质量,保障安全,因此需要对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能够深入了解此类技术,提出更多的意见建议,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未来有关浇带施工技术方面的发展方向,为浇带施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后浇带施工技术 房建施工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剖宫产术腰麻低血压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90例,孕足月,单胎妊娠,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指数20~35 kg/m2,血压100~140 mmHg,心率60~100次/min。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15):不同剂量去甲肾上腺素组(NE2组、NE4组、NE6组、NE8组、NE10组和NE12组)。产妇入室测定基础收缩压。经45 s蛛网膜下腔注射重比重布比卡因9 mg麻醉,麻醉后首次发生低血压(收缩压低于基础值的80%)时,NE2组、NE4组、NE6组、NE8组、NE10组和NE12组分别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2、4、6、8、10和12 μ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药物注射完成60 s测量收缩压。治疗低血压有效定义为收缩压恢复到基础值的80%以上。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绘制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剖宫产术腰麻低血压的量效关系曲线,计算半数有效剂量(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产妇首次出现低血压时间、治疗低血压有效情况以及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记录新生儿1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断脐即刻采集新生儿脐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结果6组产妇基础收缩压、首次发生低血压时间、心动过缓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组治疗低血压有效率随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6组新生儿出生1和5 min时的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分析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剖宫产术腰麻低血压的ED50(95%CI)为4.0 (3.0~5.0) μg,ED95(95%CI)为11.8(8.9~20.4) μg。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剖宫产术腰麻低血压的ED50和ED95分别为4.0和11.8 μg。

  • 标签: 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传导阻滞 蛛网膜下腔 低血压 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探究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应用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以回顾性方式对2023年3月-2024年3月本院的5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DAS)患者展开分析,根据平均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与研究组(25例,采取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重点探究两组的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吞咽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吞咽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DAS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显著改善作用,能够提高吞咽时间、减轻吞咽困难程度和增强吞咽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参数对近视眼人群角膜表面高度异常的影响及其辅助诊断角膜表面高度异常的可行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眼科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屈光不正患者144例(227只眼),其中男性90例(139只眼),女性54例(88只眼);年龄(22.8±5.6)岁。所有患者检查最佳矫正视力下的球镜和柱镜度数,并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和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检查。根据Pentacam参数角膜表面高度变化值(BD)进行分组,将BD<12 μm定为对照组(59例,118只眼);将BD≥12 μm定为高BD组(85例,109只眼),其中BD≤16 μm者为可疑组(44例,53只眼),>16 μm者为异常组(41例,56只眼)。选取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中BD、前表面曲率(ASK)、表面曲率(PSK)、前表面散光(AAstig)、表面散光(PAstig)、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直径(W-W)7个参数及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检测系统中第1次压平时间(AT1)、第1次压平长度(AL1)、第1次压平速度(AV1)、第2次压平时间(AT2)、第2次压平长度(AL2)、第2次压平速度(AV2)、最大压陷时间(HCT)、最大压陷峰距(HC-PD)、最大压陷形变幅度(HC-DA)、最大压陷曲率半径(HC-R)、形变幅度比值(DA Ratio)、综合半径、最薄点厚度/厚度变化率(ARTH)、硬度参数(SPA1)、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15个参数纳入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Bonferroni法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BD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寻找影响BD的主要因素。结果对照组和高BD组在年龄、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311,-1.808,-2.359;P=0.071,0.072,0.121);Pentacam测量发现在对照组、可疑组和异常组中,ASK、PSK、PAstig、W-W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492,31.547,10.773,70.167;P<0.05),AAstig、CC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204,1.108;P>0.05)。其中异常组[43.40(42.20,44.40)]较对照组[42.80(41.98,44.00)]ASK增大(t=-4.292;P<0.05),可疑组[-6.50(-6.60,-6.35)]与异常组[-6.50(-6.70,-6.33)]较对照组[-6.30(-6.50,-6.20)]PSK均增大(t=4.492,4.618;P<0.05);可疑组[0.40(0.30,0.40)]与异常组[0.40(0.30,0.40]较对照组[0.40(0.30,0.50)] PAsting均增大(t=2.796,2.515;P=0.016,0.036);可疑组[11.40(11.00,11.60)]和异常组[11.10(10.90,11.30)]较对照组[11.50(11.40,11.80)]W-W减小,同时异常组较可疑组W-W也明显减小(t=3.235,8.353,4.282;P<0.05);Corvis ST参数在3个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每组患者BD与Pentacam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对照组、可疑组、异常组以及所有患者中,BD与W-W呈低至中度负相关(r=-0.614,-0.304,-0.396,-0.661;P<0.05),BD与其他参数相关性较低或未见明显相关性;将患者BD与Corvis ST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仅在可疑组中,BD与AV1、HCT、HC-DA间存在低度正相关(r=0.332,0.361,0.382;P<0.05),BD与Corvis ST其他参数在各组中未见明显相关性。以BD为因变量,选取Pentacam参数与Corvis ST参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变量W-W、ASK、PSK、HC-PD、SPA1、CCT间不存在共线性(容忍度<0.100),方程检验结果F=37.221,P<0.001,调整r2=0.504,拟合较好。结论角膜形态学参数中角膜直径、前表面曲率、表面曲率是影响BD的主要因素,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中HC-PD和SPA1也可能对BD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角膜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参数的联合评估有助于角膜表面高度异常的鉴别诊断。(中华眼科杂志,2020,56:110-117)

  • 标签: 近视 眼前半段 角膜 生物力学现象 角膜地形图 屈光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