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腰背部抽搐样疼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共68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腰背部抽搐样疼痛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小针刀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小针刀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以及疼痛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卧床时腰背部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小针刀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腰背部抽搐样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腰背部功能,同时还能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腰背部 抽搐样疼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肱骨头内翻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43例,均行内固定术治疗。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早期肱骨头内翻分为内翻组与无内翻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早期肱骨头内翻的影响因素,调查因素包括性别、年龄、Neer分型、体质指数、致伤原因、合并基础疾病、文化程度、内固定物选择、置入螺钉、内侧骨皮质缺损及术中肱骨颈干角。结果143例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术后早期出现肱骨头内翻19例,未发生肱骨头内翻12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内翻组与无内翻组性别、年龄、Neer分型、体质指数、致伤原因和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内翻组与无内翻组内固定物选择、置入螺钉、内侧骨皮质缺损和术中肱骨颈干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固定物选择、置入螺钉、内侧骨皮质缺损和术中肱骨颈干角为影响术后早期肱骨头内翻的危险因素。结论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肱骨头内翻发生率较高,内固定物选择、置入螺钉、内侧骨皮质缺损和术中肱骨颈干角为其危险因素。

  • 标签: 内固定术 不稳定肱骨近端骨折 早期肱骨头内翻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