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相关分子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病理类型、大小、数目的影响因素。结果262例受检者中,无息肉检出116例,检出腺瘤性息肉113例,炎性息肉33例。息肉组HOMA-IR、VCAM-1及FGF19分别为2.904±1.754、(334.415±139.573)ng/ml和(135.865±98.470)pg/ml,均高于无息肉组[分别为2.369±1.306、(302.480±99.946)ng/ml和(110.694±76.044)ng/ml,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4.269,95%CI为1.963~9.405)和FGF19(77.0~131.4 pg/ml:OR=2.385,95%CI为1.155~4.926)为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799,95%CI为1.650~8.748)和FGF19(77.0~131.4 pg/ml:OR=2.290,95%CI为1.072~4.891)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6.725,95%CI为1.853~24.410)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047,95%CI为0.009~0.245)是炎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539,95%CI为1.293~9.689)为单发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5.063,95%CI为2.048~12.515)、FGF19(77.0~131.4 pg/ml:OR=2.502,95%CI为1.102~5.681)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282,95%CI为0.095~0.839)是多发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416,95%CI为1.134~10.289)和空腹胰岛素(≥9.4 μU/ml:OR=9.480,95%CI为1.485~60.521)为发生<0.5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151,95%CI为1.244~7.984)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310,95%CI为0.102~0.941)为发生0.5~0.9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22.649,95%CI为4.154~123.485)、年龄(55~64岁:OR=4.473,95%CI为1.070~18.704;≥65岁:OR=5.815, 95%CI为1.300~26.009)、体质指数(≥28 kg/m2:OR=5.310,95%CI为1.224~23.032)和FGF19(77.0~131.4 pg/ml:OR=7.474,95%CI为1.903~29.351)为发生≥1.0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按性别分层后,对于男性受检者,血清FGF19为结直肠息肉(77.0~131.4 pg/ml:OR=6.109,95%CI为1.688~22.104)和腺瘤性息肉(77.0~131.4 pg/ml:OR=6.401,95%CI为1.717~23.864)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女性受检者,年龄(55~64岁:OR=3.783,95%CI为1.052~13.611)和VCAM-1(≥352.8 ng/ml:OR=4.341,95%CI为1.142~16.493)为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55~64岁:OR=5.743,95%CI为1.205~27.362;≥65岁:OR=6.885,95%CI为1.143~41.467)、VCAM-1(≥352.8 ng/ml:OR=6.313,95%CI为1.415~28.159)和IGF-1(≥7.6 ng/ml:OR=5.621,95%CI为1.069~29.543)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有关,血清FGF19是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是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潜在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标签: 结直肠息肉 胰岛素抵抗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相关分子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病理类型、大小、数目的影响因素。结果262例受检者中,无息肉检出116例,检出腺瘤性息肉113例,炎性息肉33例。息肉组HOMA-IR、VCAM-1及FGF19分别为2.904±1.754、(334.415±139.573)ng/ml和(135.865±98.470)pg/ml,均高于无息肉组[分别为2.369±1.306、(302.480±99.946)ng/ml和(110.694±76.044)ng/ml,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4.269,95%CI为1.963~9.405)和FGF19(77.0~131.4 pg/ml:OR=2.385,95%CI为1.155~4.926)为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799,95%CI为1.650~8.748)和FGF19(77.0~131.4 pg/ml:OR=2.290,95%CI为1.072~4.891)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6.725,95%CI为1.853~24.410)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047,95%CI为0.009~0.245)是炎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539,95%CI为1.293~9.689)为单发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5.063,95%CI为2.048~12.515)、FGF19(77.0~131.4 pg/ml:OR=2.502,95%CI为1.102~5.681)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282,95%CI为0.095~0.839)是多发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416,95%CI为1.134~10.289)和空腹胰岛素(≥9.4 μU/ml:OR=9.480,95%CI为1.485~60.521)为发生<0.5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151,95%CI为1.244~7.984)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310,95%CI为0.102~0.941)为发生0.5~0.9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22.649,95%CI为4.154~123.485)、年龄(55~64岁:OR=4.473,95%CI为1.070~18.704;≥65岁:OR=5.815, 95%CI为1.300~26.009)、体质指数(≥28 kg/m2:OR=5.310,95%CI为1.224~23.032)和FGF19(77.0~131.4 pg/ml:OR=7.474,95%CI为1.903~29.351)为发生≥1.0 cm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按性别分层后,对于男性受检者,血清FGF19为结直肠息肉(77.0~131.4 pg/ml:OR=6.109,95%CI为1.688~22.104)和腺瘤性息肉(77.0~131.4 pg/ml:OR=6.401,95%CI为1.717~23.864)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女性受检者,年龄(55~64岁:OR=3.783,95%CI为1.052~13.611)和VCAM-1(≥352.8 ng/ml:OR=4.341,95%CI为1.142~16.493)为结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55~64岁:OR=5.743,95%CI为1.205~27.362;≥65岁:OR=6.885,95%CI为1.143~41.467)、VCAM-1(≥352.8 ng/ml:OR=6.313,95%CI为1.415~28.159)和IGF-1(≥7.6 ng/ml:OR=5.621,95%CI为1.069~29.543)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有关,血清FGF19是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是结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潜在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标签: 结直肠息肉 胰岛素抵抗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作者: 周凌 陈佳 黄爽 陶嫦娟 沈伟 陈明 余忠华 陈媛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3-07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01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湛江 524000,上海市医疗图像与医学知识图谱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 200050,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放疗科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浙江省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 精准放疗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杭州 310022,杭州依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医疗研究院 330106,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湛江 52400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剂量学参数,探索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主要因素,寻找甲状腺最佳剂量参数。方法收集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及甲状腺、垂体剂量学参数,分析与甲减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甲减发生率为50.49%(104/20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N分期、甲状腺体积、Dmean、V20Gy、V25Gy、V30Gy、V35Gy、V40Gy、V45Gy与甲减发生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体积≤12.82 cm3、Dmean是甲状腺功能的独立预测因素。甲状腺Dmean联合体积可显著预测放疗后甲减发生率。结论甲状腺Dmean≤47.21 Gy是放射性甲减的最佳剂量参数,尤其是甲状腺体积≤12.82 cm3患者更需关注放疗过程中对甲状腺的保护。

  • 标签: 鼻咽癌/放射疗法 放射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3q14缺失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整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21例)的随访资料,对患者3年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患者13q14缺失情况分为缺失组(n=39)和未缺失组(n=82),比较不同13q14缺失情况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截至随访时间,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71.90%(87/121),3年总生存期(OS)为5.8~36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7.93%(58/121),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3~36个月,中位PFS为34.8个月;年龄、低蛋白血症、高乳酸脱氢酶及13q14缺失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高乳酸脱氢酶及13q14缺失是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13q14缺失组3年总生存率为61.54%(24/39),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5.64%(10/39),均低于未缺失组[76.83%(63/82),58.54%(48/82),P<0.05]。结论13q14缺失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近期预后较差,根据OS和PFS的共同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治疗,将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基因缺失 预后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3q14缺失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整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入院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21例)的随访资料,对患者3年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患者13q14缺失情况分为缺失组(n=39)和未缺失组(n=82),比较不同13q14缺失情况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截至随访时间,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71.90%(87/121),3年总生存期(OS)为5.8~36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47.93%(58/121),3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3~36个月,中位PFS为34.8个月;年龄、低蛋白血症、高乳酸脱氢酶及13q14缺失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年龄、高乳酸脱氢酶及13q14缺失是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13q14缺失组3年总生存率为61.54%(24/39),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5.64%(10/39),均低于未缺失组[76.83%(63/82),58.54%(48/82),P<0.05]。结论13q14缺失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近期预后较差,根据OS和PFS的共同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治疗,将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基因缺失 预后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口腔细菌菌群在头颈部肿瘤放疗期间的变化及其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OM)的相关性。方法获取入组鼻咽癌患者和陪护家属在放疗前和结束时口腔细菌标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C57BL/6小鼠构建ROM模型,收集照射后第9天和阴性对照组口腔细菌标本;另一批小鼠解剖获取阴性对照组和小鼠照射后第3、5、7、9天舌头组织,检测炎症因子和HE染色。结果患者放疗后的口腔细菌多样性与患者放疗前和陪护家属在患者放疗前、后Observed species、Chao1、Simpson指数不同(均P<0.05)。重度和轻、中度ROM患者的Shannon指数不同(P=0.036)。LEfSe分析显示重度ROM患者链球菌属、链球菌科含量较高,而Familyxl菌科、孪生球菌属、芽孢杆菌目含量较低。小鼠阴性对照组和照射组口腔细菌菌群的Simpson指数和PCoA结果也不同(均P<0.01)。结论放疗会引起口腔细菌菌群失调,且失调的口腔细菌菌群与ROM加重关系密切。

  • 标签: 放射性口腔黏膜炎 口腔细菌菌群 高通量测序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