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用于干预腹部术后下肢形成静脉血栓(简称DVT)的具体效果,旨在提供给临床护理干预有益的指导建议。方法:从本院选择2023年3月~2024年3月诊治的100例行腹部手术后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范畴,并均分到两小组内,各50例。对参照组,行普通护理干预方案;对实验组,行普通+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小组的护理干预效果情形。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出现DVT的比率明显更低、实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都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价值(P均<0.05)。结论:通过前瞻性护理,可以有效干预腹部术后病患下肢形成不良静脉血栓,进而减小患者下肢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赢得患者满意。

  • 标签: 前瞻性护理 腹部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减少胃肠外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开展于2022.02~2022.08,纳入我院在此期间就诊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60例,以双盲法分组形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2组各30例,前后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预警性护理干预,比对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率(3.33%)低于对照组,且其术后康复时间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在胃肠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预警性护理干预具有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不仅可以减少该类患者术后并发症,还可以促进其术后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 标签: 并发症 预警性护理干预 胃肠外科手术 排便时间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社区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预防保健与疾病控制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冠心病患者取样78例,入院时间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和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评估预防保健与疾病控制效果。结果:健康知识掌握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自我能力管理行为评分比较,护理前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社区健康教育,能够优化患者疾病预防保健效果,控制疾病进展。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社区健康教育 预防保健 疾病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兵团某地老年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期间兵团某地医院诊治的113例老年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分析老年结核病的发病特征,制定防治措施。结果:113例老年结核病患者发病情况分析,疾病分布情况,老年结核病患者占比最高的是单纯肺结核。症状表现占比较高的是咳嗽、厌食和发热盗汗。发病情况,单侧结核病发病率高于双侧,痰检情况阴性率高于阳性。结论:对于老年肺结核疾病需要及时地发现实施管理,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控制疾病进展。

  • 标签: 老年结核病 流行病学特征 防治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PaO2(85.64±3.16)%、PaCO2(46.32±3.17)%、RR(14.25±1.69)次/min、撤机(3.55±0.16)d、气道损伤率3.3%、肺炎率3.3%。对照组PaO2(65.39±3.47)%、PaCO2(61.54±4.05)%、RR(23.14±0.87)次/min、撤机(5.48±1.52)d、脱管率3.3%、气道损伤率20%、压疮率3.3%、肺炎率1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循证护理有助于促使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血气指标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护理
  • 作者: 王怡洁 曾阳杰 刘梦思 陈焕 楼媛 田朝阳 张子为 李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210008,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 210008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分泌科,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 21000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 ACTH)刺激在肾上静脉采血(adrenal vein sampling, AVS)中的应用及对于采血成功率及优势分泌判定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至南京鼓楼医院就诊确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行AVS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基础及ACTH刺激后进行双侧肾上腺静脉同步采血,并计算选择性指数(selectivity index,SI)、优势分泌指数(lateralization index,LI)及相对醛固酮分泌指数(relative aldosterone secretion index, RASI)。结果ACTH刺激后左右侧肾上腺静脉及外周静脉皮质醇浓度均明显升高(P<0.001),左侧肾上腺静脉SI由18.00(2.29,20.29)升高至34.76(12.10,46.86),右侧肾上腺静脉SI由26.61(5.24,31.85)升高至28.4(27.65,56.05;均P<0.001)。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成功率由基础时80%(43/54)升至ACTH刺激后93%(50/54)。LI在ACTH刺激后由2.85(1.78,6.20)降低至2.45(1.40,6.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9)。其中11例患者优势分泌判定结果在基础时提示单侧优势,而在ACTH刺激后无优势分泌,其刺激后优势分泌侧RASI由0.50(0.38,1.25)降至0.37(0.22,0.84,P=0.019)。结论ACTH刺激明显升高SI并提高AVS中采血成功的检出率,但ACTH刺激会降低部分醛固酮瘤患者优势侧相对醛固酮分泌,由此降低单侧性优势分泌判定比例。

  • 标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上腺静脉采血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选择性指数 优势分泌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中光相干断层扫描(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系列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且行iOCT检查的患者316例316眼。记录iOCT扫描时间和结果、与术者显微镜下观察判断的一致性及其对手术治疗策略的影响,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316眼中有271眼成功完成iOCT检测,占85.8%,平均扫描时间为(3.54±2.30)min;在271眼扫描成功患眼中,特发性黄斑裂孔51眼,黄斑前膜95眼,致密玻璃体积血50眼,黄斑板层裂孔30眼,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12眼,高度近视黄斑病变33眼;iOCT检查结果与术者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判断不一致的有45眼,占16.6%,其中有27眼术中改变手术策略,占10.0%。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2眼内界膜剥除后内层视网膜桥状连接,改为空气填充玻璃体腔;15眼内界膜剥除后出现裂孔边缘纤细的条状高反射,称为Hole-door现象,占32.6%;裂孔直径>400 μm的黄斑裂孔中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外界膜连续性均优于未出现Hole-door现象患眼。黄斑前膜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8眼黄斑前膜残留,占8.4%,其中3眼增加黄斑前膜剥除操作,56眼出现黄斑前膜剥除后继发改变,占58.9%。致密玻璃体出血患眼iOCT检查结果显示,17眼黄斑结构正常,占34.0%,33眼黄斑结构异常,占66.0%;14眼iOCT检查黄斑结构与术中显微镜下判断结果不一致,占28.0%,其中11眼增加了黄斑前膜剥除操作。结论iOCT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应用可指导术中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式,预测术后恢复情况,提高术后疗效。

  • 标签: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光相干断层扫描,术中 视网膜疾病 黄斑 手术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O)参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的发生及作用机制。方法①收集2017年至2021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NEC患儿和140例同期诊断的非肠道炎症性疾病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将96例NEC作为患儿NEC组,男58例,女38例;早产儿34例,足月儿62例;出生体重为(2.85±0.75 )g;入院日龄为(11.87±9.96) d; EO绝对值为(0.27±0.23)×109/L。将余140例作为患儿对照组,男93例,女47例;早产儿16例,足月儿124例;出生体重为(3.28±0.52) g;入院日龄为(20.57±16.32) d;EO绝对值为(0.19±0.15)×109/L。患儿NEC组根据Bell分期分为Bell Ⅲ期组17例及Bell Ⅱ期组79例。从Bell Ⅲ期行手术治疗患儿术中切取NEC炎症损伤的肠壁全层作为患儿实验组,其附近损伤较轻的肠壁切缘全层作为患儿自身对照组。比较Ⅲ期组和Ⅱ期组患儿确诊后24 h内第一次血常规检查所得EO绝对值,对可能参与NEC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EO绝对值对NEC病情评估的作用。②动物造模选用7日龄C57BL/6J小鼠共75只,通过高渗配方奶灌胃+缺氧的方法构建NEC小鼠模型,分为小鼠对照组(15只)和小鼠NEC组(60只)。接着分别通过腹腔注射DMSO、DMOG和SB297006处理NEC组小鼠(共45只),分为DMSO组、DMOG组和SB297006组(各15只)。③检测患儿实验组和小鼠NEC组肠组织的缺氧诱导因子1A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A)、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1,CCL11)和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osinophil peroxidase,EPX)的表达。腹腔注射DMOG、SB297006处理小鼠NEC组,检测肠道屏障完整性、肠组织炎症程度及Epx、Hif1α、Ccl1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在外周血EO绝对值与NEC的相关性方面,患儿NEC组与患儿对照组相比,外周血EO绝对值较高,为(0.27± 0.23)×109/L比(0.19±0.15)×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Ⅱ期组患儿EO绝对值高于Ⅲ期组,为(0.30±0.22)×109/L比(0.13±0.22)×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OR=0.44, 95%CI:0.24~0.82)、EO绝对值(OR=9.72,95%CI: 2.08~45.36),是参与NEC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EO绝对值预测NEC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818,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4%和72.15%。②在HIF1A通过调节CCL11参与NEC的发生方面,相较于患儿自身对照组,在患儿实验组肠组织中HIF1A、CCL11的表达增高,患儿实验组和患儿自身对照组HIF1A mRNA的表达水平为0.2 961±0.1 489比0.1 001±0.0 770,HIF1A蛋白表达水平为0.7 507±0.2 276比0.0 537±0.0 210, CCL11 mRNA的表达水平为0.0 512±0.0 590比0.0 099±0.0 091 ,CCL11蛋白表达水平为0.7 352±0.1 987比0.1 589±0.0 802。③NEC模型小鼠肠道绒毛短且细胞排列紊乱,绒毛核心分离,肠道黏蛋白减少,小鼠NEC组肠组织中肠屏障相关蛋白Cldn1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炎症因子Tlr4的相对荧光强度增高。Cldn1在DMOG组表达升高,SB297006组表达下降;Tlr4在DMOG组表达下降,SB297006组表达升高。在DMOG组与DMSO组相比,小鼠肠组织中Hif1α和Ccl11的表达水平升高,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为1.0 310±0.3 428比0.5 854±0.1 084,Ccl11 mRNA的表达水平为0.0 331± 0.0 373比0.0 028±0.0 025, Ccl11蛋白表达水平为0.8 196±0.2 145比0.3 543±0.2 638。结论EO可能受到HIF1A调控后参与NEC的发生,具有用来评估NEC病情严重程度的潜在作用。

  • 标签: 缺氧诱导因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风险防范预案在胃肠外科安全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胃肠外科安全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防范预案,选取本院2019年度内收治的胃肠外科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风险防范预案的实施价值。结果:两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风险事件发生率差异明显,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风险 防范预案 胃肠外科 安全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于小儿急腹症的诊断有效性。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共计小儿急腹症患儿89例。对其进行CDFI检查,对比病理诊断结果,分析CDFI诊断的价值。结果:CDFI对于小儿急腹症的疾病类型检出率接近病理诊断,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准,CDFI的诊断准确率为97.75%,敏感度为98.84%,特异度为66.67%。结论:为小儿急腹症采取CDFI诊断的效果理想,可以明确疾病类型,且诊断精准度高。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小儿常见急腹症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伴黄斑水肿患眼内界膜(ILM)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水通道蛋白4 (AQP4)的表达,初步分析VEGF与AQP4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ILM剥除治疗的DR和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38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37~ 76岁,平均年龄(59±10)岁;右眼15只,左眼23只。iMH、DR分别为9例9只眼和29例29只眼,并据此分为iMH组、DR组。DR组根据是否伴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再分为DME组、无DME组,分别为14、15只眼。将剥除的ILM组织铺片固定后行免疫荧光分析,获取AQP4、VEGF荧光模式图片各一张,采用Image J软件测定VEGF、AQP4荧光强度值。组间标本中VEGF、AQP4免疫荧光值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QP4荧光强度值与VEGF荧光强度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DME组、无DME组、iMH组ILM标本中平均VEGF、AQP4荧光强度值分别为38.96±7.53、28.25±3.12、30.07±4.84和49.07±8.73、37.96±6.45、38.08±5.04. DME组ILM标本中VEGF、AQP4平均荧光强度值显著高于无DME组、iM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77、9.454,P<0.05)。DR组IML标本中VEGF、AQP4平均荧光强度值分别为33.80±7.91、43.76±9.44.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R组ILM标本中VEGF与AQP4荧光强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0.597,P=0.003 )。结论DR伴DME患眼ILM中VEGF、AQP4表达较无DME者显著增加;DR患眼ILM中VEGF和AQP4表达呈正相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玻璃体切除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水通道蛋白质4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用于小儿急性阑尾炎(AA)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月间,共计AA患儿74例。以随机法分组,A组37例采取CDFI诊断,B组37例采取常规方法诊断。对比诊断准确性。结果:A组对于化脓性、周围脓肿性AA的检出率高于B组,以病理报告书为标准,A组的诊断准确性、敏感度高于B组,对比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为AA患儿采取CDFI诊断能够有效鉴别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准度。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小儿急性阑尾炎 临床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系膜成形联合经鼻置空肠营养管治疗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1例先天性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10例,手术采用肠切除肠吻合术,术中未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对照组);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共收治11例,手术方法采用系膜成形,同时术中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系膜成形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经肛门排便时间、经口喂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系膜成形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及静脉营养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2.8(1.7,3.5)d与5.0(5.0,6.0)d,P<0.05;14.0(13.0,15.3)d与19.5(18.3,20.8)d,P<0.05;30.0(29.5,56.3)d与57.5(56.3,66.3)d,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但系膜成形组肠梗阻发生率及术后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与75%,P=0.009;0与62.5%,P=0.007],直接胆红素最高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4.3(12.1,44.3)μmol/L与60.3(21.5,69.0)μmol/L,P<0.05]。随访12~72个月,两组患儿生长发育位于正常儿童生长发育中位数以下、-2个标准差以内。结论系膜成形联合经鼻留置空肠营养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新生儿高位空肠ⅢB型闭锁可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减少静脉营养使用、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随访患儿生长发育基本正常。

  • 标签: 肠闭锁 系膜成形 空肠营养管
  • 作者: 周翔 苏龙翔 王郝 李冬凯 陈焕 段美丽 刘健 欧阳彬 秦秉玉 王洪亮 王雪 徐磊 于湘友 周飞虎 刘娇 张丽娜 隆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100730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100050 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51008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450003 郑州,河南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150086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30017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中心,100853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2018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410008 长沙,中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ICU大数据发展的现状,明确现存问题,为后续重症大数据平台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互联网对824个重症医学专业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医学与标准专委会设计。经过质控分析筛选,最终纳入来自598家医院的712个医师的反馈结果。结果所有受调查医院中,355家(59.4%)的ICU内部硬件数据整合程度欠佳,185家(30.9%)的临床信息系统可以向专科科研系统开放接口,133家(22.2%)支持数据分析结果共享。所有受调查医师中,389人(54.6%)可以投入支持系统建设及协调工作,但619人(86.9%)没有可直接用于大数据建设的科研经费支持项目开展。重症感染、重症呼吸、重症数据科学与信息学、重症血流动力学、重症神经是排名前五的亚专科兴趣,占总数的60.1%。结论现阶段我国ICU的信息化程度处于初级阶段。各医院对科研合作的开放程度较低,且需要更多经费和人力支持重症大数据的建设。

  • 标签: 重症医学 信息化 大数据 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随访1年的预后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71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基础疾病史及家族史、药物治疗方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随访1年。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期内共有77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0.7%(77/719)。单因素分析发现死亡组和存活组在婚姻状况(χ2=35.455,P<0.001)、文化水平(χ2=35.238,P<0.001)、运动习惯(χ2=10.172,P=0.001)、体质指数(BMI)(t=2.161,P=0.031)、年龄(t=-5.976,P<0.001)、心脏病史(χ2=5.064,P=0.024)、服用抗血小板药物(χ2=14.275,P=0.003)、服用降压药(χ2=14.597,P<0.001)、服用降脂药(χ2=11.311,P=0.001)、肌酐(t=-4.63,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2,95%CI:1.011~1.073)、丧偶(OR=3.674,95%CI:1.558~8.665)、文化水平(OR=0.418,95%CI:0.225~0.779)、使用阿司匹林(OR=0.376,95%CI:0.165~0.855),使用氯吡格雷(OR=0.451,95%CI:0.219~0.928)、使用降压药物(OR=0.505,95%CI:0.282~0.901)、肌酐(OR=1.009,95%CI:1.004~1.014)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其中高龄、丧偶、肌酐值高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文化水平高、服用降压药、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其保护因素。

  • 标签: 高血压 卒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OVID-2019危重症护理人员的替代性创伤情况。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COVID-2019)肺炎危重患者护理期间的护理人员轮休时候采用“替代性创伤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并对其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210例武汉支援者中,女性替代性创伤程度高于男性;年龄在31岁以上的支援者替代性创伤高于31岁以下支援者;有危重患者护理经历的护士替代性创伤程度高于没有危重患者护理经验的支援护士并且与护理危重症患者时间呈正相关性。结论:危重症护理人员、女性、已婚的护理人员替代性创伤严重;在一线时间3周以上的支援护理人员比病情同等危重程度的护理人员的替代性创伤严重。

  • 标签: COVID-2019 替代性创伤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使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提升和改善,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的9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形成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使用座谈会,讲故事,建立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通过使用心理护理的干预,观察组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提升不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除了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外,还应该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使治疗更有意义。

  • 标签: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手术治疗中评估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iOCT)的可行性,并探讨其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行玻璃体切除术的黄斑前膜、黄斑裂孔、黄斑劈裂及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等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患者。所有患眼术中均行iOCT检查,定性评估术中视网膜变化,包括术中微损伤、手术技术准确性及裂孔边缘改变等,探讨其术中应用的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9例(29眼),男9例,女20例;年龄(58.8±10.3)岁;眼轴长度(28.9±2.0)mm。其中,黄斑前膜14眼,黄斑裂孔8眼,黄斑劈裂4眼及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3眼。iOCT显示:7眼(7/29)确认术中存在微损伤或异常情况,其中神经纤维层异常6眼,内层视网膜抬高1眼;黄斑前膜患眼中4眼(4/14)确认剥膜后前膜残留;黄斑裂孔患眼中3眼(3/8)剥膜后观察到孔缘形态改变;黄斑劈裂患眼中均未观察到剥膜后全层黄斑裂孔的发生,其中1眼术前未明确的黄斑裂孔经iOCT确认;术中行保留中心凹内界膜或内界膜翻转覆盖术式的3眼在iOCT图像中均得到确认。结论:iOCT有助于术中实时评估剥膜的完整性、术中微损伤情况及手术技术的精确性,帮助主刀医师提高黄斑裂孔的诊出率,并可在术中观察到黄斑裂孔剥膜后孔缘形态的特殊改变,提示iOCT在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的手术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术中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病理性近视黄斑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年 7月~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59例疑似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接受肌骨超声、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和病理检查,将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结果 肌骨超声和 MRI检查分别发现阳性 123例(其中真阳性 118例)和 132例(其中真阳性 129例),阴性 36例(真阴性 20例)和 27例(真阴性 22例)。肌骨超声诊断的特异性( 80.00%)低于 MRI( 8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两种检查方式在准确性和敏感性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作为此类疾病初筛检查手段,肌骨超声检查对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判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肌骨超声 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 病理检查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流程的价值,以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014年6月~2015年7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探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时间(2.3±0.8)小时、住院时间(10.5±1.2)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18.18%)、梗死再发率(11.36%)少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18%)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其护理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急诊护理流程 价值评析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