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面部注射美容除皱患者的治疗中应用A型肉毒素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2021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面部皱纹患者设置为研究样本,研究样本采集例数为68例,将这68例面部皱纹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干预,其中34例被收录至常规组,组内患者采用基因除皱肽疗法治疗,另外34例被收录至研究组,组内患者采用A型肉毒素面部注射美容除皱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指标做分析比较。结果:经两种不同疗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94%,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59%(P<0.05)。结论:对于面部皱纹患者来说,应采用A型肉毒素面部注射美容除皱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A型肉毒素 面部注射 美容除皱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种手术方式治疗蹄铁型肛瘘的疗效。方法: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68例蹄铁型肛瘘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使用切缝挂线内口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8.30±1.29)d、住院时间为(13.84±1.55)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9.85±2.50)d、住院时间为(25.90±2.60)d,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是5.88%,对照组是26.47%,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更低(p<0.05)。结论:在蹄铁型肛瘘治疗中利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具有确切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很少发生并发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切缝挂线内口引流手术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手术 蹄铁型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传统手术与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重度痔疮的效果。方法:随机挑选我院2022年3月-2023年4月收治的64例重度痔疮患者,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观察组使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7.50±4.15)ml、手术时间为(26.70±5.94)min、术后排气时间为(2.00±0.30)d、排便恢复时间为(26.04±1.87)h、创口愈合时间为(8.14±1.74)d,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是6.25%,对照组是28.1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一些(p<0.05)。结论:在重度痔疮治疗中利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具有确切效果,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创口愈合时间较短,且术后很少出现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传统手术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 重度痔疮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脑室巨大、多房脉络丛囊肿成人患者的影像表现。患者女,67岁,因言语不清1周余,加重1 d同时出现大小便失禁入院。CT检查示左侧脑室三角区多房囊性病变,内见多发分隔及钙化。MRI示囊性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示囊壁及分隔呈稍高信号,增强后部分分隔呈轻中度强化。病理诊断结果为脉络丛囊肿。

  • 标签: 脉络丛 囊肿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Erdheim-Chester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患者男性,66岁。因额面部多发包块10余年,伴癫痫发作4年,近期加重入院。头颅CT示额部皮下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右侧额叶片状低密度影。MRI示右侧额叶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同时双侧硬脑膜、大脑镰不规则增厚、明显强化。额面部软组织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较明显强化。行额部包块切除术和脑膜、额叶病变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Erdheim-Chester病侵犯中枢。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Erdheim-Chester病 中枢神经系统
  • 作者: 马强 薛荣泉 夏医君 俞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遗传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呼和浩特 010059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呼和浩特 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呼和浩特 010017,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和浩特 010017
  • 简介:摘要胆囊胆固醇结石是一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受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影响。胆囊中致石性胆汁的形成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重要发病机制。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胆固醇结石形成原因的研究逐步深入微观基因领域,发现易感基因及其多态性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相关易感基因多态性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遗传学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胆囊胆固醇结石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0—2017年中国胆囊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诊断、治疗与预后情况。方法采用单病种回顾性登记队列研究方法。基于“真实世界研究”理念,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胆囊癌研究小组(CRGGC)建立的中国胆囊癌多中心回顾性临床资料数据库中42家医院收治的6 159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病例来源情况。(2)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3)诊断情况。(4)外科治疗与预后情况。(5)综合治疗与预后情况。随访数据由CRGGC对各协作中心的临床随访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主要结局指标为手术治疗患者手术之日或未手术患者确诊之日起,至结局事件发生或随访截至时间的总体生存时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强迫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将P<0.1的因素引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后退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病例来源情况:42家医院中,三级甲等医院35家,三级乙等医院7家;胆囊癌收治高流量医院16家,非高流量医院26家。42家医院地域分布:中部地区9家,东北地区5家,东部地区22家,西部地区6家。6 159例患者地域分布:2 154例(34.973%)来自中部地区,705例(11.447%)来自东北地区,1 969例(31.969%)来自东部地区,1 331例(21.611%)来自西部地区。6 159例患者总体院均诊断与治疗数为(18.3±4.5)例/年;其中4 974例(80.760%)来源于高流量医院,院均诊断与治疗患者数为(38.8±8.9)例/年;1 185例(19.240%)来源于非高流量医院,院均诊断与治疗患者数为(5.7±1.9)例/年。(2)年龄与性别分布情况:6 159例患者确诊年龄为64(56,71)岁;其中男性2 247例(36.483%),确诊年龄为64(58,71)岁;女性3 912例(63.517%),确诊年龄为63(55,71)岁。性别比例为女性:男性=1.74∶1。3 886例(63.095%)患者确诊年龄为56~75岁。不同性别患者确诊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9,P<0.001)。(3)诊断情况:6 159例患者中,初步诊断为胆囊癌2 503例(40.640%),初步诊断非胆囊癌3 656例(59.360%)。未手术患者2 110例(34.259%),其中初步诊断为胆囊癌200例(9.479%),初步诊断为非胆囊癌1 910例(90.521%)。手术患者4 049例(65.741%),其中初步诊断为胆囊癌2 303例(56.878%),初步诊断为非胆囊癌1 746例(43.122%)[术中诊断为胆囊癌774例(19.116%)、术后诊断为胆囊癌972例(24.006%)]。6 159例患者中,初步诊断前行超声、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分别为2 521例(40.932%)、2 335例(37.912%)、1 114例(18.087%),行血清癌胚抗原(CEA)、CA19-9、CA125检测分别为3 259例(52.914%)、3 172例(51.502%)、4 016例(65.205%)。同一例患者可行多种检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来源医院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年龄(≥72岁),收治医院胆囊癌患者流量,初步诊断前超声检查,初步诊断前CT检查,初步诊断前MRI检查,初步诊断前CEA检测,初步诊断前血清CA19-9检测,初步诊断前血清CA125检测均是影响胆囊癌患者初步诊断为胆囊癌的相关因素(优势比=1.45、1.98,0.69,0.68,2.43,0.41,1.63,0.41,0.39,0.42,95%可信区间为1.21~1.74、1.64~2.40,0.59~0.80,0.60~0.78,2.19~2.70,0.37~0.45,1.43~1.86,0.37~0.45,0.35~0.43,0.38~0.4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来源医院地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性别,年龄(≥72岁),收治医院胆囊癌患者流量,初步诊断前超声检查,初步诊断前CT检查,初步诊断前血清CA19-9检测是影响胆囊癌患者初步诊断为胆囊癌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1.36、1.42,0.89,0.67,1.85,1.56,1.57,0.39,95%可信区间为1.13~1.64、1.16~1.73,0.79~0.99,0.57~0.78,1.60~2.14,1.38~1.77,1.38~1.79,0.35~0.43,P<0.05)。(4)外科治疗与预后情况:4 049例手术治疗患者中,2 447例(60.435%)分期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0期、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a期、Ⅳb期分别为85例(3.474%)、201例(8.214%)、71例(2.902%)、890例(36.371%)、382例(15.611%)、33例(1.348%)、785例(32.080%)。2 44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5.75个月(95%可信区间为52.78~58.35),术后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46个月(95%可信区间为21.23~25.71)。0期、Ⅰ期、Ⅱ期、Ⅲa期、Ⅲb期、Ⅳa期、Ⅳb期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12.47,P<0.001)。4 049例手术治疗患者中,可切除性肿瘤2 988例(73.796%),不可切除性肿瘤177例(4.371%),可切除性无法评估884例(21.833%)。2 988例可切除性肿瘤患者中,根治性切除2 036例(68.139%),非根治性切除504例(16.867%),手术根治性无法评估448例(14.994%)。2 447例分期和随访资料完整的手术治疗患者中,不可切除性肿瘤53例(2.166%),可切除性肿瘤非根治性切除300例(12.260%),可切除性肿瘤根治性切除1 441例(58.888%),无法评估653例(26.686%)。733例未手术患者随访资料完整。未手术、不可切除性肿瘤手术治疗、可切除性肿瘤非根治性切除、可切除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1.04,P<0.001)。(5)综合治疗与预后情况:6 159例患者中,541例(8.784%)行术后辅助化疗和晚期化疗,76例(1.234%)行放疗。1 170例进展期(Ⅲa期及以上)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中,联合术后辅助化疗126例(10.769%),未联合术后辅助化疗1 044例(89.231%),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23,P=0.629)。658例Ⅲa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中,联合术后辅助化疗66例(10.030%),未联合术后辅助化疗592例(89.970%),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05,P=0.817)。512例≥Ⅲb期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中,联合术后辅助化疗60例(11.719%),未联合术后辅助化疗452例(88.281%),两者总体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1.50,P=0.220)。结论我国胆囊癌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超过半数确诊年龄为56~75岁。初步诊断前行超声和CT检查、血清CA19-9检测是初步诊断胆囊癌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可改进治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我国胆囊癌辅助化疗尚不规范且比例较低。

  • 标签: 胆道肿瘤 术前诊断 外科治疗 辅助治疗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病理科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间诊断的10例宫颈ISMC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患者年龄范围26~59岁,平均年龄46岁。大部分患者有阴道流血、阴道流液或下腹坠胀等临床症状,少部分患者经体检发现。6例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分期:ⅠB1期3例,ⅠB2期1例,ⅢC1期1例,ⅢC2期1例。形态上,10例均可见假复层的柱状细胞形成侵袭性的巢团结构,周围肿瘤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数量可变含胞质内黏液的肿瘤细胞,凋亡小体和有丝分裂象易见;也可见其他的结构特征,如假腺腔、乳头及实性片状不伴周围的栅栏状排列。细胞形态上可见如嗜酸性细胞质、透明细胞质、组织细胞样及鳞状分化细胞。4例伴原位腺癌和/或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或复层产黏液性上皮内病变。手术切除的6例,均为Silva C型浸润模式,3例纯ISMC(3/6),2例混合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相关性普通型腺癌,1例混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淋巴结转移2例(2/6)。所有病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p16,Ki-67阳性指数50%~90%。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过碘酸雪夫染色及阿辛蓝染色阳性。结论ISMC属于HPV相关宫颈腺癌,相对少见。ISMC具有广泛的形态学谱系,近半数病例为混合性ISMC,易误诊为宫颈的其他恶性肿瘤。与其他腺癌相比,ISMC更常表现出破坏性间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水针刀结合中药内服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8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标本纳入时间范围为2020年2月到2021年9月,将患者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其中接受西医治疗的为参照组,采用水针刀结合中药内服进行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疼痛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水针刀结合中药内服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极为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其关节疼痛,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水针刀 中药内服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小针刀穴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小针刀穴位疗法),每组32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差别不明显(P>0.05);实验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小针刀穴位治疗效果十分理想,能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促进其康复,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小针刀 穴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地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中医针灸治疗 颈椎小关节错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使用针刀为主配合牵引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借助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针刀治疗的方式,研究组使用针刀为主配合牵引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有效率为78.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针刀为主配合牵引等治疗方式,拥有显著的治疗的效果,可以有效地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应用和推广在临床治疗之中。

  • 标签: 针刀配合牵引 无菌性股骨头坏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水针刀合通经方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通经方治疗,观察组采取通经方联合水针刀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3%相比对照组的77.1%更高(P

  • 标签: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 水针刀 通经方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用针灸治疗的效果以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84例颈椎病神经根型疼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42例,用常规物理疗法,观察组42例,在参照组基础上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NDI指数比参照组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参照组少,有差异(P

  • 标签: 针灸 颈椎病神经根性疼痛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医推拿结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经络穴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中医推拿,给予观察组中医推拿+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经络穴位,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VAS、JOA评分、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联合使用中医推拿、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经络穴位的治疗方式,能显著改善疼痛感和腰部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推拿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经络穴位 VAS JOA评分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踝骨骨折患者选择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 72例踝骨骨折患者于2018年3月-2020年8月就诊。以前瞻性随机分组,各36例。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踝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踝骨骨折 中医手法复位 踝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介入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成人外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接受治疗的外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成人患者10例纳入研究,患者均首先接受介入治疗,并联合接受中医中药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临床治疗有效性。结果 本次10例患者均接受联合治疗,治疗2月复查结果显示,其中6例评价为优良,占比60.00%(6/10),3例评价为尚可,占比30.00%(3/10),1例评价为较差,占比10.00%(1/10)。结论 成人外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选择介入+中医中药联合治疗方案可获得满意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介入治疗 中医中药 外伤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除痹舒筋通络方熏蒸治疗对其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20年1月到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共6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设定其中30例为参照组并在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其余30例作为研究组在术后采用除痹舒筋通络方熏蒸治疗,比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除痹舒筋通络方熏蒸治疗有着十分确切的效果,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头坏死 除痹舒筋通络方熏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温痹通洗剂外用治疗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21年3月- 2021年11月期来我院就诊的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温痹通洗剂外用中药熏洗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外用西药治疗方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WOMAC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温痹通洗剂 外用 治疗 寒湿型 膝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疗配合呼吸训练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应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联合呼吸训练。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水疗法。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运动功能及下肢肌张力、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为(3.86±0.82)L、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为(3.76±0.68) L、最大通气量(maximum ventilation,MVV)为(102.34±10.38) L/min、最大吸气压(maximum suction pressure,MIP)为(50.36±4.62) cmH2O(1 cmH2O=0.7355 mmHg);对照组FVC为(3.41±0.76) L,FEV1为(3.35±0.63) L,MVV为(90.67±11.68) L/min、MIP为(44.38±4.85) cmH2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6、t=2.797、t=4.723、t=5.646,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的运动功能评分为(58.62±7.56)分,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为(2.74±0.89)分;对照组ASIA运动功能评分为(42.24±6.40)分,MAS评分为(3.36±0.9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9、t=3.029,P均<0.05)。干预后,观察组脊髓独立测量量表第Ⅲ版(spinal cord independence measure Ⅲ,SCIM Ⅲ)评分为(75.33±10.72)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为(66.64±6.34)分;对照组SCIM Ⅲ评分为(68.34±9.55)分,MBI评分为(57.52±6.7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9、t=6.219,P均<0.05)。结论水疗配合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及呼吸肌肌力,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胸腰段脊髓损伤 呼吸训练 水疗 肺功能 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