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抑郁症患者应用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影响患者自杀行为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住院抑郁患者中的52例患者,纳入时间为2021年12月~2022年6月,借助随机投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6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的方式,研究组患者接受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和QSA评分。结果 研究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7.69%,参照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38.46%;研究组的QSA评分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把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应用在住院抑郁症患者身上,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的概率,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自杀行为的认知程度,有助于患者自身安全的保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自杀风险评估 分层护理 住院抑郁症 自杀行为 QS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数据,研究两者的诊断率差别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自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人。观察组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诊断检查,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诊断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阳性检出率、心电异常检出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实施不同的心电图检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的精神状态、生理功能、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来看,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房室传导阻滞数据对比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室(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的心电异常数据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以作为病症诊断依据;而患者的就医体验也更为舒适,精神更为放松。相较于常规心电图的检查,患者的心电异常数据检出率不但高,而且能够为医生的对症治疗提供帮助。总的来说,动态心电图检测诊断方式,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病症的诊断中,有更高的诊断率,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伴心律失常 临床诊断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方法 随机选择 60 例患者,均是于 2018 年 6 月 -2020 年 4 月在我院中接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患者,随意分两组,其中包含动态心电图诊断组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前者有患者 30 例,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后者有患者 30 例,应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对比两组 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 房室传导阻滞及 ST-T 段改变检出率 。 结果 从表 1 信息可知,两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有显著不同,动态心电图诊断组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组比较,动态心电图诊断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从表 2 信息可 知, 两组Ⅱ °I 型传导阻滞检出率无显著不同,无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两组 ST-T 段改变、 I° 传导阻滞、Ⅱ °Ⅱ 型传导阻滞检出率 有显著不同, 动态心电图诊断组 与 常规心电图诊断组 比较 ,动态心电图诊断组 ST-T 段改变、 I° 传导阻滞、Ⅱ °Ⅱ 型传导阻滞检出率 更高,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更大,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 ST-T 段改变、 I° 传导阻滞、Ⅱ °Ⅱ 型传导阻滞检出率更高,为高效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