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重症护理人才培养一直都是医院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点,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的医疗体系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重症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但随着近年来各类灾害频发,灾害重症护理也越来越成为当下护理工作的重点。相对于传统的重症护理灾害重症护理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基于此,本文就灾害重症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进行了探究。

  • 标签: 人才培养 灾害与重症护理 模式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找出在血透护理中经常会出现的导致风险存在的因素并给出防范对策。方法:以2019年6月~2020年6月进入我院接受血透治疗的48名病患作为研究病例,将其随机分配到X组和Y组,每组都有24名血透病人,然后对X组的血透患者实施常规血透护理方式,对Y组则实施常规血透护理参入风险管理的护理方式,并将患者发生风险的几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作为此次的研究指标。结果:经过本次研究发现,X组的患者的发生风险的几率和护理满意程度为58.33%、75%,Y组的患者发生风险的几率和护理满意程度为33.33%、95.83%,最终X组的患者发生风险的几率高于Y组,X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低于Y组,并且计算得出P

  • 标签: 血透护理 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临床呼吸内科开展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强化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是否能够取得更加满意的临床干预效果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相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优势和价值。方法 在本院呼吸内科所有所收治的患者群体之中,抽取70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然后按照其是否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方面的区别之处,将之前没有强化护理风险管理阶段收治患者设定对照组,而目前阶段着重强化风险管理时所收治的群体设定为观察组。人数完全一样、均为同一组护理人员的情况下,仅有护理管理方法和模式方面的差异之处,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分别临床护理干预之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加以观察和对比,分析有关方法的临床应用优势和价值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临床干预之后的结果收集对照时可以发现,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风险预防的效果相对满意。而与此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0.05),临床干预效果明显要更满意一些。结论 目前临床呼吸内科开展护理的过程中,着重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干预之后,最终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明显降低,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提高,带来的影响明显更积极,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措施,以便于保障总体的护理安全,让护理质量得到稳步的提高。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 临床护理 管理方法 效果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输液室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246例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P<0.05);观察组操作水平、服务态度、舒适程度和环境设置四项满意度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在输液室的护理工作中,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输液室护理 质量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纳入观察中,依照入院单双号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同时开展舒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并掌握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围术期舒适度、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调查,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2%,对照组为84.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中配合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围术期焦虑心理和舒适度,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围术期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4月-2015年5月间于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取100例纳入本次研究。依据抽签法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另1组为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细节管理,两组均纳入病患50例。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均显示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儿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患者实行细节管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同时也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故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细节管理 儿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互联网+产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互联网+产科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整体研究时间为2021年3月1日—7月10日。以Donabedian质量三维理论以及服务质量(service quality,SERVQUAL)评价模型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检索,并借鉴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政策,初步拟定"互联网+产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3轮函询中,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16/16)、100.0%(16/16)、93.8%(15/16),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47、0.838、0.842,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25、0.094、0.135。经过3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64项三级指标的"互联网+产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互联网+产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专家对指标评价结果的意见一致程度较高,可为规范"互联网+产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产科护理 互联网+ 护理服务 护理质量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人文关怀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全程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护理质量评分情况、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紧急护理、患者管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等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舒适度、健康教育的总满意度90.91%均高于对照组38.64%,(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全程人文关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全面增加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提升患者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全程人文关怀 手术室患者 护理质量评分 护理后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心理护理模式对眼科门诊拆线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共108例我院眼科手术后门诊拆线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使用综合心理护理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干预组(n=54),分别对比分析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及治疗中配合程度,心理状态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调查,治疗中配合程度根据患者情绪由操作者评判并给出结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拆线后S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治疗中配合程度、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心理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眼科术后门诊拆线患者焦虑心理,提高患者在拆线过程中的配合程度满意度。

  • 标签: 综合心理护理模式 眼科拆线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就血液透析患者(维持性)实时人文关怀护理措施后,患者情绪变化情况。方法:研究纳入群体为我院2021年9月~2022年9月期间进行血透治疗的患者。以随机的原则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与两组不同护理措施,并对比实际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前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护理结束后,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于血液透析患者情绪、护理满意度均有改善价值。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维持性血透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护理工作中早期预警评分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110例ICU患者进行研究。研究分析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对本次实验所选患者分组,对照组所选55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所选55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联合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意外事件出现概率,并实施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所选55例患者中出现意外事件的人数共计10人,占组内所选患者人数的比例为18.18%,实验组对应人数为3人,占比为5.45%,分析两组患者意外事件出现概率相关数据,(p<0.05)。结论:在ICU护理工作中早期预警评分有着不俗的表现。

  • 标签: ICU 护理工作 一般护理干预 早期预警评分护理
  • 简介:摘要综述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包括化疗病人中的应用适应证及禁忌证、植入方法、植入后护理、并发症、常见问题发生原因及处理。

  • 标签: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化疗病人 应用 护理进展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皮肤瘙痒症患者护理实践中运用优质护理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涉及的对象是94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并发皮肤瘙痒症患者,病例选取时间范围是2021年5月-2022年1月,遵循双盲法将病患进行两个小组的划分,即参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参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接受优质护理,对比两小组患者护理前后满意度评分负面情绪评分。结果: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P

  • 标签: 优质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风险管理模式护理,探析其对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及患者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96例血液透析患者,将其全部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对半划分,其中48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48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普通护理,对A组患者则实行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后就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情况及患者的依从情况等作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从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情况来看,A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较B组而言更优;从两组患者的依从情况来看,A组中多数患者能够自觉遵守医嘱,各方面评分均较高;两组间形成显著对比(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风险管理模式护理所产生的效果极佳,不仅能够使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更加趋于正常值,而且还能够使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大大降低,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模式护理 血液透析 炎症因子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并对其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展开研究分析。方法:研究中,共选择120例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研究时间在2023年1月-10月之间,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功能评分。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语言功能评分都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可明显使其肢体运动功能及其语言功能提高,对其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梗塞偏瘫失语患者 早期康复护理 上肢 下肢运动功能 语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专病一体化饮食护理,探析其对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生活水平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为时间段,从我院病例信息管理系统中筛选出92例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将其全部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对半划分,其中46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46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一般护理,对A组患者则加以实行专病一体化饮食护理,后就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患者的生活情况等作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营养状况较为良好,营养不良的风险极低;并且其中多数患者的情绪均较为稳定,生活水平也较高;两组间形成显著对比(P<0.05)。结论: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实行专病一体化饮食护理所产生的效果极佳,除了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以外,还能够使患者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专病一体化饮食护理 肾病 营养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优化治疗方式,尽快让患者得到较好地恢复,药学服务在医院得到广泛地推广,而全程化药学服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阐述药学服务的概念以及全程化的意义,分析全程化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找到相关的优化措施,提高我国的药学服务水平。

  • 标签: 药学 全程化药学服务 优化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化护理模式在小儿哮喘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此模式对患儿的依从性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进行哮喘雾化吸入治疗的小儿病患,进行分组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观察研究。其中一组为常规组,进行小儿哮喘雾化吸入常规护理治疗并观察结果;另一组为实验组,为哮喘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进行细节化护理,观察结果并报告。两组实验病例资料无较大出入,P>0.05不具统计意义。结果:在无其他客观因素干扰时,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患儿依从性明显优于常规组患儿,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两组对实验病例的观察调研报告可知,对于小儿哮喘雾化吸入的治疗,进行细节化护理,患儿依从性有效提升并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 哮喘 雾化吸入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共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早期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头静脉内径、瘘口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能有效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强化遵医行为,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肾病患者行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以及纤维鞘形成的临床影响。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94例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体,根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47例。实验组行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血栓、纤维鞘的发生几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结果实验组血栓、纤维鞘的发生几率4例(8.51%)显著低于对照组11例(23.40%),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1例(2.13%)显著低于对照组7例(14.89%),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肾病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对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纤维鞘形成的预防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肾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