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术前预测食管鳞癌脉管形成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拟行食管切除术的63例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将患者分为有脉管组(30例)和无脉管组(33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IVIM序列及常规MRI扫描,计算ADC、扩散系数(D)、灌注系数(D*)及灌注分数(f)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术前对脉管的诊断效能,以Z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有无脉管组间ADC、D及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76、5.033、5.712,P均<0.001),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84,P=0.8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值(OR=9.042)及f值(OR=26.221)与脉管形成有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D和f值预测食管鳞癌脉管形成的AUC分别为0.787、0.822、0.853。D值联合f值的AUC为0.91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75.8%。联合D值和f值的诊断效能优于D值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3、2.289,P=0.016、0.022)。结论IVIM可作为术前评估预测食管鳞癌脉管形成的有效的功能影像学方法,D值联合F值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 标签: 食管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CT(CTHA)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44例,其中33例为初治患者、8例为消融术后复发患者、3例为外科切除术后复发患者。术前增强MRI测量的肝细胞长径为5~44(17±8)mm。所有患者均先在DSA手术室经右股动脉置入5 F眼镜蛇导管或5 F肝管,插管至肝总动脉或肝固有动脉,随后将患者转运至CT手术室。经肝动脉留置导管高压注射对比剂,行CTHA引导下经皮肝细胞射频消融。靶病灶及周边至少5 mm的安全边缘在CTHA显示为无强化的消融坏死区域作为消融终点。消融结束后拔针时消融针道,最后拔除动脉导管及导管鞘。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术前MRI和消融前CTHA发现的病灶数量,统计CTHA引导射频消融技术成功率及CHTA对比剂用量。结果44例患者在消融前CTHA扫描时有13例患者发现术前MRI未能显示的额外病灶。44例患者术前MRI和CTHA显示的病灶数量分别为64和91个,差异具有统计意义(Z=-3.24,P=0.001)。1例患者因消融术中CTHA扫描显示病灶数量大于5枚改为姑息性消融后退出研究,转为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其余43例患CTHA即时验证为完全消融,技术成功率为100%。CTH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中对比剂用量为30~80(42±14)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与CTHA引导下射频消融相关的并发症。结论CTHA可发现消融术前增强MRI未能发现的肝细胞额外病灶,提高病灶的醒目性,并使病灶重复强化,准确部署射频消融电极的位置。病灶完全消融可通过消融后即刻CTHA来确认。

  • 标签: 癌,肝细胞 导管消融术 射频消融 肝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局部介入治疗是原发性肝细胞的重要治疗手段,免疫治疗的兴起使晚期肝癌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局部介入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毁损病灶,释放大量肿瘤相关抗原,同时改变肿瘤免疫抑制环境,使得免疫药物或自身免疫系统重新识别肿瘤细胞。两种方法的协同机制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存希望。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肝细胞局部介入治疗与免疫联合的现状,以及所面对的挑战和相应的应对策略。

  • 标签: 放射学,介入性 免疫疗法 癌,肝细胞 化学栓塞,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腔隙性脑梗死(LI)患者脑出血(CMBs)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95例高度疑似LI伴CMB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DWI、SWI及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MRI、DWI、SWI检查在LI患者CMBs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95例高度疑似LI伴CMBs患者经DSA检查,79例确诊伴CMBs,占83.16%。参照DSA检查结果,MRI、DWI、SWI检查对LI伴CMBs患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16%、87.37%、92.63%,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MRI、DWI、SWI检查与DSA检查结果均有理想的一致性(Kappa值=0.477、0.590、0.743)。MRI、DWI、SWI检查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LI患者CMBs在MRI检查的T1加权成像序列可见梗死病灶内存在低信号或等信号类圆形阴影,T2加权成像检查可见稍低信号环形或类圆形阴影;DWI检查可见低信号点状阴影;SWI检查可见低信号条状、环形或点状阴影,阴影边缘清晰。结论MRI、DWI及SWI对LI患者CMBs发生情况均有一定筛查价值,在实际应用时可考虑结合三者表现进行判定,以提高疾病早期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腔隙性脑梗死 脑微出血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细胞角蛋白19(Ck19)在肝细胞(HCC)中的表达,研究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和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203例HCC初诊患者的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组织中Ki67及Ck19的表达和ADC值,以及Ki67和Ck19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计算与ADC值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Ki67表达阳性和阴性组间的HCC脉管、甲胎蛋白(AFP)、肿瘤分化程度、复发、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156、12.741、29.925、3.963、77.408,均P<0.05),与ADC值呈负相关(r=-0.214,P=0.002),低Ki67组患者HCC肿瘤的平均ADC值明显高于高Ki67组(1 089±280比1 009±212,P<0.05);Ck19表达阳性、阴性组间脉管、AFP、复发、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9.058、27.034、4.053、14.187,均P<0.05),与ADC值无相关性(r=0.062,P=0.380)。Ki67、Ck19表达在HCC复发时间不同分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Ki67及Ck19在HCC中的异常表达与HCC术后预后、复发有相关性。Ck19与ADC值之间无相关性,Ki67与ADC值呈负相关,提示ADC值对于术前HCC生物学特性能够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癌,肝细胞 Ki67 Ck19 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