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报道5例丝状真菌所致真菌性鼻窦炎病例。方法分析5例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鼻分泌物或鼻黏膜进行真菌直接镜检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结合真菌直接镜检、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定致病真菌为茄病镰刀菌、烟曲霉、黄曲霉、波氏假阿利什霉和萝卜镰刀菌。4例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1例患者采用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控制病情,效果均良好。结论真菌性鼻窦炎致病真菌多样,分子生物学可做准确鉴定,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真菌病 鼻窦炎 鉴定
  • 简介:目的对分离自我国南、北方地区50株临床孢子丝菌进行菌种鉴定。方法分离菌株分别进行25℃恒温培养和玻片小培养,肉眼和镜下观察形态特征;同时提取菌丝相基因组DNA,用PCR分别扩增部分微管蛋白(β-tubulin)基因和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区(Ribosomal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ML)和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联合β-tubulin基因和ITS区域的系统发育树。结果结合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分析,50株菌均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菌(Sporothrixglobosa,S.globosa)。结论球形孢子丝菌是目前我国南、北方地区孢子丝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种,为进一步明确我国孢子丝菌病致病菌种的分布提供了依据。

  • 标签: 孢子丝菌 形态学 系统发育 球形孢子丝菌
  • 简介:布鲁杆菌病(又称布鲁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鲁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1-2],由于该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症状不典型[3],因此很难诊断,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疗效
  • 简介:特比萘芬(terbinafine,商品名"丁克")属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具有较广的抗真菌谱,对临床上相应真菌的感染疗效显著。作用机制主要为特异高选择性的抑制真菌膜上的角鲨烯环氧化酶,而对细胞色素P-450无任何作用,无严重的肝、肾副作用,具有杀菌、抑菌双重作用。

  • 标签: 盐酸特比萘芬片 齐鲁制药 真菌病 特比萘芬 角鲨烯环氧化酶 丙烯胺类
  • 简介:目的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nucleicacidsequence-basedamplification,NASBA)、Real-timePCR及GM试验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1月~2014年6月临床上曲霉菌感染高危病患的血液标本80例,并根据EORTC/MSG诊断标准分为确诊组8例,拟诊组26例,非感染组46例,分别利用NASBA、real-timePCR及GM试验进行检测,计算3种方法的诊断指标并分析评价。结果NASBA、real-timePCR及GM试验3种方法的灵敏度分别为76.47%、67.65%、52.94%,特异度分别为80.43%、89.13%、80.43%。联合诊断结果显示,NASBA与real-timePCR串联方案有最好的特异度(100%)及阳性预测值(100%);NASBA与real-timePCR并联方案则最为灵敏(94.12%)。结论NASBA用于诊断IA最为敏感,而real-timePCR则最为特异,GM试验的表现差于前两者。联合应用的诊断策略,在特定情况下提高临床早期诊断IA的准确性。

  • 标签: 侵袭性曲霉菌感染 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 实时PCR GM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alcoholextractofBaiTouWengdecoction,BAEB)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candidiasis,VVC)的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以下简称VVC临床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甲基四氮盐(XTT)还原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代谢活性的影响,Time-kill法检测BAEB对白念珠菌活菌数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测定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生物量(Biomass)的影响;扫描电镜(SEM)观察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BAEB对白念珠菌生物膜荧光信号强度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生物膜相关基因UME6、PES1和HSP90的转录水平变化。结果BAEB对12株白念珠菌的MIC在64~256μg/mL之间,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SMIC80(抑制80%生物膜形成的最低药物浓度)为1024μg/mL或以上;Time-Kill曲线显示在12h之后,512、1024μg/mL浓度的BAEB对白念珠菌均具良好的杀伤作用;结晶紫染色法表明512、1024μg/mLBAEB能够减少其生物膜生物量;SEM观察到1024μg/mLBAEB能够有效抑制白念珠菌在不同黏附介质上生物膜的完整度;CLSM显示512、1024μg/mL的BAEB可以明显降低生物膜荧光信号强度;qRT-PCR检测显示在256、512、1024μg/mL的BAEB作用下,UME6转录水平分别下调了72%、71%、77%,在512、1024μg/mL的BAEB下HSP90转录水平上调了2.23和3.31倍,而PES1未有明显变化。结论BAEB可以抑制白念珠菌VVC临床株体外生物膜的形成。

  • 标签: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 白念珠菌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生物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