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分析高度误差形成机理,结合大连探空站2011年7月26日雷达高度误差报警个例,分析高度误差报警机理,总结高度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法。结果表明:产生高度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气压“飞点”引起的误差、距离跟踪不正确引起的误差、雷达旁瓣跟踪引起的误差、频偏引起的增益降低产生的“飞点”、天气因素引起的误差和天线水平引起的误差等。本文从经常性误差报警、偶尔性误差报警和特殊天气引起的误差报警3个方面分析高度误差原因及解决方法,以期为高空气象探测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L波段雷达 气压高度 球坐标高度 高度误差
  • 简介:通过雷达误报警故障现象及前期排除该故障的过程,结合方位驱动工作原理,对比在用正常电路板与故障电路板相关插座和集成电路插脚的电压及分压电阻阻值,进行分析并排除了误报警故障后才发现雷达方位驱动不报警的真正故障。根据驱动箱方位驱动报警信号流程原理图,逐步测量主控箱和驱动箱都开启状态和主控箱开启而驱动箱关闭状态的方位驱动报警电平的通路,发现通路断路,经过检查所有插头座,发现断路点,重新焊接后故障彻底排除。

  • 标签: 雷达 驱动 故障 排除
  • 简介: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自动气象站已经普及、自动化观测也已经成为气象观测的必然趋势。但网络传输虽方便快捷,但也存在着不稳定性。如正点未采集生成数据文件或传输数据时网络中断而不能及时传送数据文件,不仅影响自动站的传输质量,且加大观测员的工作量。开发制作“自动气象站数据采集、传输报警系统”以缓解以上问题。

  • 标签: 自动气象站 数据采集 网络传输 报警系统 开发 数据文件
  • 简介:利用邵武探空资料,尝试将1992~2013年的闽北81个雹日归纳为五型:显式位势不稳定型(Ⅰ型)、隐式位势不稳定型(Ⅱ型)、上干下湿型(Ⅲ型)、整层潮湿型(Ⅳ型)和上层不稳定型(V型)。分析它们的特征表明:(1)Ⅰ型和Ⅱ型为位势不稳定;其它型为对流性不稳定,无条件性不稳定。(2)Ⅰ型具有明显的位势不稳定,垂直风切变达到中等强度既能出现强冰雹;Ⅱ型的边界层逆温较突出,位势不稳定表现在925hPa以上,需要有克服逆温的动力条件才能发生冰雹;Ⅲ型的冰雹发生需要整层垂直风切变大,当低层温度较低时,要在较深厚的系统性抬升作用下才能使对流充分发展;Ⅳ型具有类似暴雨的特征,当中低层风切变很强时,有利雹暴出现;Ⅴ型的能量廓线为弱对流型或假对流型,对雹暴有利之处是有明显的超低温特征且湿球温度0℃层高度低,需要有明显的能量增长机制或中等强度的垂直风切变。

  • 标签: 冰雹 探空曲线 分型
  • 简介:介绍了气象预报警报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背景、系统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对未来专业气象服务的适应性.

  • 标签: 预报警报 气象信息 服务
  • 简介:为了适应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及时方便地制作气象产品并且准确迅速地传递给用户,我们开发研制了气象预报警报产品制作系统,它借助计算机网络及远程传输手段使气象产品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要。

  • 标签: 预报警报 制作系统 预报服务 预警报 工作站 城市天气预报
  • 简介:1引言地面植被状况的监测和分类在农业、林业、牧业等方面是有很大意义的,通过卫星遥感手段从宏观上对较大区域进行监测是可行的。各种植被在遥感信息中的特征不同,识别这些特征对各种植被分类以及估算其面积是非常重要的,进而对森林火灾、草场产量,作物产量判断

  • 标签: 卫星遥感资料 地面植被 遥感信息 植被指数 反照率 绿度值
  • 简介:利用中国站点日降水资料对1981~2011年我国南方地区区域持续性暴雨(PHREs)进行了分类研究。按照区域内至少连续5d或5d以上有不小于10个格点[分辨率0.25°(纬度)×0.25°(经度)]出现大于等于50mm降水且相邻两日雨带重合率不小于20%的标准,采用客观分析的方法分别挑选出我国江淮区域和华南区域PHREs。江淮区域非台风影响的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持续8.29d,华南非台风影响的PHREs34例,集中发生在6~7月,平均持续6.24d,这两类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均呈年代际增长。江淮区域受台风影响的PHREs4例,集中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初。华南受台风系统影响的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7~9月,此类事件的发生频次和系统强度在2000年以后均明显上升。采用场相关的客观分类方法对非台风影响的PHREs进行较为细致的分类,将江淮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A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南)、B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北)和C型(主雨带在长江沿江地区),将华南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E型(主雨带在云贵高原以东)和F型(主雨带位于云贵高原和广西),该分类将为下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持续性暴雨 客观方法 江淮 华南
  • 简介:利用浙江省2004~2013年3~8月Micaps(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地面填图数据和T–logP数据研究杭州、衢州和台州三市的阵雨和雷雨个例,同时选取能表征雷雨并能区分阵雨与雷雨的气象预报因子:对流有效位能、850hPa与500hPa的温差、K指数、地面2m温度,用临近探空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树的分类方法初步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浙江省春夏季降水性质分类指标。利用欧洲中心(ECMWF)细网格预报资料,对历史样本和2016年春、夏季分别作了检验。结果表明:除去有降水预报误差个例后,指标TS(ThreatScore)评分超过0.53,雷雨阵雨综合命中率达到71%,空报率阵雨(10%)小于雷雨(43%),在不同地区和季节稍有区别;同时对浙江省2016年春夏两次典型大范围阵雨雷雨过程进行预报,效果很好。此方法不仅可以依据预报数据在短期内做出精细化降水性质分类预报,在中长期预报上也有表现力。

  • 标签: 雷雨 阵雨 决策树 降水分类指标 欧洲中心细网格预报资料和观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