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对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北方15个大型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北方大型城市(北京除外)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发生频数在70%~100%之间。(2)各大城市空气质量为Ⅱ级的发生频数均在夏、秋季高,春、冬季低。局地因素(当地的气象条件、地貌状况、植被分布以及人们的活动状况)是形成这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3)空气质量为Ⅲ级的发生频数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季节性。除局地因素的影响外,邻近城市之间的相互输送是一个主要原因。(4)各大城市空气质量IV级的发生频数均在春、冬季高,夏、秋季低。春、冬季节北方多大风或强风天气引起西北干旱区沙、尘的长距离输送是产生这种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也说明西北干旱区的绿化、固沙工作迫切需要加强。

  • 标签: 北方 冬季 秋季 发生 季节变化 固沙
  • 简介:“干旱化对北方地区农业结构的影响”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生存环境演变和北方干旱化趋势预测研究”的专题之一。该专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3个部分:(1)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及评述;(2)水资源的演变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干旱化对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结构的影响及调整方案。目前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作。研究采用遥感信息解译北方地区植被覆盖度,通过植被覆盖度推算出水土保持作

  • 标签: 干旱化 北方地区 农业结构 水资源 水土保持 保土作用
  • 简介:冻土观测是我国北方气象台站冬季气象观测的常规项目,对北方寒冷地区的生产与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冻土器是冻土观测的主要仪器,但目前被北方地区所广泛使用的冻土器在设计上存在一定弊端,常因固定链的断裂而发生观测记录丢失和冻土器使用周期缩短的情况。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对冻土器的原有设计进行了改进,选取了更具优势的替代性材料,从而大大提高了观测效果。

  • 标签: 冻土观测 冻土器 改进
  • 简介:选取我国粮食重要生产区——北方冬麦区作为研究区,基于干旱灾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开展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在确定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标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MCI、CWDIa、CI、Pa及Ma干旱指数的适应性,确定了干旱灾害风险危险性指数;在分析北方冬麦区干旱背景和脆弱性时,考虑了冬麦区的地形、土壤类型、土壤有效持水量、河网水系、灌溉条件、降水量及干燥度等环境因素,以及冬小麦的耕地面积、播种面积、主要生育期的水分敏感系数、历史产量等。与以往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方法不同,本文首先建立了干旱指标与冬小麦减产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减产率等级来确定干旱致灾临界阈值,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和6个关键生育期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综合考虑干旱发生的危险性、不同地区干旱背景和脆弱性,建立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全生育期和6个关键生育期的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和区划方法,实现了我国北方冬麦区干旱灾害的风险评估和区划。结果表明,MCI更能反映北方冬麦区干旱的特征,故以MCI指数作为干旱灾害风险危险性指数;我国北方冬麦区中北部的干旱灾害风险较高,应该加强防旱抗旱能力建设,南部地区包括苏皖和河南东南部的干旱灾害风险较小。本文建立的北方冬麦区不同生育期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可应用于干旱灾害风险动态评估实时业务中。

  • 标签: 中国北方 冬小麦区 减产率 干旱灾害 风险评估
  • 简介: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北方草原蝗虫气象监测预测服务系统推广应用”研究成果在北方草原蝗虫主要发生省、自治区气象部门推广应用,进行北方草原蝗虫气象监测预测。2008年度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工作。主要进展如下:

  • 标签: 草原蝗虫 气象监测 服务系统 北方 应用 预测
  • 简介:利用AERONET(AerosolRoboticNetwork)榆林、北京、香河、兰州四站点的数据分析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和物理特性。分析内容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复折射指数、散射不对称因子、Αngstrom波长指数、气溶胶体积尺度谱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光学厚度为四季中最大;沙尘源区的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的关系较为简单,且随光学厚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下游地区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关系较为复杂;所有站点的体积谱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夏半年积聚态为主模态,冬半年粗模态为主控模态;粗粒子的散射不对称因子大于细粒子的。

  • 标签: 大气气溶胶 微物理特性 光学厚度
  • 简介:分析了1941~1943年中国北方大旱的特点及其影响。结果表明:1941~1943年中国北方大旱是中华民国时期以河南为中心的第2个极端干旱事件。其特点是:发生在年代际相对温暖期,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和受灾重,旱蝗并发。它使人口受到严重损失,粮价飞涨,生态环境恶化。

  • 标签: 中国北方 河南省 极端干旱事件 特点 影响
  • 简介:利用中国东部的探空站资料以及ERA40和NCAR/NCEP再分析资料,详细地比较了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指内蒙古以及华北地区)的高低层位势高度以及温度的特征。结果表明,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我国北方地区对流层低层无论是位势高度或温度都描述不好,存在着很明显的虚假年代际变化趋势。与实际探空资料相比,相对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或温度的描述明显好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因此,研究东亚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应用ERA-40再分析资料要好一些。高层的结果要比低层好。在70年代以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于内蒙古和华北对流层上层的位势高度和温度的描述要好于ERA-40再分析资料,更接近于实际探空值,这说明这两份再分析资料各有优缺点。

  • 标签: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ERA-40再分析资料 探空资料 年代际气候变化
  • 简介:本文对影响酉安城区洪涝的暴雨标准、气候规律、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降水因子研究分析,建立此类天气的预报模式。

  • 标签: 城市 致洪暴雨 分析 预报
  • 简介:针对污染地表水环境的城市径流污染源,利用SCS降雨径流模拟建立了城市径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径流系数与年降雨量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性显著;在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对典型示范区城市排污口实施降雨过程监测,获得了有代表性的城市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从而估算出辽宁省城市径流污染负荷总量。

  • 标签: 非点源污染 地表径流 径流系数 污染物平均浓度 污染负荷
  • 简介: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缺水已迫在眉睫。到1995年底,我国640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城市就有100个。不少城市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使大批水井报废、地面下沉、房屋裂缝、管道断裂、沿海城市海水倒灌,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水量连年减少,造成中游、下游多次发生断流,而且每年断流的时间逐步提前、断流时间延长,

  • 标签: 缺水城市 地下水水位 城市缺水 开采地下水 沿海城市 房屋裂缝
  • 简介:利用威海市1965-2013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1977-2012年经济社会统计资料,采用城郊气温对比、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典型滨海城市威海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0a威海城市热岛强度阶段性变化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从90年代开始上升日益显著,平均上升速率为0.13℃/(10a);2)城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热岛效应较为显著,上升速率分别为0.02和0.18℃/(10a)秋、冬季由于受海洋影响出现冷岛效应,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2010年之后冬季也由“冷岛”转变为“热岛”3)城市化对威海市城区增温的贡献率达到36.4%,城市发展指标与城市热岛强度均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市区人口规模、经济发展、住宅建设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3和0.44.

  • 标签: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化进程 相关分析 滨海型城市
  • 简介:城市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综合性的多种功能。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在目前来说,尽管各个国家对于城市防洪都很重视,甚至发达国家可以投入巨额资金,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但是按当今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要完全控制是不现实的。

  • 标签: 城市防洪 洪水灾害 防洪能力 非工程防洪措施 政治经济文化 因果关系
  • 简介:杭州市大雾气候规律研究表明,每年的十月至次年的四月是杭州城市大雾的多发季节。研究还表明可以把杭州市大雾划分为锋面雾,,平流雾,辐射雾和混合雾四大类。对各类雾的环流形势特征分析表明,由于形成雾的条件不同,各类雾的环流形势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别。根据以上一些研究结果,我们运用天气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制了一套杭州市大雾天气客观预报工具。

  • 标签: 辐射雾 大雾预报 杭州市 预报方程 判别方程 判别指标
  • 简介:在引进暴雨内涝仿真模型基础上,基于GIS,集合湖州市城市地理、河道地形、工程设施、气象监测、防洪调度等基础空间信息,构建了完整的湖州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以城区气象自动站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估测降水、主观降水预报等作为实况和预报用降雨边界条件,建立了湖州城市暴雨内涝预警预报系统。并运用该系统对发生在1999年6月24日-7月1日的连续暴雨造成严重城市内涝过程,以5种内河水位为初始水位条件,进行了历史反演,反演结果与历史描述基本相符,最大积水深度和位置基本一致,积水面积偏小。反演结果显示:本系统具备一定的暴雨内涝动态监测预报能力,对拓展城市灾害预报服务领域,提高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监测、预报、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暴雨 内涝 系统 “99630” 反演
  • 简介:利用4个气象站1961-2005年气温资料,对南京市的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1)平均而言,南京市的热岛强度基本在0.5℃左右,热岛强度的高值体现在最低气温上,极端情况可能达到6℃左右;2)南京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夏半年要强于冬半年,夜间强于白天;3)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南京市的城市热岛效应为增强趋势,用年平均气温计算获得的热岛强度增幅为0.109℃·(10a)^-1。

  • 标签: 城市热岛效应 南京 热岛强度 气温
  • 简介:概述了城市景观格局和城市热岛效应及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等领域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作用,并结合城市景观格局研究中的新领域——景观格局优化,提出了解决城市热岛问题的新思路,即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来达到缓解甚至消除热岛效应。展望了城市景观格局和城市热岛效应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

  • 标签: 城市景观格局 城市热岛效应 景观格局优化
  • 简介: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MM5模拟分析了2010年冬季辽宁中部城市严重灰霾天气时天气系统特征,应用CALPUFF模拟灰霾天气和2010年冬季沈阳、辽阳及本溪日平均PM10浓度分布。结果表明:500hPa位势高度场,辽宁处于弱暖脊的位置;850hPa位势高度场辽宁受辐散及下沉气流的影响,地面风场的风向不一致,多受辐散气流影响。在垂直剖面风场,地面上方有明显的位涡高值上升区,高度较低。地面至高空的温度廓线表明,低空有明显的逆温,逆温层顶的高度较低。2010年12月19—21日沈阳、辽阳和本溪PM10浓度分布向偏东、西北及东南方向发散,主要受地面风向影响。整个冬季平均PM10浓度分布向偏南方向发散。

  • 标签: 灰霾天气 数值模拟 辽宁中部城市 MM 5 CALPUFF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