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在对巴盟、包头及呼市各防雹办收集的降雹及雹情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将降雹天气分为西北气流型、槽区型、西风气流型和西南气流型四个类型,用数值预报产品建立模板,通过相似分析进行模板匹配计算.在综合考虑降雹天气产生要求的水汽、不稳定条件及动力触发等因素的前提下,对各个模板选取不同的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同时建成了一个能在Micaps工作平台上完成资料自动采集、处理、分析、显示的客观化、定量化的冰雹预报指导产品.在实际业务应用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增加了人工防雹的科技含量.

  • 标签: 模板匹配 数值预报产品 相似分析 预报方程 冰雹
  • 简介:利用CFL-03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在塔中开展了边界层风场探测研究,根据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连续的边界层风场探测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大气边界层850hPa、700hPa和500hPa特征层风场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中地区850hPa特征层主导风向为偏东风,风速年变化较小;700hPa特征层风速6月最大,9月最小,6、8、9月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其余月份为偏西风。500hPa特征层风速9月最小,11月最大;6、9月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其余月份为偏西风。

  • 标签: 塔克拉玛干沙漠 塔中 特征层 风廓线雷达 空中风 风向
  • 简介:针对ECMWF(EuropeanCentreforMedium-rangeWeatherForecasts)集合预报,融合降水产品在海河流域的偏差特征,进行基于频率匹配法的降水偏差订正,并对订正前后降水评分结果进行了系统检验。结果表明:经过2016年5—8月逐日试验分析表明,改进后的ECMWF集合预报融合产品显著改善了原产品降水量和雨区范围偏大的特征,订正后降水预报的平均强度与实况更接近,且预报时效越长、降水量级越大、预报偏差越大改进效果越明显;改进后ECMWF的集合预报融合产品降水预报的T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降水预报的Bias评分更接近1,特别是对于小雨和暴雨、大暴雨量级的改进尤其明显,消除了大片降水虚报区;降水预报的空报率明显减小,但漏报率有所增加。

  • 标签: ECMWF 集合预报 频率匹配法 降水偏差 订正
  • 简介:用台站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热带测雨卫星观测降水资料,对我国南海地区降水季节演变特征分析发现,与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同,南海地区降水季节峰值是在秋季,主要集中在8~10月,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环流场的合成分析表明,南海地区秋季中层500hPa有利的副高位置和低层低压系统的活动和维持是形成这一地区显著秋雨的主要原因。而由于副高的位置受热带太平洋海温影响较大,分析发现Nifi03.4的海温指数对该区域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8~10月Nino3.4指数和同期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之间的相关能够达到-0.47,超前3个月(即5~7月)的Nino3.4指数与8~10月海南岛站点平均降水量的相关亦能达到-0.43。从跨季度气候预测的角度来考虑,5~7月的Nifi03.4指数可以作为预测8~10月南海秋雨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南海秋雨 降水 季节变化
  • 简介:文章利用通辽地区10个站点1971-2007年37a逐日雷暴统计资料,建立雷暴日数及雷暴次数的时间序列.通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通辽地区的雷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了通辽地区雷暴的地理分布特征、年代际及年际变化特征、月际变化特征、日变化特征、初雷和终雷日及持续期变化特征、震荡周期性等结果.

  • 标签: 雷暴 特征 趋势分析 小波分析
  • 简介:北上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其带来的大风和暴雨,常常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风灾和水灾。利用建国以来56a的气象资料,对影响我国的北上热带气旋进行气候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平均每年约有3个北上热带气旋,最早出现在5月下旬,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其中以7月和8月为最多;每年6~9月为北上热带气旋登陆季节,7月和8月登陆的热带气旋占85%。从强度上看,能够到达北方的热带气旋一般都是较强的热带气旋,在进入北上热带气旋定义区后,总体强度明显减弱,但在进入黄渤海时仍能够达到台风的强度;与北上热带气旋相比,北上登陆热带气旋的强度更大。统计分析发现,在辽宁和华北登陆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大于在山东半岛登陆的热带气旋。北上登陆热带气旋和北转向、中转向的热带气旋一般均能产生暴雨和大风。

  • 标签: 北上热带气旋 气候分析 强度特征
  • 简介:利用杭州市气象局1992-2008年的酸雨监测资料,包括年平均降水、pH值、酸雨频率、风速风向等,分析杭州市酸雨形成的因子,并对酸雨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杭州市酸雨17年间pH平均值为4.40,酸雨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从年变化趋势来看,酸雨强度较大,受酸性降水污染较重,但近几年来有逐年减缓的趋势;从季节变化趋势来看,酸雨春季和冬季较为严重,酸雨频率也比较大,而夏季和秋季降雨酸度和酸雨频率均比较小。杭州市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SO2、NOX等污染物浓度超标,同时与降水量、风向、风速、大气层结等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并根据其原因提出控制酸雨的措施和策略。

  • 标签: 杭州市 酸雨 特征变化 成因分析
  • 简介:根据温州机场1990---200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影响温州机场的台风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包括台风影响的年、月分布特点,台风移动路径分布情况等,并简要分析了台风对航空飞行的影响,可供气象工作者和有关部门参考。

  • 标签: 台风 风暴潮 飞行 预报
  • 简介:1前言酸雨是因人类活动(或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导致区域降水酸化的一种污染现象,对公众健康、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全球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酸雨观测为研究酸雨的时空分布及其长期变化趋势提供宝贵的科学数据,为治理大气污染和防治酸雨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是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等国家决策的基础性工作。近几年来,我省气象工作者对酸雨的研究明显增多。如林仲平等对福州市酸雨现象的年、季、月等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统计了降水量、连续性降水与酸雨的关系;王新强等对闽西地区的酸雨与降水量、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 标签: 酸雨观测 特征 邵武市 可持续发展战略 长期变化趋势 降水酸化
  • 简介:利用福建1960~1999年的观测资料和1980~1999年的欧亚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福建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春季降雹的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福建冰雹灾害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双峰现象。主峰在早春,次峰在盛夏,地理分布内陆多于沿海,山区多于平原。造成春季降雹的天气型主要为冷切适中型、低涡冷切适中型、低涡切变偏西型、冷切偏南型、冷切偏西型。福建省春季冰雹的主要机理是冷空气与强暖湿气流相遇而引发的。高空西风槽和南支槽及其前侧的副热带急流和低空强西南急流及准静止切变线是诱发福建省春季冰雹天气最主要的天气系统。

  • 标签: 冰雹 气候特征 冷切变 西南急流
  • 简介:利用NCEP的1°×1°资料,分析飓风"桑迪"温带变性前后物理量的特征和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对流层低层、中层及高层的厚度场可立体直观地展现热带气旋中心热力结构的对称性,便于进行飓风温带变性的诊断分析。涡度场可诊断高空槽和飓风耦合的情况,两者的正涡度场连接后使热带气旋受到高空槽的影响开始变性。厚度变形场动力强迫上升、低层锋区抬升、强降水区凝结潜热正反馈作用和高空辐散加强等有利于飓风"桑迪"变性过程中深对流的维持及发展,并导致强上升区域向西偏离。飓风"桑迪"变性后暖心结构下降至对流层中低层,与强上升运动中心下降有关。适度的冷空气强度对飓风"桑迪"的加强有利,冷空气较弱飓风加强较慢,冷空气过强易破坏飓风的暖心结构,导致中心填塞。850hPa温度平流对变性后飓风"桑迪"的移动路径有一定的指示意义,飓风基本朝着冷平流中心指向暖平流中心的方向移动。

  • 标签: 飓风 温带变性 高空槽 物理量特征
  • 简介:利用近3a的鲅鱼圈地区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和2005年3~4月鲅鱼圈地区低空污染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了鲅鱼圈地区低空污染气象特征。结果表明:鲅鱼圈地区各类型风速廓线出现频率比较均匀,而且由于地面粗糙度较大,因此风速廓线指数比平原地区稍大。

  • 标签: 污染气象 风向 风速 低空探测
  • 简介:对海北地区6个气象观测站1977—2006年共3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初步总结了海北地区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防雷减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海北地区 雷暴 特征
  • 简介:根据1966-2005年山东省的雷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及自然正交函数展开(EOF)方法,对山东省雷暴气候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年雷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泰沂山区多、半岛沿海和山东西部平原较少的特点;雷暴主要发生在夏季,有明显的日变化,在过去40a中,山东雷暴日数具有较强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呈明显的波动下降的特点,并有一定的阶段性.

  • 标签: EOF方法 雷暴 时空变化特征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 简介:结合青海省1997-2010年的雷电灾害资料为基础,对青海省雷电灾害时空分布、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受灾行业、雷灾类型、变化趋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青海省雷电灾害特点提出了雷电防御的薄弱地区和重点行业。为全省防雷减灾、雷电风险评估、防雷工程设计等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青海省 雷电灾害 特征分析
  • 简介:利用2006年8~9月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天津武清区晴天能见度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能见度与细粒子(PM2.5)、大气污染物和大气相对湿度(RH)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观测期内大气平均能见度为6.3km,低于4km的时间段占50%;日变化表现为日出前(北京时间5时)能见度最低,约为2.6km,下午15时最高,约为11.1km;不同大气相对湿度下能见度与大气中细颗粒物浓度相关性不同;污染气体浓度与能见度呈反相关关系,φ(SO2)、φ(NO2)、φ(NO)、φ(NH3)和φ(CO)越高,能见度越低。

  • 标签: 能见度 变化特征 气象因素 大气污染物
  • 简介:利用毛乌素沙漠腹地的乌审旗气象局1961-2010年地面观测资料对该地区的雷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审旗地区50a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4.12d,雷暴日数变化气候趋势系数为-0.06.乌审旗3月开始出现雷暴,7月达到最高值,11月至翌年2月之间无雷暴发生,雷暴平均初日为4月29日,平均终日为9月25日.在80%的保证率下雷暴初日为4月9日,终日为10月8日.乌审旗雷暴多出现在下午,夜间次之,上午最少.雷暴出现的最多方位是西北和正西方向.

  • 标签: 毛乌素 乌审旗 雷暴 活动特征
  • 简介:1资料来源与统计标准热带气旋个例资料源于福建省热带气旋个例档案和国家气象局历年热带气旋年鉴。实时资料为本市台、站观测资料。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凡测站(本市有一站出现,下同)最大风速≥17m/s或过程雨量≥25mm的定义为影响热带气旋;凡测站过程雨量≥100mm或日雨量≥50mm或最大风力〉8级满足其中两项或以上者为严重影响热带气旋。

  • 标签: 热带气旋 气候特征 暴雨 莆田 日雨量 统计标准
  • 简介:文章分析了影响富阳台风的气候特征,总结了影响台风的流场特征。结果表明:1)影响台风具有明显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台风风雨灾害主要出现在8和9月;2)影响台风源地主要来自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关岛附近及以东洋面;3)影响台风路径主要有东路、西路和中路3类,影响次数按照西路、东路、中路依次递减,但影响程度却是依次递增;4)台风影响程度与登陆位置密切相关;5)影响台风的流场有副高东风流型、西风槽鞍形场流型、台风倒槽鞍形场流型、低压系统流型4类。

  • 标签: 富阳 台风 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