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冰期中并非总是稳定的寒冷气候,而是有相当强烈的气候振荡。这是近20年来古气候研究的一个重要发现。1990年代初,对格陵兰冰盖钻探取得了新的成果,在接近冰盖顶峰钻取了两个冰芯,一个以欧洲国家为主的GRIP(GreenlandIce-CoreProject)[1],

  • 标签: 格陵兰冰盖 事件 循环 寒冷气候 气候振荡 欧洲国家
  • 简介:2011年8月30日—9月2日,"全球能量与水循环试验"(GEWEX)国际计划"辐射工作组"(GEWEXRadiationPanel,简称GRP)第22届年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近40位学者与会,其中包括GRP的14位国际委员、GRP下属的各工作组主席,以及来自日本有关大学和"宇宙空间开发研究机构"(JAXA)的专家学者。

  • 标签: 日本东京 年会 宇宙空间开发 国际计划 专家学者 水循环试验
  • 简介:对2016年10月22日发生在杭州萧山机场的一次低空风切变事件进行分析,得出此次事件是由弱冷空气入侵暖区形成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影响下对流单体经过本场造成的,此对流单体符合中尺度γ天气系统的特点。雷达资料分析表明,常用的雷达资料如回波强度特征等很难判断出此次低空风切变的发生,而雷达径向速度,特别是径向速度垂直剖面资料可以对对流单体的三维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于在低空风切变等小微尺度的危害性天气预报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低空风切变 回波强度 径向速度 逆风区
  • 简介:1前言2010年4月21日20时到4月22日08时,福建北部地区发生了强降水,4月22日08时~23日08时暴雨区南压,呈现带状分布在漳州的北部一厦门、泉州的西北部一莆田的中部,如图1。暴雨中心位于莆田的中部,莆田过程累计雨量超过100mm的有8个站,

  • 标签: 暴雨过程分析 闽东南 北部地区 带状分布 暴雨中心 强降水
  • 简介:采用WRF中尺度模式,对2014年6月21—22日发生在江西省的一次连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式输出的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开展了江西省东北部复杂地形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建立在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等系统基础上的一次降水。低空急流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低空切变线上中尺度系统活跃,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θse的垂直分布结构有利于中低层气旋的发展,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暴雨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之一。2)地形对这次暴雨的强度有很大影响。武夷山脉阻挡了切变线的南压。当武夷山脉存在时,山脉北侧在西南风环境中为迎风坡(以辐合为主),山脉以南在西南风环境中为背风坡(以辐散为主)。移除武夷山脉后,其北侧和东北侧辐合减弱,南侧辐散减弱。武夷山主峰附近(117.6°E)的经向环流也表明,山脉移除后,主峰北侧(浙赣铁路沿线附近)的上升运动减弱,最终致使该地区降水减弱。

  • 标签: 暴雨 数值模拟 控制试验 敏感性试验 地形
  • 简介:基于ECMWF模式逐日24h降水预报及实况资料,通过计算预报误差统计量、单站预报准确率,利用预报误差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和功率谱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赣北地区2014—2016年4—6月24h降水预报误差的分布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赣北地区汛期ECMWF模式24h降水预报效果总体较好,但存在逐年下降的趋势;九江及上饶两站设置误差阈值为15—19mm,南昌和宜春两站设置误差阈值为22—25mm时,预报准确率可达80%;预报误差分布主要划分为空间一致型、南北差异型、马鞍型和三段型;预报误差分布可能存在8d或12—13d较长周期以及2—3d或4—5d较短周期。

  • 标签: 预报误差 降水 ECWMF模式 阈值 EOF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