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就“区域沉积管理”(简称RSM)概念与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以厦门地区为例阐述了RSM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如何应用区域沉积管理来处理海岸冲刷、淤积与港口码头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同时,提出了发展RSM的战略构想与框架。

  • 标签: 区域沉积物管理(RSM) 资源 海岸带 疏浚
  • 简介:基于ANSYS/LS-DYNA动力学分析软件,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法,对坠撞击海底管道的过程进行数值仿真。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得出:相同坠落能量的情况下,悬空管道的凹陷损伤深度与裸露管道的相比偏小,且随着坠落能量的增加,其差值增大;随着坠落速度、坠落物质量的增大,管道撞击部位凹陷变形加剧,海底管道悬空段的最大振动幅值增大;相同坠落能量的情况下,坠落与悬空管道的接触面积越小,悬空管道的损伤深度越大;海床土体参数(剪切弹性模量、内摩擦角、密度)的变化对悬空管道的凹陷损伤深度及悬空段的最大振动幅值的影响较小。

  • 标签: 悬空管道 碰撞 凹陷深度 动力响应
  • 简介:国际海道测量组织是海道测量领域全球唯一的国际性、政府间、技术咨询组织,长期主导着标准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先后发布了多种出版.研究了IHO出版的分类、出版物主要内容,分析了IHO出版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工作建议.

  • 标签: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出版物 出版物分类
  • 简介:通过测定洋山深水港区海域2010-2013年6个航次秋、冬季沉积中重金属含量,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该海域沉积重金属总体含量较低,空间分布较为均匀,Hg、Zn、Pb、Cd含量秋季明显高于冬季,As、Cu含量的季节性波动较小,用因子分析法研究该海域重金属来源,发现陆源工业、船舶航运排污以及有机质降解是研究海域Pb、Cd、Zn的主要来源;农业污染、码头货物装卸残留及建筑垃圾支配着Cu、As、Hg的来源。SQG-Q生态风险评价表明研究海域沉积中重金属均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秋季的生态风险高于冬季,Hg和Cu是主要生态风险因子;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基本不受Hg、As、Zn、Pb的污染;Cd、Cu以轻度污染为主,部分站位属于偏中度污染,6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Pb〉Zn〉Hg〉As。因子综合得分评价表明,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的站位依次为5号、4号及3号站位。但总体看来洋山深水港区附近海域沉积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属于轻度污染。

  • 标签: 洋山深水港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污染程度
  • 简介:通过对福建罗源湾口海域KMZK5柱状沉积中甲藻孢囊的分析,共鉴定出15属30种甲藻孢囊。对比发现这30种甲藻孢囊是该湾以前未被记录的种类。其中12种是附近海域也未曾发现的种类,6种为有毒种类:缘亚历山大藻、小型亚历山大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具刺膝沟藻、链状裸甲藻、锥状斯氏藻.同时对甲藻孢囊的主要属种和有毒种类的丰度、分布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 标签: 甲藻孢囊 丰度 垂直分布 有毒种 罗源湾
  • 简介:对湛江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中酸可挥发性硫化(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的含量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中AVS含量夏季平均为0.449μmol/g,冬季为1.816μmol/g,大多数站位AVS含量冬季高于夏季;AVS平均含量总体呈南、北区较高,东、西区较低的区域分布规律。潮区沉积可提取重金属SEM总量夏季在0.56μmol/g-4.60μmol/g之间,冬季处于0.65μmol/g-2.21μmol/g之间;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为Zn〉Cr〉Pb〉Cu〉Cd,其中Cd含量占SEM总量不到1%,Zn含量则在70%以上,SEMZn是控制着SEM分布的主要模式。联合利用(∑SEM/AVS)与(∑SEM-AVS)法和生物毒性阈值法综合评估重金属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东海岛潮间带大部分区域沉积中(∑SEM-AVS)处于0-5之间,重金属潜在生物毒性较强的区域为通明海区(7号站和8号站所在),具有较强潜在生物毒性的重金属为夏季通明海区的Zn。

  • 标签: AVS SEM 表层沉积物 潮间带 东海岛
  • 简介:对湛江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中酸可挥发性硫化(AVS)和同步提取重金属(SEM)的含量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中AVS含量夏季平均为0.449μmol/g,冬季为1.816μmol/g,大多数站位AVS含量冬季高于夏季;AVS平均含量总体呈南、北区较高,东、西区较低的区域分布规律。潮区沉积可提取重金属SEM总量夏季在0.56μmol/g~4.60μmol/g之间,冬季处于0.65μmol/g~2.21μmol/g之间;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大小为Zn>Cr>Pb>Cu>Cd,其中Cd含量占SEM总量不到1%,Zn含量则在70%以上,SEMZn是控制着SEM分布的主要模式。联合利用(∑SEM/AVS)与(∑SEM-AVS)法和生物毒性阈值法综合评估重金属对沉积环境的影响,东海岛潮间带大部分区域沉积中(∑SEM-AVS)处于0~5之间,重金属潜在生物毒性较强的区域为通明海区(7号站和8号站所在),具有较强潜在生物毒性的重金属为夏季通明海区的Zn。

  • 标签: AVS SEM 表层沉积物 潮间带 东海岛
  • 简介:海底沉积中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受很多影响因子的影响,很难定量分析.北部湾沉积稀土元素(ΣREE)与源、水动力、沉积粒度和粘土矿物百分比等关系定性分析显示,本区的ΣREE的源主要由陆源岩石控制,弱水动力和细粒度都对应较高含量的ΣREE.结合北部湾海底沉积的位置、砾石含量、砂含量、粉砂含量、粘土含量和粘土矿物含量训练出来的BP神经在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定量分析它们与ΣREE的关系,获得单个影响因子与ΣREE的关系曲线.这些关系曲线揭示了北部湾沉积中稀土元素与各影响因子的联系,所获得的结果与定性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能够通过自主学习,自动判断并定量计算,有助于识别每一个因子对稀土元素含量影响的大小,是如何控制ΣREE的分布,从而根据曲线的变化规律结合实际情况去推断区域的环境变化及地质演变,对稀土元素的富集和分散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 标签: 稀土元素 影响因子 定量分析 BP神经网络 北部湾
  • 简介:天然气水合是天然气和水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透明的冰状结晶体。天然气水合的发现为寻找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以取代日益枯竭的传统能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和新的思维方式。我国天然气水合具有广阔的勘探领域和良好的勘探前景。本文对天然气水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总结前人关于天然气水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天然气水合的地震、地球物理测井、沉积岩石、地球化学、地形地貌等识别标志。企望对加速天然气水合的勘探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识别标志 勘探
  • 简介:高度信息作为人工地物的重要属性信息,在军事和民用上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针对人工地物高度提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单张航片利用共线条件方程确定人工地物比高方法的原理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 标签: 图像处理 建筑物比高 共线条件方程 内定向 空间后方交会
  • 简介:利用图形处理开发软件包(MGS)显示各种形式的地图数据,并在底图上标绘出海上井架及障碍符号;可以查询海上井架平台、渔礁障碍精确的位置信息、属性信息和概率分布,可为舰船航行、布雷和登陆等任务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数字海图 井架 障碍物 MGS
  • 简介:天然气水合是天然气和水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透明的冰状结晶体。天然气水合的发现为寻找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以取代日益枯竭的传统能源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和新的思维方式。我国天然气水合具有广阔的勘探领域和良好的勘探前景。本文对天然气水合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总结前人关于天然气水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天然气水合的地震、地球物理测井、沉积岩石、地球化学、地形地貌等识别标志。企望对加速天然气水合的勘探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 标签: 天然气水合物 识别标志 勘探
  • 简介:对2014年夏季渤海湾51个站位悬浮样品中4种重金属(Fe、Mn、Si和Ba)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该海域悬浮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显示,该海域中,重金属铁含量最高;硅含量最低;其他依次为:Fe>Mn>Ba>Si。钡的变异系数最大,超过100,其他重金属的变异系数在7.60-110.35之间。所有采样站位中,四种重金属的含量,从南到北,显示由低到高的趋势。硅的最高浓度站位在51号站位;其他均在50号站位。

  • 标签: 渤海湾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控制因素
  • 简介:针对海道测量中侧扫声纳位置精度低的问题,利用GPS定位数据、单波束水深数据和侧扫数据,研究侧扫声纳扫海测量中海底障碍信息精化问题。海上试验数据表明:文中提出的多源水声测量信息联合扫测海底障碍的方法,可改善单一侧扫系统目标探测的精度,对海底目标扫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标签: 侧扫声纳 单波束测量 GPS 目标探测
  • 简介:海岸带化工园区化学品泄漏的环境风险问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海洋生态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海上化学品泄漏的生态环境风险损失进行先期评估,并将价值评估信息纳入到海洋环境管理中,可为海岸带开发以及海岸带管理经济刺激手段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选择厦门市海沧化工园区为典型案例区,进行海岸带化工园区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风险生态效应识别与影响预测,评估环境风险的生态损害价值,从而为基于环境风险分析的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 标签: 海洋 化学品泄漏 环境风险 生态损害价值评估
  • 简介:对南海南部25个表层沉积样进行了生物硅的测定分析,试图揭示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生物硅的分布及其对现代海洋环境的指示意义,以便为古海洋学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研究发现,表层沉积中生物硅含量与其所处水深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782。陆架浅水区表层沉积中生物硅含量非常低,不能反映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生产力情况,这可能与沉积类型和陆源物质输入影响有关。深水区表层沉积中生物硅的含量分布表明,其不仅能反映出表层水体中硅质生物的古生产力水平,而且还能指示上升流的强弱,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利用沉积中生物硅含量来追踪上升流发育和变化的有效性与可信度。研究结果还显示,在研究区域中北部表层沉积生物硅中放射虫和海绵骨针较硅藻占有更大的比重,这可能是由于硅藻易被溶解并易被其他生物体摄食的缘故。在有上升流发育的海域,放射虫、硅藻和海绵骨针基本上均表现出较高的丰度,这与高的生物硅含量相一致。

  • 标签: 南海南部 表层沉积 生物硅 上升流
  • 简介:研究了水下碍航信息的获取、处理、显示和管理等一整套技术方法,以水下碍航数据库为支持,实现水下碍航数据的获取、海图碍航信息自动入库、水下碍航可视化编辑、元数据信息查询和空间定位等功能,并实现以图片库和模型库为支持的海图碍航要素的三维空间表达,建立水下碍航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平台,为海洋测绘作业人员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技术支持和信息保障.

  • 标签: 海洋测绘 数字海图 水下碍航物 三维可视化 数据库
  • 简介:依据对长江口外表层沉积187个站位沉积样品的黏土矿物含量分析,研究了长江口外表层沉积黏土矿物的组合特征和分布规律。长江口外表层沉积伊利石为优势矿物,平均含量为60.3%;次之为蒙脱石,平均为14.9%;高龄石平均含量13.5%,绿泥石平均含量为12.3%。黏土矿物的组合类型以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型为主,伊利石-高岭石-绿泥石-蒙脱石型次之;长江口外表层沉积黏土矿物主要为陆源成因,物质主要来源于黄河和长江的供给。Q型聚类分析显示,现代黄河物质及老黄河物质主要沉积于研究区东北部北纬29°30′以北地区,长江物质主要在研究区西部及中部区域沉积。

  • 标签: 黏土矿物 分布特征 长江口外
  • 简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精选教学素材及案例,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探索,也是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探索。这种新探索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成效;这种新探索能够在课堂中积极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激励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标签: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价值观 大学化学教学
  • 简介:根据2006年到2007年,908专项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的调查资料,研究黄河口海域表层沉积中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沉积中Cu-Cd、Pb-Cr、Cr-As3组元素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分别具有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来源;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进行评估,黄河口沉积的潜在生态风险的来源是镉和汞占据主要权重;运用生物效应浓度法对其生物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s对黄河口海域环境中生物的负面效应偶尔发生,Cu、Pb、Zn、Cd、Cr和Hg暂时不会产生不良生物效应。

  • 标签: 黄河口 重金属 污染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