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全国地理期刊编辑出版年会于2011年4月21—25日在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隆重举行.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和福建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承办.年会的主题是:地理科技期刊的创新与发展.来自全国33种地理学及其相邻学科期刊,

  • 标签: 中国地理学会 期刊编辑出版 福州市 年会 福建师范大学 编辑出版工作
  • 简介:规范性文件,是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外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调整,却在行政管理实践中对公民权利和义务产生重大影响的“红头文件”,是行政管理的重要依据。《自然资源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司长魏莉华指出,这是部组建之后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目的是集中解决“红头文件”太任性的问题,把自然资源规范性文件“装进制度的笼子里”,切实约束规范公权力,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 标签: “红头文件” 自然资源部 文件管理 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任性
  • 简介:这研究考虑了是否变窄上面(宽广、漫步)更低的黄河的活动范围能在在隧道侵蚀的沉积甚至两个的增加导致减小上面并且更低(狭窄、蜿蜒地流)活动范围。领域数据和数字建模结果的分析两个都认为这个建议正当缩小隧道。积极关联在侵蚀区域的隧道和隧道宽度之间被发现。因此在低流动的条件下面变窄将在活动范围减少侵蚀的数量,接着,它将减少搬运进更低的隧道的沉积的数量。这将在河的更低的活动范围减少siltation的数量。然而,与沉积的低集中在高流动的条件下面变窄将两个都沿着缩小的隧道和侧面的隧道河岸倒塌的数量减少洪水变细的程度,它在更低的隧道导致增加的流动和更少的沉积,导致增加的侵蚀。当有沉积的高集中的流动被免除Xiaolangdi水库时,更低的狭窄的隧道和上面的隧道罐头搬运大量沉积负担。变窄上面的宽广隧道将在沉积,或甚至在隧道侵蚀导致减小,这被结束,在两个上面并且更低的隧道如果水库被操作以便在低流动期间增加的沉积的体积被体积平衡与沉积的低集中在高流动期间侵蚀了。

  • 标签: 淤积量 河道冲刷 黄河 侵蚀面积 调控 沟道宽度
  •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进一步深化矿业权管理领域“放管服”改革,按照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制度相关要求,部决定调整《关于印发(矿业权交易规则)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7号,以下简称《矿业权交易规则》)的部分规定。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矿业权交易规则》第十一条规定调整为“出让公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出让人和矿业权交易平台的名称、场所。

  • 标签: 自然资源部 交易规则 矿业权 管理领域 主管部门 交易平台
  • 简介: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已发表的文献中具有凋落分解常数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综合分析中国森林凋落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凋落物类型对凋落分解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氮含量与分解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同一样地的研究中,混合分解的凋落叶分解常数极显著高于单独分解的(P〈0.01).叶习性对凋落叶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在中国的温带地区则有显著影响(P〈0.05).在全国尺度上树种组成对凋落分解速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凋落叶分解速率与经度、年均温和降水量成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纬度和海拔成极显著负相关(P〈0.01).凋落叶分解速率的Q10值为1.768.网袋孔径与土壤类型对凋落叶分解速率亦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

  • 标签: 森林凋落物 分解速率 影响因素
  • 简介:2010年11月q011年10月,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市区江滨公园内番石榴、南洋杉和黄花槐3种人工林的凋落动态及其归还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番石榴、南洋杉凋落量在4月和9月出现凋落高峰,而黄花槐凋落量在4月和8月出现凋落高峰;亚热带城市森林凋落高峰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人为因子共同影响;黄花槐、番石榴和南洋杉年凋落量分别为6030.11±422.17、9701.21±657.30和8662.58±291.12kg·hm^-2·a^-1,黄花槐、番石榴和南洋杉凋落碳含量在40.9—41.5%,凋落c归还量分别为2466.31±175.20、4026.00±270.81和3568.98±119.07kg·hm^-2;树种和林分密度是各林分凋落年归还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而单株凋落年归还量主要受林分密度的影响.

  • 标签: 亚热带 城市森林 凋落物 季节动态
  • 简介:黑碳(Blackcarbon,BC)是土壤惰性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碳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黑氮(Blacknitrogen,BN)同样对碳封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15年生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化学氧化法研究2种采伐剩余管理方式(炼山和保留采伐剩余)对杉木人工林表层土壤(0~10cm)BC和BN含量及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次采样年份,炼山和保留采伐剩余的BC平均含量分别为2.99~3.70g/kg和3.52~4.36g/kg,储量分别为3.24t/hm^2和3.87t/hm^2;炼山和保留采伐剩余的BN平均含量均为0.12g/kg,储量分别为0.12t/hm2和0.11t/hm^2。方差分析表明,2种采伐剩余管理方式下的土壤BC和BN含量以及储量年际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采伐剩余管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土壤BC和BN的长期效应并不显著。

  • 标签: 黑碳 黑氮 杉木人工林 采伐剩余物管理方式
  • 简介:2009年4月29日至5月3日,中国地理学会期刊出版年会在湖南省衡阳市顺利召开,年会由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承办.来自全国各地30余家相关期刊和图书出版单位代表以及部分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年会.

  • 标签: 中国地理学会 期刊出版 衡阳市 湖南省 年会 高等院校
  • 简介: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植被图编辑委员会编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为主持单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该图说明书——《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及其电子版DVD已于2007年底出版.该图件的电子数据库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数据库及植被信息系统》亦同时建成发行.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植被图 说明书 出版 中国科学院 编辑委员会
  • 简介:根据非恒定流运动的圣维南方程组,以及污染浓度变化的一维带源项对流扩散方程,建立了闽江下游河道一维动态水动力水质模型,率定了糙率、纵向离散系数和污染降解系数,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下边界定在梅花断面,为研究包括福州段在内的马尾(白岩潭)以上河段的水环境问题提供了适当的条件;河道来水污染负荷总量、流量和浓度条件对南、北港水质影响显著.

  • 标签: 水质模型 参数率定 边界条件 闽江下游
  • 简介:研究了山仔水库夏、冬季表层沉积内源氮负荷,并应用柱状样模拟法对氮释放速率进行了探究。结果显示,该水库表层沉积总氮含量范围840.00~3108.71μg·g^-1,其中氨氮占总氮含量7.267%-11.21%。同一季节,总氮含量空间分布规律是随进口、库心、大坝逐渐增加.柱状样模拟实验得到夏、冬季氮释放速率分别为90.31-128.37mg·(m^2·d)^-1和72.52~93.79mg·(m^2·d)^-1,释放速率与总氮含量分布具有一致性。山仔水库表层沉积存在较大的内源氮释放能力且在夏季内源氮更易释放,为水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可能引起并促进水华的持续。因此,采取措施适宜方法控制内源氮释放非常重要。

  • 标签: 沉积物 氮负荷 释放速率 富营养化 山仔水库
  • 简介:本研究分别在平潭青峰、坛南湾和闽江口琅岐岛采集18个老红砂样品、19个海滩砂样品以及40个河滩砂样品,并对这些样品进行粒度和稀土元素(REE)测量。结果发现老红砂与闽江口琅岐岛河口砂的稀土元素含量特征十分接近;分别对老红砂与闽江河口砂REE数据以及坛南湾海滩砂与闽江口砂(REE)进行了判别函数分析,老红砂的∑REE平均值为84.25μg/g,琅岐岛河口砂的∑REE平均值为89.81μg/g,相似性明显;坛南湾海滩砂的∑REE平均值为16.41μg/g,与闽江河口砂含量差别较大。研究表明:青峰老红砂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闽江口河口砂,末次间冰期暖湿气候下闽江输砂量增大,河口外沿岸流增强,大量河砂进入海坛海峡,在强劲的季风搬运下,沉积于平潭岛北部,形成以青峰为代表的平潭岛北部老红砂;而坛南湾海滩砂代表海洋波浪搬运的泥沙,不是老红砂的源。

  • 标签: 老红砂 稀土元素分析 物质来源
  • 简介:本研究以瓯江河水为对象,研究河水中悬浮颗粒对重金属(Cu、Zn、Cd、Pb)离子的吸附行为.分别进行了Cu、Zn、Cd、Pb在悬浮颗粒的吸附速率,解吸速率以及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河水中悬浮颗粒对Cu、Zn、Cd、Ph的吸附和解吸速率较快,吸附平衡时间为8h,解吸平衡时间为4h.在本实验条件下,悬浮颗粒对Cu、Zn、Cd、P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821mg·g^-1、3.363mg·g^-1、0.2828mg·g^-1、2.828mg·g^-1.外加DOM可以抑制悬浮颗粒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但对已经吸附在悬浮颗粒上的金属离子,外加DOM却不能显著促进金属离子的解吸.

  • 标签: 悬浮颗粒物 重金属 吸附 解吸 溶解性有机质
  • 简介:交通干道地面热力条件对街道内部和附近建筑小区内的流场和浓度场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就交通干道地面散热量对街道内部和建筑附近的流场及浓度分布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低风速情况下,交通干道地面散热导致街道通风量增加,有利于交通污染向上空和下风向运移.此外,地面热力条件对污染浓度分布的影响作用在街道背风区大于迎风区,在街道两侧有建筑的区域大于两侧无建筑的区域.

  • 标签: 交通干道 地面热力条件 污染物 临街建筑 数值模拟
  • 简介:湖泊沉积粒度组成及特征主要受沉积沉积时的动力条件和搬运特征控制,从而可以记录湖面水文信息的变化。基于对东南沿海高海拔湖泊斗湖表层和流域范围表层沉积样品粒度的测试,利用沉积粒度多组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表层沉积的组分特征,探讨了斗湖表层沉积粒度变化的环境意义。结果显示,斗湖表层沉积物主要为黏土质粉砂,沉积形式主要以悬浮沉积为主。其次,粒度频率曲线呈多峰特征,利用多组分分析方法从湖泊样品中解析出5个组分,其粒径分别为0.64~0.74μm,2.2~4.0μm,10.5~16.4μm,61~110μm和265~436μm,而流域沉积样品仅存在前4个组分。再次,通过与汇水盆地表层沉积粒度特征的对比,推断出斗湖沉积粒度特征主要受湖泊南北方向水动力变化控制,揭示出斗湖沉积是重建东南沿海地区古环境演化的潜在载体。

  • 标签: 表层沉积物 粒度 多组分分析 福建斗湖
  • 简介:2010年1-12月,对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保护区内的柑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和锥栗(Castaneahenryi)凋落的组成及动态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和锥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2315.47±149.02kg·hm^-2·a^-1和2414.62±211.05kg·hm^-2·a^-1,凋落均以落叶为主,分别占到年总凋落量的57.6%和50.7%,落花和落果在凋落中所占比例较大;经方差分析检验,柑橘和锥栗的落枝、落花和杂物差异显著(P〈0.05),其他组分差异不显著;柑橘与锥栗凋落量季节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柑橘凋落量在3月和7月出现2次较大峰值,而锥栗凋落量峰值则出现在6月和11月.

  • 标签: 柑橘 锥栗 凋落物 季节动态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