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40 个结果
  • 简介:广东南雄盆地广泛分布着白垩纪红色地层,厚5千多米,面积约1020km^2。前人普遍认为该套地层属山间盆地河湖相碎屑沉积,同时在湖底还沉积了大量钙质结核及多层泥灰岩。野外观察发现,地层中红颜色随层理/层次变化也发生深浅变化,说明地层红色是与层理同期形成,属沉积阶段原生色。所谓湖底沉积结核及泥灰岩实为红色古土壤钙结核与钙板层。磁性矿物测量表明,地层中主要载磁矿物为赤铁矿,且相对含量较黄土一古土壤高得多,表明该地层是长期处于地表高温干旱氧化环境中形成。红色粉砂层和黏土层中发育钙质结核及钙板层与古近系红黏土类似,属土壤淀积,位于土壤黏化下部。因此,南雄盆地白垩纪红“水成”只是局部或者短暂特点,总体是地表干旱氧化条件下经成土作用形成红仁.土壤序列。

  • 标签: 南雄盆地 白垩纪红色地层 岩石磁学 赤铁矿 沉积环境
  • 简介:选择典型亚热带稻-麦轮作农田,比较不同施加量玉米芯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CO2排放影响,并结合同位素分析研究了生物质分解程度及其在水作影响下田间存留量。结果显示,施加生物质炭显著增加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总有机碳含量,降低了土壤CO2排放速率。δ^13C数据表明,生物质炭在施加初期被快速分解,对土壤CO2排放短期贡献率可达35.95%,但一个生长季后分解微弱;生物质炭在水田中流失明显,一个轮作周期后田间存留率为17.33%-36.50%。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可提升亚热带水一旱轮作农田土壤碳库并降低土壤CO2排放速率。

  • 标签: 生物质炭 Δ^13C 土壤碳库 土壤CO2排放 水旱轮作 农田生态系统
  • 简介:针对亚热带地区树种丰富,树种间相似度大对树种识别带来问题,本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莘口镇格氏栲自然保护区附近13种常见树种实测高光谱数据为例,采用一种分层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光谱类别的树种识别精度以及树种识别的最佳波段。首先,对原始光谱进行变换处理,包括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对数一阶微分、包络线去除和植被指数;其次,通过分析选择出13种树种各光谱类别的差异显著波段;最后,利用逐步判别法对选择差异显著波段进一步降维,判断不同光谱类别的树种识别精度并找出识别13种树种最佳波段。结果表明:光谱变换能有效地提高树种识别精度,尤其是对数一阶微分光谱,总识别精度高达98.7%;对于原始光谱,近红外波段(760~1300nm)树种识别能力更强,对于变换光谱,可见光波段(350~760nm)树种识别效果更佳;不同光谱类别之间具体显著性差异波段存在很大差别,原始光谱与变换光谱之间仅在绿光波段(500~600nm)有少量相同显著性差异波段,此研究成果可为亚热带地区树种识别提供参考。

  • 标签: 树种识别 高光谱 福建省 光谱变换 逐步判别法
  • 简介:泥裂在现代环境和地质时期都很常见,是细粒沉积物浸水后出露于水面之上蒸发干裂而形成,泥裂出现说明沉积物曾出露于地表水面之上,地质时期常被作为干旱化或干湿交替环境标志。然而,泥裂可在沉积物出露水面之上很短时间内形成,泥裂本身并不足以反映其古环境,需结合沉积物特征分析。本研究详细阐述太行山中元古界红和白垩系丹霞红中不同形式泥裂特征,与现代泥裂形成环境对比,结合红环境意义和磁性矿物特征,初步探讨地质时期红中泥裂所代表古环境。泥裂表明沉积物曾出露于水面之上,红形成和稳定需要长时间处于透水性较好氧化环境;对红中泥裂磁学分析可知,赤铁矿是其中主要磁性矿物,含量非常高,赤铁矿形成并稳定于干燥氧化环境;综合分析认为:红中泥裂形成后长期处于相对干燥氧化环境,受水下还原环境影响时间较短。根据红中泥裂代表古环境可以推断,太行山中元古界红和白垩系红发育泥裂所在层位可能以长期干燥氧化环境为主。

  • 标签: 泥裂 红层 氧化环境
  • 简介: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学术界共同关注热点问题,全球变暖将导致冰川消融及海平面上升,引起海侵过程会给沿海低海拔地区带来严重灾害。研究地质历史发生海侵过程,可以为将来可能发生海侵提供预警和对策。福建沿海地区保留有较完整晚第纪海相、陆相及海陆交互相沉积,为海侵研究提供了很好材料。本研究综述了近几十年来该地区海侵研究进展,同时也发现前人研究中可能存在几个明显问题:1)MIS3阶段晚期海侵是否真实存在?2)由于研究载体及研究方法局限性,前人重建海平面升降曲线存在很大差异;3)缺乏高分辨率多指标多钻孔古气候重建工作。因此,研究区日后海侵研究工作将主要集中于:1)交叉利用多种定年手段,并结合模拟结果检验MIS3海侵真实性;2)重建具有高分辨率可靠年代框架海平面升降曲线及海侵过程;3)加强古气候研究工作,将海平面变化与古气候研究联系起来。

  • 标签: 福建沿海 晚第四纪 海平面升降 MIS3海侵 古气候
  • 简介:运用最邻近距离指数、核密度、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方法,对川省39处湿地公园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以川省交通图和土地利用图为基础数据,采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法,分析湿地公园空间可接近性,并测算县域单元整体可接近性、公园服务范围和人口数量。结果表明,川省湿地公园空间格局属于聚集型,分布不均衡;湿地公园平均可接近时间为238.76min,60%湿地公园可接近性在4h以内,可接近性好湿地公园多集中在海拔600~2000m之间,交通和地形成为制约湿地公园可接近性主要因素;湿地公园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数量不一致,人均服务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川西地区、川南地区、川北地区、川东地区和川中地区。人均服务面积最小川中地区,湿地公园面临的人与湿地环境之间压力最大。

  • 标签: 湿地公园 空间分布 可接近性 四川省
  • 简介:通过对福建海坛岛北部海岸带镜沙、流水等地软质海蚀崖剖面结构与构造野外观测、分析粒度特征、磁学特征,并参考前人有关南方第纪年代地层学研究成果,对海蚀崖地貌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末次间冰期干热气候背景下,在镜沙海岸带发育了风成老红砂沉积,在冰后期气候转型阶段发育了山前冲洪积层,覆盖在剥蚀夷平老红砂沉积之上,在冰后期以来海平面波动上升背景下,波浪、潮汐等海岸动力长期侵蚀造成海岸线不断向南侵蚀后退,逐渐演变成目前海蚀崖地貌景观。第纪早更新世海平面的升降交替,在今流水镇一带堆积了浅海相和陆相交互沉积,构成流水镇连岛沙坝地貌基础。中更新世晚期以来转变为陆上沉积环境,在历次问冰期干热气候背景下发育了多层老红砂沉积,并在晚冰期以来海平面波动性上升过程中,侵蚀形成流水镇北部海蚀崖,以波浪-风沙侵蚀作用为主,强烈波浪侵蚀作用使海蚀崖不断向南侵蚀后退。总体上看,第纪以来海坛岛北部海岸软质海蚀崖演变过程是由地壳运动、气候变迁、海平面变化、波浪作用等内外营力所驱动

  • 标签: 软质海蚀崖 粒度特征 磁学特征 海岸动力 地貌演化 福建海坛岛
  • 简介:2013年5-10月,对哈尔滨市道外区巨源镇白鱼泡中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藻类植物178种,隶属于8门65属,其中,有绿藻门27属67种,占藻类植物总数37%,硅藻门16属64种,占36%,裸藻门5属27种,占15%,有蓝藻门8属9种,占5%,其它藻类占7%;藻类植物细胞密度为7.45×10^5-103.85×10^6ind./L,2013年5-10月白鱼泡藻类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7.79×10^6ind./L,说明白鱼泡水体中营养化;藻类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46-3.327,其5-10月平均值大于3,说明白鱼泡水质为轻污染状态,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07-0.998,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890-0.953,说明白鱼泡藻类植物较丰富;水温和总磷含量是影响白鱼泡藻类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因子。

  • 标签: 藻类植物 群落结构 白鱼泡 多样性指数 典范对应分析
  • 简介:在辽东湾水体中设置8个采样点,于2013年8月11日和11月26日,在8个采样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利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研究两次采样和各采样点之间浮游植物密度和群落关系。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65种,其中8月记录53种,11月记录43种;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还有少量绿藻、蓝藻、裸藻和金藻,优势种为硅藻;8月,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danicus)、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pungen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asteromphalus);8月,浮游植物优势种主要为星脐圆筛藻、具槽帕拉藻(Paraliasulcata)和中心圆筛藻(Coscinodiscuscentralis),8月与11月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和优势种组成存在差异,说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随季节发生变化。8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6.34×10^4-286.43×10^4cells/L,平均值为10^4.52×10^4cells/L;11月,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为2.31×10^4-16.4×10^4cells/L,平均值为8.28×10^4cells/L。8月,各采样点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25-4.62,平均值为3.94;11月,各采样点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25-3.39,平均值为2.80,表明8月调查海域生境质量好于11月。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维分析结果显示,辽东湾沿岸与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

  • 标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辽东湾
  • 简介:水库下游河隧道进化是是的一个复杂过程仔细,与水库和隧道运作模式有关,边界调节。众多研究在下游水库过程上被执行了。然而,仅仅他们一些集中了于在流量沉积条件和隧道模式指示物之间关系。另外,在河过程上训练工作影响很少被处理。在这份报纸,包括Tiexie-Yiluo河嘴活动范围,Huayuankou-Heigangkou活动范围和Jiahetan-Gaocun活动范围,在更低黄河三节进化过程在在1960和2015之间隧道边界线和主流为变化被分析。象蜿蜒,主流漫步范围和宽度/深度比率那样隧道模式指示物基于黄河管理委员会水文学部门获得地大小被分析。在隧道进化上训练工作效果然后被描述。自从1960,众多中型、大尺寸水库在黄河上被造了,包括Longyangxia水库,Liujiaxia水库和Xiaolangdi水库。这些水库扣押流量从在上游并且保留沉积,它在下游活动范围改变流量和沉积条件。作为后果,泛滥年度流量和频率和山峰都减少了。作为结果,河隧道上流动动力学和他们行动也被减少,它改变河功课动态状态。用单个参数辨别规则和漫步度在活动范围被削弱辨别方程表演获得辨别结果学习了。在隧道模式指示物变化证明蜿蜒增加,漫步范围在水全部年度体积与减小减少。然而,漫步度有小关系到沉积集中。另外,河训练工作在控制河功课起一个重要作用。由于训练工作河里改进,河功课在一样流量和沉积条件下面变得更稳定。考虑训练工作影响一条新辨别规则被建议。辨别结果被发现与实际河模式适合很好,它证明辨别规则对更低黄河适用。结果证明流量和沉积条件是在河功课进化最重要因素。训练工作河同时限制了主流漫步

  • 标签: 河道演变 水库下游 黄河下游 河道整治工程 径流泥沙 河流演变
  • 简介:黄河盆为它高沉积收益是众所周知。然而,自从1980年代,这沉积收益清楚地减少了,特别在2000年以后。年度平均沉积收益是在2000前12亿吨,但是显著地在最后10年减少了到3亿吨。在为黄河分泌物和沉积产量变化吸引了中央政府和本地社区注意。这研究试图在降水和人活动识别变化单个贡献(例如水管理工程,terracing,淤泥水坝,社会经济并且需要,并且土壤和水保存在分泌物和黄河沉积产量测量到减少。使用学习两个都改进了水文学方法和水保存方法。学习为河中间活动范围为上面的活动范围和沉积调查集中了于分泌物分析。结果证明分泌物和沉积产量两个都在过去50年介绍了重要减少趋势。降水在一样时期上显示出一个不足道减少趋势。年度平均分泌物从2000~2012在黄河Lanzhou活动范围上面由56.8亿m3减少了;人活动(例如社会经济水使用),贡献了43.4%全部减小自然因素(例如来自湖,沼泽地和水库蒸发)占了56.6%。在年度分泌物和在Hekouzhen车站和Tongguan车站之间沉积产量减少分别地是124亿m3和12.4亿吨。分别地,人活动在分泌物和沉积产量贡献了76.5%全部减小和72.2%并且因此是在在分泌物和黄河沉积产量变化主导因素。

  • 标签: 黄河泥沙 流量分析 产沙量 多因素分析 盆地 水土保持法
  • 简介:严重沉积黄河脸问题内部蒙古活动范围由许多复杂因素引起了。在那些活动范围沉积过程用沉积平衡方法被描绘了,并且影响这个过程关键因素用关联分析方法被分析了。在时期1952-2012期间,到ToudaoguaiBayangaole(BayanGol)在内部蒙古到达结果表演再次经历了积聚沉积,然后相对平衡,然后积聚沉积连续过程。全部年度沉积是12.0341敲捡?景琠敨夠汥潬?楒敶?牦浯㈠?‰潴㈠吗??

  • 标签: 内蒙古河段 黄河上游 河床冲淤 驱动 相关分析方法 水沙条件
  • 简介:这研究考虑了是否变窄上面(宽广、漫步)更低黄河活动范围能在在隧道侵蚀沉积甚至两个增加导致减小上面并且更低(狭窄、蜿蜒地流)活动范围。领域数据和数字建模结果分析两个都认为这个建议正当缩小隧道。积极关联在侵蚀区域隧道和隧道宽度之间被发现。因此在低流动条件下面变窄将在活动范围减少侵蚀数量,接着,它将减少搬运进更低隧道沉积数量。这将在河更低活动范围减少siltation数量。然而,与沉积低集中在高流动条件下面变窄将两个都沿着缩小隧道和侧面的隧道河岸倒塌数量减少洪水变细程度,它在更低隧道导致增加流动和更少沉积,导致增加侵蚀。当有沉积高集中流动被免除Xiaolangdi水库时,更低狭窄隧道和上面的隧道罐头搬运大量沉积负担。变窄上面的宽广隧道将在沉积,或甚至在隧道侵蚀导致减小,这被结束,在两个上面并且更低隧道如果水库被操作以便在低流动期间增加沉积体积被体积平衡与沉积低集中在高流动期间侵蚀了。

  • 标签: 淤积量 河道冲刷 黄河 侵蚀面积 调控 沟道宽度
  • 简介:城市空间格局分布特征反映城市之间空间相互作用,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本研究结合百度网络信息流分析法,在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基础上,分析江西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发现:江西省城市分布“南松北紧”,城市空间结构呈现“一核南北双中心”格局,南昌核心地位突显,其对周边县市经济拉动作用与极化效应并存;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屏蔽效应明显;赣州作为赣南重要中心城市,与南昌“南北呼应”,推进江西发展,但与南昌经济联系略显疏远。因此,在确保南昌核心城市地位同时,一方面,应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发挥九江、赣州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作用;另一方面,在加强江西南北经济发展同时,亦需要加强南北之间沟通与联合,实现赣闽粤地区大发展。

  • 标签: 城市空间结构 引力模型 断裂点公式 江西
  • 简介:2015年5月7日、7月13日和9月10日,以太湖流域构建平缓坡度人工林河岸缓冲带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宽度(5m、15m、30m和40m)、不同植物类型(杨树林、中山杉林和杨树中山杉混交林)、不同植物密度(400株/hm2、1000株/hm2和1600株/hm2)河岸缓冲带对不同深度径流水中总氮(T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带宽度增加,对径流水中各形态氮去除率增大。15m宽河岸缓冲带已经能很好地去除各种形态氮。在同一宽度和植物类型条件下,缓冲带对40cm深度径流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去除率较大,对20cm深度径流水中总氮去除率较大。种植混交林缓冲带对总氮去除率较高,种植杨树林缓冲带对铵态氮去除率较高。不同植物密度缓冲带对各形态氮去除率差异不显著。

  • 标签: 河岸缓冲带 宽度 植物类型 密度 去除率
  • 简介:以扎龙湿地龙泡子为研究对象,利用58个实测水深数据和季相最接近QuickBird数据,建立湖泊水深反演模型。探索性地建立了单波段和多波段组合线性(多元)回归模型、指数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微分模型和对数模型等;通过对比模型决定系数R2,比较模型精度;线性模型、对数模型、指数模型和幂指数模型R2小于0.5,而二次多项式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2大于0.5,精度相对较高;筛选出拟合度较高模型,用20个实测验证样本,采用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进行模型精度评价;最后,利用精度较高模型,进行龙泡子水深反演计算。水深反演结果表明,用选出模型反演得到龙泡子水深基本一致,为170~200cm,即使有稀疏水草覆盖,依然可以表现出水深渐变趋势。以蓝、绿、红和近红外波段多光谱遥感反射率为自变量,建立线性湖泡水深反演模型y=123.990-3.332B1+183.859B2-237.133B3-37.143B4(y为水深;B1、B2、B3和B4分别为蓝、绿、红和近红外波段水体反射率),能较好地反演扎龙湿地湖泡水深。

  • 标签: 水深反演 湖泡 多光谱遥感 扎龙湿地 经验模型
  • 简介: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利用11期枯水期(4月)普者黑湖LandsatMSS/TM/ETM+/OLI影像数据,研究1977-2014年期间枯水期普者黑湖面积变化;从降水量、农田面积、总人口和GDP等角度,探讨其发生变化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1977-2014年期间,普者黑湖面积波动变化,除2002年和2009年出现面积大幅增加外,其它时期湖面积在萎缩,且自1977年以来,普者黑湖面积萎缩速度在逐渐加快,2009年湿地公园建成后,其面积萎缩速度有所减缓;2普者黑湖面积缩减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干扰,湖面积萎缩与当地GDP和农业生产总值增长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不相关;3普者黑湖面积减少地段主要集中在天然堤带、泛滥平地带和湖泊洼地带以及中游人口集中村庄附近,减少湖面积44%被开垦成农田;4普者黑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建成有效减缓了湖面积萎缩态势,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达到了湿地保护目的。

  • 标签: 普者黑湖 岩溶湖泊 湖泊面积 枯水期 遥感影像
  • 简介: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4.6℃[1]。温度升高能够促进植物自身光合特性以及土壤特性(包括土壤含水量、养分有效性、pH等)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生长、生物量生产及分配、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2-3]。在过去十几年里,许多生态学者针对植物对气候变化响应做了大量相关研究。如徐满厚等[4]研究发现,增温能增加高寒植被高度以及地上生物量,

  • 标签: 生长特征 地上生物量 全球平均气温 土壤含水量 土壤特性 养分有效性
  • 简介:为了掌握洪湖水质未来变化情况以及预防污染事件发生,建立了一个BP神经网络水质指标预测模型。利用洪湖1990~2014年水质指标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选取了pH、溶解氧(DO)、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氮(TN)、总磷(TP)6项指标作为预测参数,建立了BP神经网络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洪湖水质指标进行了预测,同时引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GM(1,1)灰色预测模型与该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水质指标的相关性系数都在0.998以上,平均相对误差都控制在2.5%以内,对单个指标的预测相对误差也都小于9%,明显优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预测速度快,能够相对准确地预测大部分水质指标,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洪湖以及其它水域水质指标的预测和水质趋势预警预报系统中。

  • 标签: 水质 预测 BP神经网络 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