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国内以综合录井仪为代表录井装备发展经过录井人近30年努力,技术水平已经得到很大程度提高,但是,还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形势需求,也跟不上钻井技术发展对录井要求,与国外先进录井装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结合我国石油勘探开发发展趋势,在阐述国内录井装备现状基础上分析认为,录井装备研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理论基础和专业化研究队伍以及市场无序竞争等问题,认为录井装备应向井下、海洋发展,向模块化、网络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因而提出领导要重视装备研究和进一步加大深海录井装备技术发展方面的建议,旨在为录井装备领域下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录井 装备 研究 发展 建议
  • 简介:从地质录井、工程录井、录井信息化3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外录井技术进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录井技术发展方向。国外在地质录井方面注重微观分析,以岩屑CT扫描、激光元素分析、现场伽马扫描等构成了建立地质剖面的重要手段;油气检测从烃类气体扩展到流体和非烃成分分析,半透膜脱气器、FLUX定量脱气器有效解决了样品定量问题;质谱、光谱、色谱应用将分析范围从C1-C5提升到了C1-C10;在工程录井方面,国外注重提速提效和安全监控,在钻柱振动、井眼稳定性、井涌、压力预测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系列产品。录井信息正在逐渐成h实时作业中心重要信息源,录井仪正在成为井场信息中心。未来录井技术研究将从地面采集延伸到地下采集,从定性分析发展到定量分析,着重打造井场信息中心。

  • 标签: 国外 录井 技术 进展 发展趋势
  • 简介:PIPELINE软件是一种离线或者在线集输管网仿真模拟计算软件,不但可以用来测试和评价输气管道设计或进行实际操作参数设置,还能与气田集输实时监控系统进行有机结合,为集输管网运行提供辅助专家诊断分析。以大牛地气田集输生产实际为例,进行管网水力、热力计算,天然气调峰正常工况分析和用户中断用气工况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仿真模拟软件和宾时监控系统有机结合,改变了气田根据人工计算或凭经验来预测天然气集输管网运行情况和调峰现状,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使预测效果得到了根本性提升,排除了管网运行管理安全隐患。PIPELINE软件不仅方便了管网运营管理,还避免了生产调度上盲目性,为科学地管理气田集输管网系统提供了专家式理论指导。

  • 标签: PIPELINE软件 集输监控 管网模拟 水力热力计算 调峰分析 大牛地气田
  • 简介:录井过程中气测仪样品气抽气系统有时会出现抽吸钻井液情况。针对困扰气测录井这一难题,在分析气测仪抽气系统抽吸钻井液原因基础上,围绕样品气抽吸系统压力变化,提出了抽气系统改进两种方法,一是使用气体压力传感器对样品气进行压力监测与报警;二是使用气体压力开关对抽气泵进行控制。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两者结合使用可有效避免抽气系统抽吸钻井液情况,确保气测录井作业安全、有效进行。

  • 标签: 抽气系统 抽吸 气体压力 报警系统 真空开关 监测
  • 简介: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XRF)技术引进旨在解决辽河油田潜山岩性准确识别难题,通过该项技术推广,使得在复杂钻井新工艺条件下岩性识别增添了新手段,也为地质录井向定量化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从X射线荧光分析数值、曲线及元素组合等方面,对比岩性剖面,测井曲线等地质资料,建立了XRF录井资料解释方法。由应用实例证实,XRF岩屑检测结果对生产现场鉴定岩性,特别是潜山界面卡取、潜山内幕特殊岩性识别有很大帮助作用。随着XRF录井技术研究深入,资料解释评价方法将会逐步完善,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 岩性识别 Fe-Si元素解释图板 元素标准剖面 潜山界面 辽河油田
  • 简介:为了解决ALS2.3型综合录井仪器所配调节阀无法和现有的钢瓶进行连接问题,需要设计相应减压装置连接钢瓶和调节阀,性能要求输出压力为0~3MPa可调,输出流量为0.4~0.5L/min可调,以满足综合录井仪色谱标定需要。为此,对截止阀和减压阀结构进行研究与改进,采用流道缩径设计,通过控制过流面积,进而控制压力输出。在材料选择上,经过严格实验、计算和精细数控加工,并结合现场色谱标定需要及现场所用钢瓶压力要求进行设计,改变原有减压阀设计思路以消除减压阀功能单一性等缺憾,依据阀体设计相关标准,设计了适合石油勘探钻井现场使用减压阀。

  • 标签: 色谱 调节阀 减压阀 流阻系数 流通能力 控制旋塞
  • 简介:在江汉油田应用饱和烃气相色谱录井技术过程中发现,准确识别储集层含水性有一定困难,部分油水同层气相色谱谱图形态特征与油层特征十分相似,难以辨别。通过对原油组分中姥鲛烷Pr、植烷Ph判断储集层性质理论基础分析,鉴于Pr、Ph结构稳定,油水混相中原油不易氧化特征,通过对饱和烃气相色谱录井,分析Pr、Ph参数、谱图形态以及其他特征,结合常规录井方法,研究储集层中不同流体表征规律。此外,根据江汉油田潜江油层盐湖相沉积特点,建立了潜江组饱和烃气相色谱Ph值与孔隙度交会图板,应用气相色谱谱图形态特征及Ph参数进行油水层判别。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录井油气层解释提供一个新解决方法。目前,该方法巳在多口井得到运用,效果良好。

  • 标签: 饱和烃气相色谱 姥鲛烷 植烷 氧化 流体性质 解释
  • 简介:为了提高气相色谱检测全烃稳定性,通过实验方法分别就燃气、助燃气流量大小变化对全烃检测值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CPS-KQ-VIPLUS色谱仪器中最佳全烃燃气和助燃气流量值,同时用流体理论分析了样品气流量受温度变化对全烃检测值影响,提出温度校正公式。调整使用最佳燃气和助燃气流量,同时利用温度校正方法,在CPS-KQ-VIPLUS色谱仪上测试得出,在15℃温度变化范围内,全烃检测最大误差准确度可以从±5%提高到近似±3%。

  • 标签: 录井仪 全烃 检测 温度校正 气相色谱
  • 简介:快速钻井条件下,气测录井优势更加突出,但与此同时也给气测录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难以准确确定迟到时间,导致全烃曲线错位现象非常普遍。针对这一情况,在系统分析由迟到时间误差引起全烃异常显示落于非油气显示段3种情况基础上,明确了不同情况下全烃曲线两种归位方法:一是全烃异常显示落于大钻时处和砂泥岩钻时不大情况下全烃曲线平移法;二是落于非钻进循环处情况下剔除循环时间法。实际应用表明,采用上述全烃曲线归位方法可有效进行归位,确保准确落实油气显示井段。

  • 标签: 快速钻井 全烃 迟到时间 归位 方法 应用
  • 简介:录井、测井解释都有各自优势和局限性,录井是通过实物比较直接地观察地层,获取储集层油气等地质信息。测井是对岩石物理特征测量,通过数据间接地反演推测地层油气等地质特征。二者所用手段不同,分析角度不同,受到干扰因素不同,两者相互补充则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统一。原生轻质油藏,录井解释采用气测组分比值图板对测井解释进行补充与验证;次生中质-重质稠油油气藏,测井响应特征明显,录井解释可用荧光级别定性解释。对低电阻率油藏,录井用荧光级别定性解释,气测湿度比Wh辅助判断,并辅以测井物性解释。气藏可采用测井资料进行解释,再用录井气测数据加以验证。实际工作中要综合运用录井、测井信息,参考油田及地层解释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得出近乎正确结论。结合测井数据,各取所长,对测井、录井油气解释互补性做了定性探讨。并以SD油田为例,结合试油结论进行了实践验证。

  • 标签: 录井 测井 解释 互补性 低电阻率油层 原生油藏
  • 简介:电台模式常规RTK(实时动态差分系统)测量范围小(15km以内),单基站CORS系统下网络RTK测量覆盖范围较大(70km以内),单基站CORS系统主要应用于胜利油田井位测量,在西部偏远地区由于架设基站不便,且测量覆盖范围不够大,两种RTK均不便于采用。StarFire星站差分定位系统则不需要架设基准站,且测量覆盖范围广,单台GPS接收机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较高定位精度。为了提供满足规范要求井位测量结果,阐述了StarFire星站差分定位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和技术指标,介绍了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求取和对转换参数在控制点进行检核方法,同时提出了该定位测量系统实测中应注意问题及对策。通过4口井采用星站差分与RTK测量比较,证明星站差分GPS井位测量结果可满足测量指标要求;100多口井测量应用表明,该系统在井位测量中与常规RTK工作模式相比,可节约30%~50%的人力物力,特别适用于不适合建立CORS系统地区。

  • 标签: StarFire 星站差分 井位测量 CORS系统 RTK测量 参考站
  • 简介:为了保障空气钻井安全,需要对排沙管返出气体进行监测,气体进入燃爆监测仪器之前,必须进行样品气净化。目前井场上所使用样品气净化装置除尘效果不理想,气测管线容易被粉尘堵死。为此介绍了一种动态水循环样品气净化装置,通过水循环和弧形喷嘴增加气液接触时间及利用离心泵增加气液接触面积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除尘效果,经气液分离结构一级干燥和二级干燥能确保待监测气体充分净化干燥。该装置体积小携带方便,能够在-30-60℃环境下正常工作,配合西南石油大学研制空气钻井燃爆监测仪,在近百口井实现了成功监测。

  • 标签: 空气钻井 样品气 净化 燃爆监测 气测录井 除尘
  • 简介:随着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发展与提高,传统油气信息检测技术面临着越来越多困难。差分吸收光谱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气体在线检测技术之一,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一背景下,将差分吸收光谱检测技术应用到油气信息检测中来,研制出SLA-1型光谱录井分析仪。为进一步推广这项油气检测技术,对该仪器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详细阐述了仪器设计思路、主要组成部分以及工作流程,并通过应用实例,验证了差分吸收光谱油气信息连续检测技术有效性。

  • 标签: 差分吸收光谱 油气信息 光谱检测 研究 应用
  • 简介:针对钻具振动录井应用研究尚显不足现状,概括介绍了钻具振动产生原因、机理及其对录井技术应用意义,阐述了钻具振动分析系统如何通过对电扭矩、转盘转速、大钩负荷和立管压力等测量信号实时采集分析,得到振动频次、振动指数等参数,进而对工程、地质异常做出预测,达到减少工程事故、及时判断地下岩性和地层目的。结合长城钻探录井公司使用LEAP—Pacemaker综合录井仪,在苏丹6区应用钻具振动录井技术在工程异常、地质异常预报方面取得经验,对应用中发现问题和下一步推广使用提出了建议。实践证明,钻具振动录井技术可在综合录井中发挥更大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录井 钻具振动 监测分析 苏丹6区 应用
  • 简介:为进一步发挥气测录井技术及时快速发现油气显示优势,消除人为因素影响,研制了气测录井资料随钻自动实时解释系统。该系统由数据实时读取模块、快速处理校正模块、随钻自动实时解释模块、专家知识库管理模块和随钻解释成果输出模块构成,对其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阐述了原始气测录井数据因开停泵导致气测假异常、冲淡系数校正方法。该系统能够实现气测录井资料随钻快速处理和解释,为甲方提供地层含油气性信息,同时可为所钻遇储集层提供相应解释结论。这不仅有助于现场油气层及时发现,而且能够为完钻讨论和中途测试等决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录井现场服务水平。

  • 标签: 气测录井技术 快速处理 异常段自动识别 自动实时解释
  • 简介:录井现场对含水储集层识别评价尽管前人做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效果并不理想,方法也不系统,近年引入了轻烃分析技术,基于此思路,上海神开公司研发了类似轻烃录井SK-3Q05色谱仪,它可在线实时测量C5以后烃组分(C6-C8)。通过分析该技术优势与特点及国内外现有技术差异等,提出依据Cs以后烃测量数据计算油、气、水指标值,进行储集层含水性质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塔里木气田含水储集层识别。对4口井现场测试结果显示,可以基本反映水存在和影响状况,但由于测试井数较少,可对比资料比较缺乏,需要进一步积累测试数据,方可提高识别准确性。

  • 标签: 轻烃录井 快速色谱 在线测量 芳烃 环烷烃 含水储集层
  • 简介:通过地化录井技术在江苏油田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永安油田戴一段致密砂岩油气层评价中应用,根据9口井地化录井资料,总结了戴一段致密砂岩不同类型储集层岩石热解及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响应特征,并将其作为该区域致密砂岩定性评价标准之一。同时,运用表示每克流体中所含油气百分数(S)和失重比(P)参数,把储集层物性与含油性结合起来,建立了储集层性质判别图板。将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谱图特征与判别图板定量解释相结合,应用于永安油田戴一段致密砂岩油气层评价,在生产中具有较好应用效果。

  • 标签: 永安油田 致密砂岩 地化图谱 失重比 图板 解释
  • 简介:泌阳凹陷王集油田西南缘储集层物性总体较差,部分储集层必须经过压裂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油流。由于该区岩电关系、油水关系复杂,部分储集层改造后并未获得工业油流,因而准确选择压裂改造层是避免无效压裂、提高储集层压裂改造成功率关键。通过对该区录井、试油资料统计分析,提出了选择压裂改造层岩性、含油级别和气测、岩石热解地化条件;同时,通过对大量交会图板统计分析,分别提出了适用于该区H3I—H3Ⅳ油层组和H3V—H3Ⅶ油层组选择压裂改造层地化-气测一体化解释评价图板。实例分析表明,综合应用上述方法可确保准确、可靠选择压裂改造层,为实现王集油田西南缘石油有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 标签: 压裂层 选择 岩屑 气测 岩石热解 地化-气测图板
  • 简介:随着油气勘探不断深入,勘探对象向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区块转移,岩性识别更加困难;再加上钻井技术不断发展,PDC钻头、细齿三牙轮钻头、泡沫钻井、空气钻井等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传统依靠肉眼加放大镜观察识别岩性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随钻岩性识别、实时建立地质岩性剖面的要求。针对这一现状,在详述X射线衍射分析基本原理基础上,介绍了YST-1型X射线衍射分析仪工作原理及其现场随钻应用特点。样品试验分析效果证实,应用该仪器可直接分析出岩屑矿物组成及其含量,为录井随钻识别岩性、建立地质剖面提供技术保障;CHS1井空气钻井井段现场录井应用实践表明,对于砂、泥岩剖面,选取石英、长石和黏土矿物含量来区分砂、泥岩层,效果明显,岩性剖面符合率可达到85%。

  • 标签: X射线衍射 录井 岩性识别 矿物组成 含量 岩性定名
  • 简介:以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扶新隆起带新立地区黑帝庙油层Ⅱ号油层组为例,利用岩石热解技术得到原油重轻组分比值、定量荧光油性指数和饱和烃气相色谱谱图特征识别该区储集层原油氧化降解程度及原油性质,并结合新立地区构造特征,揭示了目标区黑帝庙油层Ⅱ号油层组原油性质分布规律。该地区北部黑帝庙油层氧化降解程度较轻,原油性质属于中质或中质偏重,而该地区南部由于油层埋藏浅导致油层氧化程度较重,原油性质属于重质油,流动性较差。实际应用表明,利用地化录井技术能够准确判别储集层原油氧化降解程度及原油性质,有助于开发单位针对不同油质油层制定合理开采方案。

  • 标签: 原油性质 氧化降解 岩石热解 饱和烃气相色谱 定量荧光 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