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应用测井资料研究沉积相,首先要准确地确定单井的性剖面.为此,设计了一种自动确定性的技术CLLOG.它是以常规测井资料和关键层的岩心资料建立各种性模式,用来对未取心的井段(或井)进行性判别,绘制出完整而连续的性剖面,进而确定粒度和性组合;参考主成份分析曲线及自动分层结果,并结合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沉积构造,可大致划分亚相.以A区2井为实例,阐述了该技术使用结果,并结合高分辨地层倾角测井沉积构造的解释,进行了沉积亚相的划分和分析.

  • 标签: 应用 测井资料 自动确定 岩性 新技术 油气勘探
  • 简介:EP11-1-1、PY4-2-1、EP20-3-1等3口井油气层的发现,证明恩平地区存在富生油凹陷,特别是PY4-2-1井的钻探成功,揭示了残留文昌组生油凹陷为富生油凹陷。文中结合1997年探井钻前钻后成果,对恩平地区成藏条件进行分析。可以认为,长期活动的大断裂系统对油气藏形成起控制作用,文昌组为主要油源,珠江组上段为良好储盖组合层段,T2以前圈闭形成是成藏的关键。

  • 标签: 恩平地区 成藏条件 富生油凹陷 成油体系
  • 简介:选择热解气相色谱中的特定化合物nC7(正庚烷、烯烃)、nC8(正辛烷、烯烃)和甲苯,并计算相应的参数nC7+8/甲苯×2和甲苯/nC7,确定三类生油的划分界限为:Ⅰ型,nC7+8/,甲苯×2>3.25,甲苯/nC7<0.25;Ⅱ型,nC7+8/甲苯×2=1.10~3.25,甲苯/nC7=0.5~0.8;Ⅲ型,nC7+8/甲苯×2<1.10,甲苯/nC7>0.8。近百块次样品经过与元素分析、Rock-Eval分析结果对比,并实际应用于划分珠江口盆地生油类型,证实方法简便易行。

  • 标签: 应用 热解气相色谱参数 判别 生油岩 类型 甲苯/nC7
  • 简介:根据目前琼东南和莺歌海盆地油气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将原油分成三种类型:石蜡型、芳香-石蜡型和石蜡-环烷型;将天然气分为三种类型:伴生气、煤成气和生物成因气.利用甾萜、异戊.间二烯烷烃、碳同位素和轻烃等油(气)/对比指标,结合地质条件,确定了各类油(气)的烃源,进而讨论了各烃源岩层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特征.

  • 标签: 琼东南盆地 莺歌海盆地 油气特征 烃源岩 研究
  • 简介:北部湾盆地的碳酸盐古潜山油藏具有裂缝发育、地层压力低、含油性好及产量高等特点。根据初步钻探实践认为:探井井位的选定应沿长轴、占高点、找扭曲;先期套管完井,采用优质轻泥浆钻开油层;综合各种录井资料判断油气层,分段测试确定油水界面;在测试时宜用大功率电潜泵排压力液,以保证测试资料的可信度和提高时效。这些主要措施的改进,将会提高在海上钻探这类油藏的效益。

  • 标签: 海上钻探 碳酸盐岩 古潜山油藏 井位 综合录井
  • 简介:分析了影响渤海海域深部碎屑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指出了有利于孔隙保存的条件,选择适用的预测方法和参数,对埋深2000-5000m的碎屑储层孔隙分布特片进行了预测。

  • 标签: 渤海海域 碎屑岩 储层 孔隙度 预测 孔隙分布特征
  • 简介:年轻盆地高速沉降区常伴有厚层泥岩欠压实现象,并因排烃困难而形成很厚的烃滞留带,使其中已生成的游离烃含量可高达5000ppm以上。随着埋深加大,地热的作用使游离烃裂解成气体。根据裂解过程中氢平衡的原理,选用渤海辽东湾地区的某些参数,可计算出1m^3游离烃裂解后可形成317.94m^3的甲烷,32.59m^3乙烷,19.22m^3丙烷和一定量的残渣,因此油气转换系数为369.75m^3/m^3。根据气体状态方程,并考虑对各种因素的校正以及把理想气体状态转移到真实气体的计算中,便可计算出任何深度下游离烃裂解后所形成的巨大压力值。当孔隙总压力超过岩石的破裂压力时,气体将被释放。本文阐述了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并对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生油中游离烃的裂解气开始排出及高峰期出现的深度进行了剖析。

  • 标签: 烃源岩 游离烃 裂解 高熟气 排出 油气藏
  • 简介:本文根据碳酸盐中分散有机质的具体特点,从有机岩石学角度,阐述海相碳酸盐有机岩石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有机质成熟度,生源研究,有机质赋存状态研究,有机质丰度评价,揭示碳酸盐有机质差异演化以及对有机质类型的研究等。

  • 标签: 海相碳酸盐岩 有机岩石学 研究进展 成熟度 有机质 演化
  • 简介:崖13-1气田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大气田.根据其气体组份、同位素资料、轻烃及汞含量等分析资料,认为崖13-1天然气具有煤层气的典型特征,而间接(气-油-)和(气-)对比表明,崖13-1的气和凝析油均来自崖城组的含煤地层.此外该含煤地层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均表明其具有煤层气和煤成油的潜力.

  • 标签: 崖13-1气田 天然气 特征 源岩 研究 地化资料
  • 简介:莺-琼海盆地梅山组烃源有机质类型在VanKrevelen图上为典型Ⅲ型。据光学显微镜分析,其树脂体含量<4%,平均含量1.5%-2%;且颗粒细小(1-3μm),显微组分以无定形、镜质体和惰质体为主。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发现成熟度较低(<0.7%Ro)的梅山组烃源干酪根中广泛存在<1μm的超微树脂体,其丰度可达5%-10%。而较高成熟度下,则其中广泛存在亚微粒体和微粒体。梅山组烃源的饱和烃和芳烃馏分检测出十分丰富的杜松烷系列化合物。超微层次和分子级层次是梅山组植物树脂的主要赋存形式。梅山组烃源是良好气源,丰富的树脂物质使其生气强度大大提高。从有机岩石学角度研讨了煤和陆源有机质烃源的生烃潜力。

  • 标签: 莺-琼海盆地 梅山组 烃源岩 超微树脂体 透射电子显微镜 油气地质
  • 简介:南海莺-琼盆地崖13-1气田凝析油的五环三萜烷以W和T双杜松烷为主,其先体聚杜松烯是被子植物龙脑香科达玛树脂的主要组成。中中新统梅山组海相泥岩的干酪根分析为Ⅲ型,而饱和烃和芳烃气相色谱和质谱分析检测出高含量的多种系列的树脂化合物,最大系列是十二烷的五杜松烷。因树脂化合物的存在,梅山组样的产烃率(HC/TOC)为49-179mg/g,属好-优烃源。然而用传统地化方法评价则为差烃源。笔者提出与传统看法有别的新认识:海相地层中的有机质可主要来自陆源;陆源有机质可呈超显微状态存在;树脂体的出现和分布具有时代性和地区性。

  • 标签: 莺-琼盆地 梅山组 海相烃源岩 树脂化合物 崖13-1气田
  • 简介:珠江口盆地自新生代以来,曾先后受到不同方向张应力的作用,造成了不同时期构造体系的交叉叠合。中中新世以来构造运动强烈,并具有东强西弱的特点,对油气的运移与聚集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平凹陷的剧烈断裂和断裂活动始于新世,并在同期沉积了巨厚的文昌组。晚渐新世以后,由于断裂活动非常微弱,在成熟的烃源与其上地层之间缺乏有效的油源断层,因而自生自储、近距离运移可能是开平凹陷油气聚集的基本特征。在凹陷内部,因重力滑动和欠压实泥岩共同作用所形成的KP11-1构造带可能是该区最具有油气远景的地区。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开平凹陷 油气聚集条件 断裂活动 断裂构造带 运移
  • 简介: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崖13-1气田的地质特征、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着重叙述了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崖城组气源丰富,大量生气时间晚、速率高,性组合有利于生排烃;主力储气层陵三段砂层属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具背斜形态、圈闭面积较大、幅度高;梅山组性致密.分布稳定为区域盖层,对气层具性—压力双重封闭作用;圈闭形成期早于大量生气期;生储层之间的不整合,使运移通道范围大、距离短;气田保存条件好。

  • 标签: 崖13-1气田 形成条件 地质特征 区域构造
  • 简介:番禺4-2构造的钻探成功是近期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一次重要突破。富生油洼陷、洼陷边缘断层、三角洲前缘相砂泥岩储盖组合、挤压背斜构造和油气运移与圈闭形成时间配置是番禺4-2构造成藏的五大要素。在区域研究和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框架内,认真分析这些要素有利于珠江口盆地的油气勘探。

  • 标签: 番禺4-2油藏 形成条件 勘探意义 富生油洼陷 挤压背斜 NW向断裂
  • 简介:本文根据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碳酸盐高速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引起下伏构造层在时间剖面上的畸变特点,提出用速度替代法,平面变速时深转换法和射线深度偏移等三种方法校正灰高速层和作构造图。并以116-1油田为例说明三种方法的应用及效果。

  • 标签: 碳酸盐岩 高速层 下伏构造 作图方法 礁油藏 勘探
  • 简介:崖13-1气田渐新统陵三段砂岩的成作用特征主要反映为硅酸盐矿物溶解-沉淀成变化及其对孔隙的改造。陵三段砂岩在深埋条件下,仍保持良好的孔隙性,其主要原因在于:早期(早中新世)大气淡水淋滤、溶解和适度的再生胶结,晚期(上新世晚期)溶解、烃类及时进入,以及浅蛙时间长而深埋时间短,因而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和次生孔隙发育、陵三段砂岩成-孔隙演化史揭示该处深部碎屑储层的原生与次生复合孔隙的成因模式,可作为预测琼东南盆地深部储层性质的参考资料。

  • 标签: 崖13-1气田 L3砂岩 成岩特征 孔隙演化 孔隙保存 埋藏成岩史
  • 简介:前言卡拉库姆盆地面积42×10~4km~2,是中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和我国塔里木盆地相似,两者隔帕米尔高原东西遥对。因此,了解卡拉库姆盆地中油气的富集规律无疑有借鉴意义。卡拉库姆盆地东、南、北三面分别为吉萨尔山麓、科佩特山脉和克齐尔库姆山脉,西至里海海滨,长约1000km,宽为400-500km。盆地内沙漠横亘,东北部有阿姆河流过。在卡拉库姆盆地中,天然气储量超过1000亿m~3的大气田有15个,其中苏联境内14个,伊朗境内1个。已发现的131个油气田中,油田仅18个,其余全为气田。15个大气

  • 标签: 卡拉库姆盆地 大气田 形成条件 构造分区 含油气区
  • 简介:对珠三坳陷4个典型油气藏的分析表明,这些油气藏的形成一方面与盆地区域性生、储、盖层发育及两个主要构造形成期(渐新世末和中中新世末)有关,更重要的成藏条件应为:(1)构造圈闭临近富生烃凹陷;(2)较完整的造圈内,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3)油气藏附近具有高效率的油气运移通道的输导网络,如断层,连通的砂体等;(4)成藏期相对较晚与油气输入期配置好。

  • 标签: 珠三坳陷 油气藏 成藏条件 构造区划
  • 简介: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硕酸盐储层孔隙充填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证实,储层孔隙演化和油气运移、聚集的各个阶段均可形成流体包裹体,而孔隙充填物中的流体包裹体是孔隙形成环境和发育阶段以及油气生成和运聚的直接标志。通过不同产状(期次)孔隙充填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可确定储层孔隙的成因,并恢复储层孔隙演化历史及其与油气生成和运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碳酸盐储层孔隙的发育经历了准同生期、成早期和中晚期、表生期、再埋藏早、中、晚期等七个演化阶段。其中表生期岩溶孔洞缝、再埋藏早-中期深部深蚀孔洞缝和再埋藏晚期的构造裂隙构成了区内储层的聚烃期油气储集空间。油气开始生成和初次运移发生在三叠纪早期(即再埋藏中期),而油气大量运聚则发生在三叠纪中-晚期和侏罗纪(再埋藏中晚期)。区内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与印支-燕山斯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 标签: 流体包裹体 碳酸盐岩 储层 孔隙成因 演化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