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针对转炉冶炼高碳钢存在的炉底波动较大、低脱磷率、难以控制喷溅等问题,从控制留渣量、对供氧和底吹气体的强度进行调整、控制回磷和终点控制这四方面对转炉冶炼高碳钢工艺进行优化,确保了留渣的数量,杜绝了过氧化渣的存在,从而实现了既留碳又脱磷的双重目标,及时把控了化渣现象和回磷现象,极大地提高了转炉冶炼高碳钢的合格率和通过率。

  • 标签: 转炉冶炼 高碳钢 高拉补吹法 增碳法
  • 简介:水钴矿主要产于非洲,其中的钴部分以氧化状态存在,其处理方法主要是火法和湿法两种工艺,水钴矿的湿法冶金工业上主要采用还原浸出法,浸出酸大都选用硫酸,溶液经除杂处理后铜和钴再制成合适的产品如它们盐类或金属。选择性浸出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通过控制浸出酸度和还原剂用量使水钻矿中的铁基本不浸出,另一种是浸出过程直接除铁,把浸出的铁在浸出阶段就除掉。还有一种浸出方法就是联合浸出,即水钴矿和白合金联合浸出,一个作为氧化剂,一个作为还原剂进行浸出。本文对湿法处理工艺中还原剂种类及用量、酸的用量、浸出时间、温度、工艺流程,选择性浸出等进行阐述。水钴矿浸出过程中铁和钴的影响比较大。怎样控制溶液中主要有价金属钴和铜尽量多的浸出,贱金属尽量不浸出留在浸出渣中.新型还原剂和选择性浸出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 标签: 水钴矿 还原剂 湿法 选择性浸出
  • 简介:针对洗煤机械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常见的洗煤工艺类型,并指出了各工艺的技术优势以及受限条件。基于各工艺中的缺限,对洗煤机械工艺进行了优化和改进,进一步完善了洗煤工艺的流程,加强了对洗煤设备的管理和作业人员的监督,提高了洗煤厂的生产效率,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洗煤厂在进行技术优化与改进时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 标签: 洗煤工艺 常见问题 优化改进 对策研究
  • 简介:采用“硫化除杂——氧化除铁钴——氟化除钙镁——萃取除锌——蒸发结晶”工艺处理粗硫酸镍结晶,可有效地脱除其所携带的杂质金属,实验结果证明:以H2S为硫化剂对硫酸镍溶液进行硫化处理,溶液中铜、砷、铋脱除率大于99.9%;以Cl2为强化氧化剂对硫化后液进行处理,溶液中铁、钴脱除率大于99.9%;以NiF2为添加剂,溶液中Ca2+脱除率98.44%,Mg2+脱除率97.24%;以P204作萃取剂,溶液中的Zn2+萃除率大于99.9%,最终蒸发结晶所得硫酸镍主品位20.03%,纯度98.60%,全流程镍回收率93.51%。

  • 标签: 硫酸镍 提纯 硫化脱杂 氧化脱杂 萃取
  • 简介:冶炼烟气制酸过程中F含量偏高对净化玻璃钢设备、电除雾器极线腐蚀严重,氟含量达到一定值对干吸瓷环填料甚至转化触媒均有影响,给铜冶炼长周期生产带来隐患,贵冶硫酸二系统净化工序采用水玻璃除氟工艺,对净化系统降低F含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标签: 烟气制酸 净化系统 废酸 除氟 水玻璃
  • 简介:介绍了柱塞泵缸体的特点、制造工艺以及在各领域中的应用,重点叙述了双金属柱塞泵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研制轻量化柱塞泵钛/铜合金双金属缸体取代多年所用的钢铜合金双金属缸体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柱塞泵 工艺 双金属缸体
  • 简介:研究了中和后液中碲回收工艺。试验表明,在中和后液中引入砷酸溶液,加入亚硫酸钠还原,中和后液中碲由300mg/L左右降至60mg/L以下,碲沉降率为82.27%,得到的碲粉富集物含碲45%以上,实现了碲的较好回收。

  • 标签: 中和后液 砷酸 富集 回收
  • 简介:转炉留渣法作为一种新型的炼钢工艺,被广泛应用到当前的炼钢工艺发展中,借助其工艺能够提升炼钢技术应用的质量。鉴于此,针对转炉留渣单渣法炼钢工艺试验进行了研究,能够为我国钢铁炼钢工艺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转炉 留渣 单渣法 炼钢工艺 试验
  • 简介:过共析钢高速线材被广泛用于巨型结构、混凝土轨枕,预应力钢丝等领域。通过从钢坯质量控制、轧制控制和冷却控制三个方面对过共析钢高速线材生产工艺进行了浅析,为生产出优异的过共析钢高速线材提供了思路。

  • 标签: 过共析钢 高速线材 生产工艺
  • 简介:由于某贫矿矿石易氧化,矿石中绿泥石、蛇纹石、滑石等含量高泥化现象严重,对浮选指标影响大,严重制约了整体选矿经济效益的提升。试验从工艺结构改进和优化药剂制度两方面人手,改进浮选工艺流程,从而减少二段矿浆循环。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 标签: 贫矿 中矿再磨 节能降耗
  • 简介:依据毛坯特点,零件产量与加工要求,自定刃具,巧妙安排加工工艺,打破传统加工工艺思路,通过创新工艺安排,即保证了加工质量,提高了产量,还降低了操作员难度,可为工艺人员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 标签: 加工工艺 夹具 车床加工
  • 简介:主要介绍江铜集团公司贵溪冶炼厂电解车间冷冻结晶法生产粗硫酸镍工艺的生产情况、影响除镍能力的因素以及提高除镍能力的优化改造。通过设备升级改造、提高能量利用率、余能回收及优化洗缸方式等措施,除镍能力大幅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铜电解 硫酸镍 冷冻法 预冷 优化改造
  • 简介:某铜矿含铜0.58%,并含有0.0085%的钴,钴主要赋存于毒砂中,属含砷难处理矿石。针对该铜矿的矿石性质特点,试验采用铜钴依次优先浮选工艺回收铜和钴,解决了铜精矿含砷高的问题,获得了合格铜精矿。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铜品位26.03%、含砷0.30%、铜回收率96.19%的铜精矿以及钴品位0.26%、含砷7.45%、钴回收率40.38%的钴精矿。

  • 标签: 含钴铜矿 含砷 优先浮选 降砷 回收钴
  • 简介:阐述了从高氯盐碱性废水中降解COD的新工艺,采取含氯盐的稀贵金属提取后的低浓度含碲酸性废水进行中和还原、得到高品位粗碲粉、约50%以上COD得到快速降解,为了最大限度地降解COD,添加三氯化铁,同时采用石灰调pH至到最佳到5~6,采用臭氧仪产生臭氧氧化降解COD,氧化后液,添加适量双氧水,直到COD得到充分降解。本工艺最大特点是以废治废,对复杂含少量有机物的高盐废水迅速降解COD有一定参考价值,符合当今湿法冶炼工艺处理环保要求,该工艺碲回收率可保证95%以上,对从低浓度提取有价稀贵元素有一定借鉴作用。

  • 标签: 高氯盐碱性废水 粗碲粉 COD快速降解 仪器氧化 深度降解
  • 简介:详细介绍了被称之为“第三代炼铁技术”的ITmk3工艺,也是目前唯一工业化的转底炉煤基炼铁工艺,对其发展过程、流程、工艺特点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详细分析。

  • 标签: 转底炉 ITMK3 粒铁
  • 简介:采用金相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和统计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成品退火工艺对Φ5mmTP2内螺纹铜管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Φ5mmTP2内螺纹铜管退火温度为470~480℃时,铜管组织细小、均匀,同时能获得较高塑性和较高强度;490~500℃时,铜管晶粒尺寸、力学性能波动大;510~520℃时,铜管组织易粗大。Φ5mmTP2内螺纹铜管在470℃退火时,晶粒尺寸随退火时间的规律变化为d=0.0008t3-0.062t^2+1.7t-1.3,保温21min时,铜管再结晶基本完成,保温时间为28~31min时,铜管组织状态和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 标签: 内螺纹铜管 成品退火 组织 延伸率 抗拉强度
  • 简介:针对铝型材单镍盐系列产品存在电泳着色稳定性差、成品率低等问题,某厂利用生产现场试验分析了产生色差缺陷的各种因素,最终确定了导电杆打磨质量差、钾钠铵离子浓度超标和5^#水洗槽的水洗温度与时间设置不合理是产生暗纹色差的主要因素。通过改进上架打磨质量、控制钾钠铵离子浓度不超过20×10^-6、控制水洗温度为30℃、水洗时间为3~5s等措施,着色成品率达到了95%以上,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单镍盐 电泳着色 成品率 暗纹色差
  • 简介:基于大直径6082铝合金圆铸锭在熔铸过程中容易产生气孔、疏松和晶粒粗大等熔铸缺陷,在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优化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合适的铸造方法、合理的熔体处理方法以及晶粒细化方法,并合理搭配铸造速度、铸造温度和冷却强度三大铸造工艺参数,实现了生产符合后续挤压工艺要求的高品质Φ605mm6082铝合金圆铸锭的目的。

  • 标签: 6082铝合金 大直径 圆铸锭 热顶铸造工艺
  • 简介:针对镍铜环集烟气镁法脱硫液中富含硫酸镁的现状,开展了以脱硫液为原料生产硫酸镁的技术研究,经过硫酸镁除杂、结晶技术的试验,选用的硫化钠除杂药剂能有效去除脱硫液中的重金属。确定了“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回收硫酸镁的工艺技术,充分了利用脱硫尾液,“变废为宝”、清液循环利用、减少了废水排量,达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之目的,取得了经济和环保效益的双赢。

  • 标签: 镍铜环保集气 脱硫液 硫酸镁工艺 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