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欧盟通过“地平线2020”计划出资700万欧元,资助开发从工业废弃物中提取钪(Sc)等稀土元素的技术,并已利用离子液体从铝土矿渣中成功回收稀土元素。此名为SCALE的项目以产业化为导向,研究团队来自希腊、德国、瑞典、匈牙利等10个国家的18家机构,包括10家公司和8家学术研究机构,涵盖了钪的整个价值链过程。

  • 标签: 稀土元素 离子液体 回收 矿渣 利用 欧盟
  • 简介:马荣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冶金学家,我国湿法冶金的学术带头人、萃取冶金的创始人、优秀环境科学工作者及大洋矿产资源的研究先驱。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1955—1958年于原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查理大学及斯洛伐克Kosiee工业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

  • 标签: 冶金学 捷克斯洛伐克 院士 大洋矿产资源 东北大学 高级工程师
  • 简介: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阿尔法国际空间反物质深测计划总负责人丁肇中教授,1998年10月23日自欧洲核子研究机构粒子物理实验室所在地日内瓦致函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他在信中向路甬祥院长介绍和评价了中国科学家对阿尔法磁谱仪做出的贡献。

  • 标签: 磁谱仪 中国科学家 阿尔法 丁肇中 诺贝尔物理学奖 路甬祥
  • 简介:"矿化1t二氧化碳,能够产出140kW·h电能,同时产出1.91t、价值人民币2000元到3000元的碳酸氢钠。"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介绍说,其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利用二氧化碳直接发电的新矿化反应及化学原理。这是国际上首次开发出二氧化碳矿化发电的CMFC(二氧化碳矿化燃料电池)新方法和技术,攻克了将二氧化碳作为潜在低位能源来直接发电的世界性难题。

  • 标签: 二氧化碳 发电技术 碳矿化 科学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研发
  • 简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通过在负极中采用微细管结构的材料,可将锂离子充电电池的功率密度提高数十倍。负极采用的材料是“结晶性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多孔材料”。其结构由直径SNMP左右的微细管规则地排列而成,通过这种微细管,不仅锂离子与电解液能够容易地流向电极内部,而且还具有增大锂离子吸附的表面面积的作用。由此,在维持与现有锂离子充电电池相同的能量密度的同时,还可提高功率密度。

  • 标签: 纳米多孔材料 锂离子电池 高功率密度 负极材料 日本科学家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