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建立了含相变材料双层玻璃窗的光热传输模型,考虑相变材料和玻璃半透明特性,采用有限差分求解方程。在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准确的基础上,分析了相变材料的融化温度对含相变材料双层玻璃窗光热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建立的模型可模拟相变材料双层玻璃窗的光热传输过程;随融化温度升高,含相变材料双层玻璃窗温度衰减因子则逐渐增大,相变材料融化时间延后,相变材料呈液态的时间变短,但温度滞后值、热流密度和太阳透射能则呈不规则变化。

  • 标签: 双层玻璃窗 相变材料 光热性能 光学性能
  • 简介:对某一参数的节段式多级泵导叶进行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传统的径向导叶(正、反导叶)与空间导叶对泵性能的影响并进行试验验证。以通用CFD软件NUMECA为计算平台,分别对叶轮加径向导叶及空间导叶流场进行分析,发现空间导叶在大流量区容易获得较好性能,但在小流量区损失较大,扬程曲线容易出现驼峰。在小流量区径向导叶性能要优于空间导叶。

  • 标签: 径向导叶 空间导叶 效率 曲线形状
  • 简介:有机朗肯循环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和余热驱动,是回收余热、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好途径。有机朗肯循环可与喷射制冷循环结合,可同时提供电能和冷量。喷射器内部流体的不可逆混合引起的能量损失,是该系统最大部分的能量损失。着眼喷射器内部流场分布和机理,分析工作参数和几何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以优化喷射器设计,减小系统能量损失,提高带有喷射器的有机朗肯循环复合系统的效率和节能潜力。结果显示,提高引射压力和出口压力会导致喷射器内部更多能量损失,制约整体系统的性能;在给定工况下,可通过钝化喷嘴内壁面、喷嘴处于最佳位置使喷射器达到最大喷射系数、最优性能,和最小的能量损失。

  • 标签: 有机朗肯循环 喷射制冷 冷电联产 喷射器
  • 简介:构建表面积为1.50m×1.50m的小型实验用盐梯度太阳池,并与平板太阳能集热器配合使用,分别对普通太阳池和集热增强型太阳池进行了储热、放热实验。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单独盐梯度太阳池的放热量为3.5×103kJ,热效率为13.6%;集热增强型太阳池放热量可以达到4.8×103kJ,且热效率增至28.1%。另外后者下对流层温度最高可提升10℃以上,从而证明太阳能集热器可以有效提高太阳池热效率,增加下对流层储热量。此外,考虑了放热过程换热器对太阳池下对流层的扰动,对比实验前后的溶液浓度,可以看出实验后太阳池盐度曲线合理,非对流层呈良好梯度分布,太阳池稳定性并未遭到破坏。

  • 标签: 太阳池 集热器 放热 热效率 稳定性
  • 简介:发动机舱元组件热防护设计与分析是某型组合循环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之一。首先提出元组件防热布置方案,同时辅以冷却空气主动热防护,根据某型组合发动机空油换热器实际情况,设置不同冷气质量流量,对某型组合发动机舱内喷口油源泵、燃油分布器、增压泵、燃油泵、喷口控制装置、作动筒进行热防护设计。在此基础上,运用商用软件FLUENT,进行了发动机舱及其元组件气动热力性能数值模拟研究。考虑辐射换热,研究冷却空气流量对舱内各元组件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辐射换热对发动机舱内各元组件表面温度分布影响很大;冷却空气能有效降低元组件壁面整体温度水平,但对壁面最高温度的降低效果有限,在通入最大冷气流量时,各元组件壁面最高温度降低了2%~8%,但仍远超工作要求;在当前的结构布置下,仅在发动机舱内通入有限流量冷却空气方案并不能够满足元组件的热防护需求,需要对发动机舱采取进一步的热防护措施。

  • 标签: 发动机舱 元组件 热防护 设计与分析
  • 简介:为研究换热表面上涡流发生器的流动参数和结构参量对析晶污垢的影响,并比较各类参数的关联程度。通过数值计算的方式,得出在不同入口速度、壁面温度和工质质量浓度下污垢热阻的变化情况。并得出在不同楞长、排列间距和半径下污垢热阻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灰色关联原理分析三个流动参数和三个结构参数与污垢热阻的关联程度。经分析其中两种流动参数对污垢热阻的影响高于所研究的结构参数的影响,但污垢热阻与楞长的关联度高于工质质量浓度的关联度。

  • 标签: 涡流发生器 流动工况 结构参数 灰色关联 数值模拟
  • 简介:针对PV/T的研究主要以实验方法为主缺乏理论依据的问题,利用管道液体对流传热理论,对PV/T水冷装置的热吸收能力和传热时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了流速对装置性能的影响。通过设计U型管水冷PV/T进行模型实验,表明了在功能方面,PV/T既可以实现太阳能的热利用,也可以降低组件温度,从而提高光伏发电效率。在性能方面,PV/T的热吸收能力受流速的影响很大,需要平衡热吸收能力与水泵驱动功率之间的矛盾。

  • 标签: PV/T系统 对流传热系数 综合效率
  • 简介:为确定铁基载氧体化学链热解实验系统的输送管路中,高温态铁基载氧体与炭黑混合物流动过程可能存在的副反应,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分别及混合后与炭黑的化学反应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炭黑与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的反应开始温度分别为520.0、653.0、667.0℃;炭黑与铁基载氧体混合物的反应中,氧化铁起到主要的作用,最大失重速度为0.290mg/min,温度在731.8℃,因此,不同态铁基载氧体与炭黑混合输运时,混合物温度需低于520.0℃,并降低氧化铁的残余比例。

  • 标签: 炭黑 载氧体 热重分析 反应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