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自人的意识形态成为一种观看世界的手段后,人类便不断的改变着观看世界的方式,也由于意识对工具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绘画与文字,数字计算机技术以及多媒体的应用。通过媒介所形成的具有时代性文化载体从而面向大众消费人群,也正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视觉文化向大众消费转型的一次具有变革意义的历史时期。诚然视觉文化中包括影像文化,自摄影术发明到应用再到数码影像的产生,在现代科技的作用下,这种为表现客观而形成的艺术形式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图像从技术到文化的崛起,更具体地说是指文化从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向日益摄影化、动态化的图像的转变,特别是影视作为情感主义中心的表现。

  • 标签: 60年代影像文化,现代科技,技术语言,情感主义
  • 简介:摘要: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在中国现实主义油画有着里程牌的意义。在今天来看,《西藏组画》在中国美术史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扎实的造型能力和油画技法以及对藏民生活纯朴的表达。陈丹青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摆脱了前苏联油画的影响,1980创作了无主题性的《西藏组画》,看似无主题,实则反应了作者对文革时期美术创作被“工具化”、“主题化”的反感,并尝试突破这一道的枷锁,把中国油画创作从政治情节和主题化中解放出来。

  • 标签: 现实主义 陈丹青 《西藏组画》
  • 简介:摘要:暴雨作为广西富川县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往往会引发洪涝、泥石流、水土流失等灾害,造成农作物被淹、堤防溃决等重大经济财产损失,甚至出现人员伤亡。由此造成的影响及损失越来越不容忽视。本文利用 1989-2018富川县逐月暴雨日数统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富川县暴雨特征,结果表明: 1989-2018富川县年平均出现暴雨日数 4.9次,并出现了 3个偏多时期及 1个偏少时期,大暴雨日数的际变化相对平缓,年平均出现大暴雨 1.1次。暴雨及大暴雨日数有弱的增加趋势,但不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 0.476d/10a及 0.085d/10a。全年各个月份均出现过暴雨天气过程,其中 5月和 6月出现暴雨次数最多,分别占到全年总暴雨日数的 29.1%与 14.9%。大暴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5-8月份, 6月份大暴雨最为集中,占到 43.8%,而 10月、 12月、 1月、 2月与 3月均未出现大暴雨过程。

  • 标签: 富川县 暴雨日数 气候特征 防御
  • 简介:摘要: 本文利用云南省1981-2010降水资料,研究了云南夏季(6月至8月)旱涝时空变化特征。根据30降水标准化距平,标定典型旱涝。总体来说,1980以来,夏季旱涝有更频繁发生的趋势,东、西部和东南部地区为云南省全省旱涝多发区。再利用合成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对比分析典型旱涝例500hPa高度场,850hPa风场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关系,反映了在具有强冷空气活动环流背景下,容易形成强降水形势; 旱年则相反,南海副高偏强,不利于冷空气南下; 印度到孟加拉湾的低值区在发展,低纬热带低值系统向高层伸展,意味着湿润的水汽层变得浅薄,上升运动不显著,这些都是不利于云南降水的环流形势。从500hPa高度场与云南地区降水场关系来看,云贵高原,西西伯利亚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00hPa位势高度场与云南降水相关程度大。850hPa风场中高纬地区,低纬地区太平洋地区风场相关程度较大。通过研究,初步分析夏季旱涝的分布特点和成因,为今后的研究以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云南地区 夏季旱涝 合成分析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1991-2022耿马县的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探测数据,采用常规的线性趋势法对近30耿马县气候变化特征展开分析,研究发现耿马县的气候变化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征,了解耿马县近30气候变化特征,有助于制定适应性措施和保护生态环境。

  • 标签: 耿马县 气候变化 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米东区气象局1990~2019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值等方法,对近30米东区极端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9米东区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只是气候倾向率有一定差异。另外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只是气候倾向率不尽相同,且年代际差异变化特征显著。三者波动变化中,以极端最高气温的波动幅度最大,平均气温的变化稳定性要比极端最高气温稳定,极端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要高于平均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的增温幅度。

  • 标签: 平均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1990-2019西藏拉萨市的气温观测资料,对近30来拉萨市的极端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拉萨市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呈上升变化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是0.623℃/10a、0.42℃/10a、0.682℃/10a;拉萨市月平均极端最高气温最大值主要集中出现于5-8月,峰值发生于6月份,极端最高气温月平均值为27.7℃,月最大值为30.8℃;每年中的1-6月平均极端最高温度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上升的趋势较为显著,从6-12月月平均极端最高温度则呈递减趋势月平均极端最低气温最小值大多数集中出现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最冷月为1月份,月极端最低气温处于-14.6~-8.1之间,月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值为-11.5℃;拉萨市逐月平均极端最低温度呈现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分布态势,即每年中的1-7月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不断上升,从7-12月月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不断下降。

  • 标签: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变化趋势 拉萨市
  •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河津市1990~2019逐日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对河津市霜冻灾害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津市初霜冻日期主要集中出现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这段时间,将近是总次数的90%,且初霜冻日呈现出推迟的趋势;终霜冻出现日期主要集中在2月下旬到3月中旬这段时间,将近是总次数的70%,且终霜日期呈现出提前的趋势;河津市平均无霜期整体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变化倾向率为4.674d/10a,增加趋势较为显著。

  • 标签: 初霜冻 终霜冻 无霜期 河津市
  • 简介:摘要:地温对农业生产影响非常大,为全面掌握平鲁区近年来地温变化特征,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以平鲁区1991-2020地温观测资料为依据,利用M-K突变检测等气候诊断方法分析平鲁区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气象局 1990-201930的平均气温、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的观测资料,通过常规的线性趋势法对该地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驻马店市近 30平均温度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 0.251℃/10a;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平均值分别为 15.8℃、 26.6℃、 16.1℃、 3.4℃;四季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分别为 0.662℃/10a、 0.117℃/10a、 0.159℃/10a、 0.066℃/10a,增温幅度最大季节为春季。降水量整体上呈现略微增加的变化趋势,降水气候倾向率是 0.634mm/10a;多雨期处于 5-10月份,该时间段占降水总量的 80.8%;春、夏、秋、冬四季平均降水量分别占降水总量的 21.14%、 50.14%、 21.37%、 7.34%。

  • 标签: 驻马店市 气温 降水 日照 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彭州市国家观测站1991-2020的日照数据资料,分析了彭州市日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来,彭州市春季和夏季日照时数较高, 年平均日照时数接近于四川盆地平均日照时数(1000h)。

  • 标签: 日照 彭州市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加剧变暖,各地区气候均发生异常变化,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多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通运输及工农业生产。强降水作为全球发生频率较高的气象灾害之一,由此造成的影响也相当严峻。基于此,本文选取高安市作为研究区域,整理与统计1991-2020该地区短时强降水出现频次,最大小时降水量等资料,重点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计距平等方法分析了高安市强降水天气特征。

  • 标签: 强降水 气候特征 气候倾向率 高安市
  • 简介:摘要:利用民航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收集的数据以及人工观测资料,对温州机场近30(1991-2020)的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暴雨日及暴雨量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及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以期为温州机场进行暴雨预报及暴雨防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标签: 温州机场,暴雨,统计特征,热带气旋
  • 简介:摘要:本文处理分析了温泉县国家基本站近30积温的变化趋势。表明近 30 年来,温泉县国家基本站≥0℃日均温初日提前明显,提前了10天,终日延迟不明显,持续日数延长约12d,≥0℃积温后10比前10增加149.64℃ ,该研究可为当地掌握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调整农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积温 农业 气候倾向率 变化趋势 博州温泉县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20208月30日彭州市发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其发生原因及影响。

  • 标签: 彭州市 大暴雨 天气过程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选取安徽省滁州市气象局1991-2020逐月0cm、5cm、10cm、20cm、40cm地温观测资料,对滁州市近30来的深层地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滁州市近30来0cm、5cm、10cm、20cm、40cm地温均呈现出上升变化趋势,其增加速率分别是0.51℃/10a、0.347℃/10a、0.366℃/10a、0.384℃/10a、0.517℃/10a; 滁州市0cm、5cm、10cm、20cm、40cm地温年平均值分别为18.0℃、17.5℃、17.5℃、17.5℃、17.3℃。滁州市0cm地温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个季节均呈增加变化趋势;5cm、10cm、20cm、40cm各层地温春季、夏季、秋季三个季节呈升温变化趋势,冬季呈降低趋势。滁州市0cm、5cm、10cm、20cm、40cm各层地温均呈开口朝下的“抛物线”态势,主要表现为“单峰型”, 0cm、5cm、10cm地温高峰月均出现在7月,20cm、40cm地温高峰月出现在8月。

  • 标签: 滁州市 地温 变化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利用阿拉尔国家基本 气象站 1990—2019的气温观测资料,对近 30来阿拉尔市的极端 最高、最低 温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 30阿拉尔市平均气温呈上升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 0.204℃/10a。特别是近五( 2015—2019)增暖趋势显著,特别容易引发极端异常气候事件的发生 。极端最高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气候倾向率为 0.519℃/10a;极端最高温度最大值为 40.3℃( 2017),极端最高温度最小值为 35.5℃( 1991); 月平均极端最高气温最大值大都集中发生于夏季(6—8月),最大值发生于 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月平均值为 37.5℃。 1—7月平均极端最高温度表现为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上升的趋势较为显著,从 7—12月月平均极端最高温度则呈递减趋势。阿拉尔市的极端最低气温整体上呈下降的波动 变化趋势,平均每 10极端最低温度减少约 0.734℃。极端最低温度的气候平均值为 -19.0℃,最大值为 -15.3℃( 1990),最小值为 -25.4℃( 2008)。平均极端最低温度最小值主要集中出现在冬季( 12月至次年 2月),最冷月为 1月份,月极端最低气温处于 -25.4—-14.8之间,月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值为 -18.8℃。

  • 标签: 阿拉尔市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选用福建长乐机场1998~2021机场跑道自动观测系统中的每分钟风速数据信息,选择统计学方法分析长乐机场大风天气的际、月季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998~2021福建长乐机场大风日数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气候变化倾向率为-7.2d/10a,下降趋势较为显著;1998~2021长乐机场年内大风日数呈现出多峰型变化特征,年内大风日数主要出现在7~11月份,占年内大风日数的70.2%;长乐机场年内大风主要出现在秋季,占年内大风日数的49.4%,其次是夏季,占23.1%,冬季和春季大风日数相对较少,分别占17.6%、9.9%。

  • 标签: 长乐机场   大风日数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近地面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等等相关资料对20215月30日长治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长治市局地性强对流过程发生在较弱的大气环流形势下,中高层的干冷空气侵入和低层暖脊的发展增强了不稳定性,积聚了不稳定能量,边界层偏东冷空气和偏南暖空气的辐合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在多单体风暴传播过程中回波伸展高度较高、组织性较好,移动速度较快,造成了时间较短、影响区域较小的冰雹、雷暴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天气。此次天气过程中卫星可见光云图上具备显著的对流天气特征,有多个反照率大值中心东西向排成一列,呈现多单体风暴结构,辐合线正好位于各单体的南侧,辐合线附近的上升气流使得对流加强。

  • 标签: 强对流天气 环流形势 不稳定能量 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