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根据GB50074-2014《石油库设计规范》和SH/T3103—2009(石油化工中心化验室设计规范》,结合目前石油销售企业质检室现状,从质检室的选址、布局功能、水电气路、通风系统、试验台面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质检室的设计要点和一些注意事项,为质检室设计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成品油 销售企业 质检室 设计 要点
  • 简介:为达到控制成品油在进、销、储运过程中质量衰减的目的,分析了轻组分蒸发、氧化、水杂、容器污染或混油等因素在这全过程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情况,提出了低温储存,减少气体空间、尽可能密闭储存,减少铜等金属与油品的接触,定期检查罐底和清罐、定期对油品质量进行抽检、不同品种油品实行专罐专泵以及排查和优化输油工艺,避免串油等确保油品质量的措施,同时提出了细化保证油品质量的相关制度和流程、注重油品质量检验过程的控制、加强输油混油回掺管理、强化油品质量抽检、开展油品质量风险排查以及加强油品质检队伍建设的建议。

  • 标签: 成品油 质量 过程 管理 控制
  • 简介:为评估成品油输油管道安全状态,制定合理的维修维护计划和管理措施,以某成品油输油管道的检测数据为例,分析了该管道金属损失点沿管道里程和焊缝的分布规律,评估了管道当前剩余强度,预测了管道未来完整性状态,提出了缺隐点维修响应计划和再检测时间。结果表明:该管道检测里程5.9~6.1km之间存在外部金属损失聚集现象,5处金属损失点应立即修复,80处金属损失点需在5年内完成修复,建议再次检测周期为5年,最迟不超过8年。

  • 标签: 成品油 输油管道 内检测 缺陷 评价 维修
  • 简介:以中国石化安徽二期成品油管道为例,依据成品油管道水力特性和顺序输送理论,对安徽二期成品油管道各管段油品流动和受力情况等数据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总结出适合各管段的水力计算公式,为配泵和高效节能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成品油 管道 顺序输送 临界流量 水力计算 分析
  • 简介:在介绍了聚类和离群点挖掘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管道运行中采集的大量数据建立基于聚类的离群点挖掘模型,实现了对管道泄漏的快速检测、预警,避免了以往泄漏误报及反复报多、效率低、依靠人工核实,主观性强的弊端,提高了检测精度和效率,为成品油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 标签: 成品油 输油管道 泄漏 监测 离群点挖掘技术 应用
  • 简介:针对目前成品油码头油气回收的现状和相关政策规范不健全以及船舶的配套设施不完善、老旧码头条件限制、相关经验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一是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学习总结试点经验;二是码头油气回收可采用“冷凝十吸附”或“膜+吸附”等复合工艺提高处理效率;三是积极推动相关标准规范尽快出台;四是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

  • 标签: 成品油 码头 油气回收 现状 问题 对策
  • 简介:在分别对华东、华北、西北地区6座油库排水系统调研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指出部分油库初期污染雨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清污分流系统运行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和隐患问题。强调减少油污水的产生是油库污水达标排放的根本途径,并提出了微污染雨水通过三级隔油沉绽处理,油库完善截污纳管以及提升污水检测能力等建议。

  • 标签: 石油库 污水处理 系统 问题 对策
  • 简介:针对成品油长输管道输送过程中存在的瞬态水击现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SPS数值模拟软件,动态模拟了三种不同水力瞬变工况下成品油长输管道系统内压力波动的情况。结果表明:单台泵站失效30min后,首站最大水击压头达12.2MPa左右;2台泵站同时失效30min后,首站最大水击压力达17.2MPa,远超过设计压力,会造成对管道的破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预防措施,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标签: 成品油 输送管道 水击现象 研究 预防 措施
  • 简介:分析了长输成品油管道混油产生的途径,初始混油,流速和压力变化形成的混油,油品黏度差形成的混油和停输时产生的混油,介绍了控制混油量的主要措施:合理安排油品输送顺序,合理切割混油的方式,优化输送过程,优化输油站场工艺流程和提高管道操作人员技能;说明了混油回掺量的计算、回掺经验及实例和应特别重视的事项。对管控成品油管输混油具有参考作用。

  • 标签: 成品油 管道 输送 混油 控制 措施
  • 简介:在介绍了现有车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成品油销售企业的战略转型,就成品油销售企业如何在车联网商业模式中的定位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基于O2O方式建设围绕车主服务的CRM(客户关系管理)和DMS(供应商渠道管理)的大数据营销综合服务平台的中石化新业务的整体规划的思路。

  • 标签: 成品油销售企业 车联网 大数据 综合服务平台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