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在创伤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8例创伤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HAMA以及HDMA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改善创伤骨折的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创伤性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髁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截断尺骨鹰嘴入路暴露,交叉克氏针结合“Y”形钢板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2010年收治21例肱骨髁间、髁粉碎性骨折病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74岁,平均45.5岁;右侧11例,左侧10例;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4例;车祸8例,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6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年,平均2年。21例均骨愈合,无明显肘内、外翻畸形。4例延迟愈合,经二期切开同种异体骨或者自体骨植骨,均骨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按casseban评分系统评分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肱骨髁间、髁粉碎性骨折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充分暴露骨折端情况,视野清楚,有助于术中复位固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肱骨髁间、髁粉碎性骨折手术入路。

  • 标签: 肱骨髁间 髁上粉碎性骨折 尺骨鹰嘴 克氏针 &ldquo Y&rdquo 形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髁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截断尺骨鹰嘴入路暴露,交叉克氏针结合“Y”形钢板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2010年收治21例肱骨髁间、髁粉碎性骨折病例,男16例,女5例;年龄17—74岁,平均45.5岁;右侧11例,左侧10例;新鲜骨折17例,陈旧性骨折4例;车祸8例,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6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3年,平均2年。21例均骨愈合,无明显肘内、外翻畸形。4例延迟愈合,经二期切开同种异体骨或者自体骨植骨,均骨愈合。术后肘关节功能按casseban评分系统评分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肱骨髁间、髁粉碎性骨折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可充分暴露骨折端情况,视野清楚,有助于术中复位固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肱骨髁间、髁粉碎性骨折手术入路。

  • 标签: 肱骨髁间 髁上粉碎性骨折 尺骨鹰嘴 克氏针 &ldquo Y&rdquo 形钢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交叉克氏针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移位儿童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移位肱骨骨折患儿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7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6.49%,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0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9.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骨折,可以明显促进患儿肘关节功能康复,降低患儿创伤,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 标签: 交叉克氏针 可吸收线张力 内固定 儿童肱骨踝上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新型解剖型设计的垂直双钢板与平行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平行双钢板固定和垂直双钢板固定。观察两组肘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屈伸度、前臂旋转活动度、Mayo肘关节评分及肘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行钢板组尺神经损伤明显高于垂直双钢板组(10.81%vs2.70%)(P<0.05);两组肘关节僵硬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vs8.11%)(P>0.05)。结论解剖型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能有效恢复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应根据骨折的形态、个体情况综合分析后,选择适合的内固定方式,提高手术安全

  • 标签: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内固定术 肘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创伤骨折患者,对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检查,行三维重建技术,并对比X线片诊断结果。结果X线骨折检出率74.3%(101/136),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出率98.5%(134/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骨折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可清楚显示骨折粉碎和移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创伤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肱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对比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肱骨骨折患者58例进行回顾分析研究,将5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固定,实验组采取闭合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固定,对比闭合复位内固定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效果。结果为两组患者实施Flynn肘关节功能评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无较大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则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从而可知闭合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固定的安全更高,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小儿肱骨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内固定克氏针治疗,与开放复位内固定克氏针治疗效果对比无差异,但是闭合复位内固定克氏针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降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治疗的安全,同时闭合复位内固定克氏针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内固定克氏针 开放复位内固定克氏针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肱骨骨折手法整复和外固定治愈率,降低并发症。方法自1996年3月~2004年3月采用“拔伸牵引旋转捺正前顶后拉屈肘”方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或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对156例肱骨骨折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5年,优101例,对位良好,伸屈功能正常,无肘内翻;良45例,对位1/2以上,伸屈范围较正常小于30°内;差10例,伸屈范围较正常小于30°以上或肘内翻15°以上,发生率3.7%,优良率达93.6%。结论该手法整复和外固定的治疗方法安全可靠,疗效好且并发症发生率少。

  • 标签: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骨科固定肘内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脑中心疝的发生原因、临床诊断和有效的治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胰腺炎(TP)是继发于胰腺损伤的一种急性非感染炎症。TP在胰腺损伤后可因镇痛剂或其他器官损伤掩盖症状,早期诊断困难,易漏诊或误诊,后期易继发感染胰腺坏死(IPN)。目前,TP治疗提倡阶梯式治疗策略,以微创外科为指导,兼顾多发伤救治、炎症控制、感染坏死清除等原则,贯穿胰腺损伤及IPN处理这两个重要环节。

  • 标签: 胰腺炎 创伤性胰腺炎 感染胰腺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闭合损伤致肠道穿孔X检查误诊原因分析、探讨,达到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及时影像诊断意见。结论1、外伤小肠穿孔误诊原因多为对间位肠管不认识、穿孔时间延迟、穿孔较小、穿孔被阻塞、溢出少量气体进入肠系膜隐窝、穿孔段肠道无气、少气、穿孔肠管位于腹膜后、检查方法不当等。2、肠穿孔X线表现腹部站立位表现为膈下见粗线状、新月状游离气影;左侧卧位右侧腹壁可见宽带状游离气影;仰卧位CT检查游离气影位于前胸壁后下方。3、影像检查阴性患者,不能排除腹腔脏器穿孔可能,影像报告必须注明结合临床随诊。

  • 标签: 肠穿孔 膈下游离气体 肌卫 肌紧张[中图分类号]R81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1)8-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患者引发脂蛋白(a)异常升高的原因。方法对我院外科住院部的80例创伤患者进行脂蛋(a)、血脂项目和心肌项目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创伤患者中有22例患者在血脂项目和心肌项目结果正常而脂蛋白(a)却异常升高。结论非心脑血管疾病的创伤患者脂蛋白(a)异常升高的原因,可能与机体发生的应激反应有关。

  • 标签: 脂蛋白a 创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