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其与睡眠相关呼吸指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至9月于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OSA患者为OSA组(126例);通过广告招募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OSA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92名)。所有被试均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结果(1)OSA组MOCA总分及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功能、记忆力得分[分别为(23±4)分、(2.0±1.7)分、(5.4±1.0)分、(2.7±0.6)分、(2.6±1.4)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5±4)分、(2.9±1.5)分、(5.7±0.7)分、(2.9±0.3)分、(3.0±1.4)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相关分析显示,OSA组的MOCA得分与受教育年限(r=0.585,P<0.001)、平均血氧饱和度(r=0.207,P=0.020)呈正相关,与年龄(r=-0.564,P<0.001)、总卧床时间(TIB)(r=-0.205,P=0.021)呈负相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不相关(r=-0.006,P=0.949)。(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4.133,P<0.001)、受教育年限(t=4.001,P<0.001)及平均血氧饱和度(t=2.036,P=0.044)是OSA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OSA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夜间缺氧越严重,认知功能受损可能越明显,但其受损程度与AHI无关。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认知功能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睡眠脑电慢波活动(SWA)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中心以打鼾为主诉并完成整夜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46例,年龄(55.3±5.2)岁;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4组:单纯打鼾组(AHI<5次/h)、轻度OSA组(5次/h≤AHI<15次/h)、中度OSA组(15次/h≤AHI<30次/h)、重度OSA组(AHI≥30次/h),分别在整夜睡眠期、非快速眼动(NREM)期和快速眼动(REM)期中,先比较各组间5个频带的绝对脑电能量;然后比较4组SWA的相对值在NREM周期的分布;并进一步分析所有受试者中SWA与AHI及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整夜睡眠期、NREM期和REM期,中度和重度OSA组的SWA均低于轻度OSA和单纯打鼾组[整夜睡眠期:(120.3±49.4)、(125.6±65.5)比(147.1±68.3)、(163.1±66.7)μV2,NREM期:(143.9±60.0)、(146.6±77.1)比(173.6±79.8)、(193.7±82.4)μV2,REM期:(39.9±14.7)、(41.4±13.1)比(48.4±20.8)、(52.6±21.7)μV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第1个NREM周期到第4个NREM周期,各组的SWA相对值均呈减小趋势。单纯打鼾组、轻度及中度OSA组4个NREM周期间的相对SW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重度OSA组在4个NREM周期的相对SWA分别为(156.5±0.5)%、(149.6±±0.4)%、(135.1±0.4)%、(121.7±0.4)%(P=0.053);在第4个NREM周期,重度OSA组的相对SWA高于轻度OSA组[(85.5±0.3)%比(121.7±0.4)%](P=0.004);第1个NREM周期SWA与ESS评分负相关(r=-0.239,P=0.043),整夜SWA、NREM期SWA、REM期SWA及4个NREM周期SWA与AHI均无相关性(r=-0.095、-0.092、-0.174、-0.161、-0.089、-0.024、-0.115,均P>0.05)。结论OSA患者的SWA有内在稳定性,且与患者的日间嗜睡程度有关,是评估OSA患者日间嗜睡程度的潜在指标;SWA作为睡眠质量评价指标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动态分析,关注其周期性变化。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多导睡眠描记术 睡眠,慢波 横断面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使用Ⅲ型便携式睡眠监测仪(PM)进行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HSAT)对稳定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睡眠呼吸障碍(SDB)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睡眠中心的76例CHF患者,年龄(57.0±16.9)岁,其中男61例,女15例。先用Ⅲ型PM进行整夜无人值守的HSAT,1周内在睡眠中心同步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和实验室便携式睡眠监测(in-lab PM)。评估三种方法所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指数(OAI)、中枢型睡眠呼吸暂停指数(CAI)的一致性,计算Ⅲ型PM诊断SDB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完成HSAT、in-lab PM、PSG的患者分别为65、63和65例。HSAT、in-lab PM的AHI[M(Q1,Q3)]分别为26.1 (10.9,40.1)、27.9 (11.3,43.2)次/h,与PSG的AHI[29.0 (10.2,4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SAT与PSG的AHI、OAI、CA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2、0.903、0.831,均P<0.05),平均差值分别为3.1、0.8、1.2次/h,一致性区间分别为-15.2~21.4、-9.7~11.3、-10.9~13.2次/h。与PSG相比,AHI≥5次/h时,HSAT诊断SDB敏感度为94.6%,特异度为75.0%。以PSG作为金标准,HSAT诊断陈-施呼吸(CSR)的敏感度为96.4%,特异度为97.2%。结论Ⅲ型PM对CHF患者的SDB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呼吸暂停 心力衰竭 便携式睡眠监测仪 诊断试验
  • 简介:摘要呼吸暂停轻则影响睡眠质量,重则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对患者呼吸暂停进行监测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防护性措施。本文从专利申请量的角度出发,分析呼吸暂停监测相关技术的整体情况和热点、难点。

  • 标签: 呼吸机 专利分析 呼吸暂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熊海林 欧琼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科,广州 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睡眠中心,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以独特的间歇性低氧、睡眠紊乱为病理生理表现,从动物实验到流行病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不同程度阐明了OSA与常见慢性病的关联。多项回顾性或前瞻性队列研究探讨了OSA与肿瘤的共患关系,包括OSA患者中的肿瘤发病率、肿瘤患者中的OSA患病率以及OSA患者中的肿瘤死亡率,各项研究结果不一。多项研究显示OSA严重程度与肿瘤死亡率有关联,但二者的患病关系以及OSA与何种类型肿瘤关联尚不清楚。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以来,疾病诊疗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诊疗方式在疫情期间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由传统的门诊诊疗转变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远程诊疗,各大睡眠中心的诊疗能力不减反增。但伴随着诊疗模式的变化,隐私、数据安全、医保政策等相关问题也应运而生。疫情常态化下,远程医疗既创造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 标签: 睡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睡眠呼吸障碍 远程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Ⅲ型便携式睡眠监测仪进行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HSA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合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8年1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睡眠中心,疑诊OSA的慢阻肺患者共75例,依次进行经Ⅲ型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的HSAT和在睡眠实验室进行同步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及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监测(PMT)。计算患者自行佩戴便携式睡眠监测仪行HSAT的成功率,评价两种方法得出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PSG的一致性,以及诊断慢阻肺患者中OS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HSAT实施的成功率为88%(66/75),HSAT及PMT的AHI[M(Q1,Q3)]分别为16.25(9.23,30.68)、17.95(8.63,40.50)次/h,与相应的PSG的AHI[18.25(7.48,44.65)次/h]相关(r值分别为0.898、0.966,均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HSAT及PMT和PSG所得AHI均有较高的一致性。以AHI≥30次/h为诊断标准,HSAT和PMT诊断OSA的特异度均超过95%。结论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实验室,应用Ⅲ型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用于慢阻肺患者中OSA的诊断均有较大价值。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便携睡眠监测仪 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体重指数与低通气指数、氧减指数、最低血氧、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微觉醒指数的相关性,了解体重指数在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价值。方法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标准体重组、超重组与肥胖组在AHI、氧减指数、最低血氧、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微觉醒指数的差异;用行列表资料卡方检验对比分析三组中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差异。结果标准体重组与超重组、肥胖组比较,在AHI、氧减指数、最低血氧中有显著差异(P<0.01),在最长呼吸暂停、微觉醒指数中无统计学差异;超重组与肥胖组比较,在最低血氧中有显著差异(P<0.01),在其他中无统计学差异;对比三组中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人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对比中,标准体重组与超重组,超重组与肥胖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重与肥胖人群均增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肥胖人群有更严重的低血氧,体重指数与睡眠过程中发生的最长呼吸暂停、微觉醒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体重指数 多导睡眠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制定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方案。方法通过对osahs患者术前健康状况、文化层次及心理素质的评估、分析,使其了解手术风险。结果高血压患者2例血压不稳易出血,肥胖患者较体重正常者易出现呼吸道阻塞。结论术前对患者要进行全身及心理的评估,制定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方案。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减轻患者的术前顾虑、术后痛苦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 围手术期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STOP-Bang(SBQ)问卷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准确性。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就诊的可疑OSA患者350例,其中男302例,女48例;年龄(42.9±11.0)岁(范围:19~68岁)。患者均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PSG),并填写SBQ问卷。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分为单纯鼾症组(<5次/h)、轻度OSA组(5~14次/h)、中度OSA组(15~29次/h)、重度OSA组(≥30次/h)。计算不同体质指数(BMI)和年龄界值下SBQ问卷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BQ问卷的准确性。结果SBQ问卷评估的高危组有322例(92.0%)。SBQ问卷判断轻+中+重度OSA(AHI≥5次/h)、中+重度OSA(AHI≥15次/h)、重度OSA的灵敏度分别为94.0%、94.1%、95.3%,特异度分别为25.7%、15.2%、13.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1.9%、79.2%、63.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2.1%、42.9%、64.3%。同时调整BMI和年龄(即BMI界值≥24 kg/m2及年龄>42岁)后,SBQ问卷的灵敏度最高(分别为98.4%、98.2%、99.5%),特异度最低(分别为8.6%、3.8%、5.2%)。结论随着BMI和年龄界值降低,SBQ问卷灵敏度逐步提高,但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降低。调整BMI和年龄的取值界限或许不能提高SBQ问卷的准确性。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问卷调查 体质指数 多导睡眠描记术
  • 作者: 王拢拢 欧琼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5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睡眠呼吸室,广州510080,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广东省老年医学研究所 睡眠呼吸室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州510080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障碍,与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等多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关,但是目前关于OSA患者出现这些并发症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多系统疾病相关,可能在OSA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综述了OSA与肠道菌群关系的动物研究、临床研究以及肠道菌群紊乱介导OSA诱导的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机制,旨在从肠道菌群的角度,为OSA疾病表型寻找生物标记,并对不同表型早期个体化干预及出现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文献支持和理论依据。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并发症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精原细胞瘤生长于延髓引起严重的睡眠呼吸障碍未见报道。32岁男性患者,因"昏睡12 h"急诊入院,既往有睡眠打鼾及呼吸暂停病史2年。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最长呼吸暂停时间为180.2 s。头颅MRI增强扫描提示延髓肿瘤性病变。术前曾出现睡眠昏迷、血压波动大,呼吸、心搏骤停等极端事件。患者无创正压通气(NPAP)治疗68 d,病情相对稳定后行延髓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延髓精原细胞瘤。术后行规范放疗及化疗并长期使用NPAP治疗,随访13年。术后3个月及5年PSG提示OSA转为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术后9年及13年PSG提示为OSA和CSA,经综合治疗后尽管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仍然很高,但最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和低氧时间明显缩短,未再出现极端事件,肿瘤无复发。手术、放疗、化疗及家庭使用NPAP可维持延髓精原细胞瘤所致睡眠呼吸障碍患者的长期生存。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延髓 精原细胞瘤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