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胃间质瘤临床比较少见,通过对胃间质瘤与其它胃肿瘤的鉴别,提高对胃间质瘤诊断水平。{仪器和方法}采用飞利浦HD11XE彩色超声仪和C5-2MH凸阵探头,检查前嘱患者禁食8小时以上。让患者仰卧位、侧卧位,暴露腹部,超声探头在患者腹部行纵切、横切及多角度、多切面扫查,探查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和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腹腔淋巴结是否肿大、转移等等,必要时让患者饮水,观察肿瘤与胃的关系。{结果}通过与其他胃肿瘤的临床症状、超声图像、病理、免疫组化等的区别,确定胃间质瘤的诊断。{结论}超声虽然不能对胃肿瘤做出定性诊断,但是,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肿物的位置,血流状况,并通过声像图特征可以间接推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64岁女性胃体幽门腺腺瘤(PGA)患者,系罕见散发病例,且该患者无自身免疫性胃炎、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未感染幽门螺杆菌及无萎缩性胃炎。PGA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肿瘤。腺体呈现胃幽门腺分化,细胞呈立方或柱状,胞质嗜酸性至嗜两性,无黏蛋白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具有胃幽门腺分化的标志物,包括黏蛋白5Ac(MUC5Ac)和MUC6。患者于2018年1月19日在静脉麻醉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最终病理诊断:胃PGA;肉眼分型:0~Ⅱa;病变范围:1.0 cm×0.5 cm;水平切缘及基底切缘净。PGA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也可行ESD完全切除。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内镜下胃体息肉钛夹术后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消化科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经内镜下胃体息肉钛夹术后得到彻底治疗的187例胃息肉患者术后临床护理情况。结果术后均无穿孔或出血,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内镜下钛夹胃息肉后高频电切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易被患者和家属接受的治疗方法。要确保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重视术后全面的临床护理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管状胃代食管术与全胃代食管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6例食管癌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胃代食管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减压时间、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反流性食管炎、胸胃综合征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食管癌患者,管状胃代食管术治疗效果优于全胃代食管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对肺小结节的诊疗价值。方法对47例肺内小结节患者进行研究。在CT引导下行穿刺针吸活检,行病理学检查。分析阳性率及病理学资料,观察患者术后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结果穿刺活检病例穿刺成功45例,穿刺失败2例,其中恶性肿瘤29例,良性病变12例,异型细胞3例,交界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病例中,腺癌14例,鳞癌1例,小细胞肺癌2例,低分化癌9例,转移瘤3例,良性病变病例中,错构瘤1例,炎症8例,结核3例。失败2例是因为在穿刺过程中产生气胸,无法取得有效组织。穿刺并发症气胸4例,咳血1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肺穿刺可以为肺内小结节病灶的患者提供可靠的病理学和细胞学诊断,确诊率高,并发症少。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肝脾患者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方法在原来的留置胃管的基础上,加用15ml生理盐水,取材简单,用20ML注射器在通过食管的三个生理狭窄时,分别注入5ml,操作简单,准确、易控制,不会引起呛咳,不会盘区在口腔,增加病人的舒适度,病人容易接受,节省时间,缩短操作时间。通过对比,明显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各种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小于0.01。结论该方法简单、易学,病人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4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比较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得以有效的治疗,其中,7例患者实施择期手术,余下34例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2.42±6.1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32.41±10.24)ml。患者的胃肠功能在术后16~48h内得到恢复,胃肠减压平均持续时间为(2.63±0.32)d,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68±1.52)d。结论实施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痊愈率比较高,手术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