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4 个结果
  • 简介:日常生活推理是废止。波洛克为了回应怀疑论对知识获取可能性挑战,提出了废止性推理观,认为知识是系列信念集合,它依赖于具有时间维度辩护、理由权衡废止者,而这种辩护无法借助演绎推论模式达成;道德冲突发生于义务选择过程中,对道德义务,尤其是初显道德义务之感知体现了废止特性。传统演绎式道德推理模式无法说明道德冲突中出现例外道德困境。依赖于行动理由实践是废止;源于对常识处理需要而产生的人工智能是废止性推理推动者。刻画废止推理这一形式逻辑工具并非是传统单一单调逻辑,而毋宁是非单调逻辑。

  • 标签: 可废止性 推理 认识论 道德冲突 初显的 单调的
  • 简介:摘要:代表整体主义迪昂-蒯因论题通常被混同为充分决定论题,或被当作充分决定论题理论依据。然而,存在两种不同充分决定论题:(1)“局部理论”充分决定论题;(2)“全体科学”充分决定论题。整体主义与“局部理论”充分决定论题之间存在某种张力,仅仅与“全体科学”充分决定论题逻辑相容。但整体主义不能保障“全体科学”充分决定论题成立。此外,“全体科学”充分决定论题本身是一个充满歧义、语义模糊论题;无论我们采取哪种意义上理解,它都使得我们在认识论上所知甚少。

  • 标签: 迪昂-蒯因论题 经验等价 全体科学 非充分决定
  • 简介:传统上,马克思恩格斯被刻画为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德国理念论反对者。然而,如果我们把德国理念论解释为从纯粹哲学角度论证了思想之本源性学说,把马克思恩格斯学说解释为从政治哲学角度论证了物质生活对特定历史—社会中众多思想进行选择机制,则两者就可以被视为互补关系。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康德-黑格尔 思想的本源性 思想选择机制
  • 简介:许多人认为共识就是归纳,其实不然。归纳是指用推理或实验来证实几个特性间关系。这关系应该是确定不变。如果一个事件二次归纳有不同结论,这不是归纳本身错误,而很可能是由于推理错误或实验不准确。至于共识,则是指一件事物对一群人相当集中假设效用。如果这事物对这群人效用可以量化,共识可以界定为这群人所能获得假设效用之平均值。但如果这群人所获得效用价值是分散,那么就没有共识了。因此,有共识与无共识之间界限是模糊。这个模糊共识,确定为一个数值,称为价值。共识模糊性,从共识延伸到了价值。价值本身并不一个客体,并不存有,必须依赖一个作为载体客体之存有而存在。根据主观主义价值论,我们或可称价值为准客观

  • 标签: 归纳 共识 价值 主观主义 客观主义 准客观
  • 简介:布兰顿认为,我们仅能从人所独具智识能力出发,以概念作为哲学探究起点;麦克道尔则试图保证世界应答性,挽回经验之于思想判断证成限制作用.两人思想矛盾在于,布兰顿认为麦克道尔没有必要保留对经验谈论,麦克道尔则认为布兰顿至多只能获得语义表征,而不能真正地直接谈及对象.强调两人哲学中实用主义因素,可以实现两人哲学上可能和解乃至互补.

  • 标签: 布兰顿 麦克道尔 表征 经验 实用主义
  • 简介:作为“思维动画”,存在图是查尔斯·皮尔士在现代符号逻辑草创时期所建立图式逻辑。20世纪初期,现代观念符号逻辑出现之时,存在图在学界研究有着完全相反立场,其传播过程更是相当微妙。存在图哲学方面对当前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影响,如镜像逻辑图像之间关系、逻辑常项意义问题、镜像逻辑认知经济性、弗雷格一罗素论题失败以及思维语言假设失败等。

  • 标签: 存在图 皮尔士 图式逻辑 现代符号逻辑史 镜像 认知逻辑
  • 简介:《词语对象》(WordandObject)2是蒯因最重要著作。这本书写作时间比他其他著作都要长。从1951年当罗曼·雅各布森(RomanJacobson)"为在他指导下一套丛书所定制并且由于秘书帮助让我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时"3开始写作。九年后这本书完成。考虑到蒯因工作习惯,这本书所花时间异常长。他通常抱以极大热情,每周工作一百个小时。

  • 标签: 蒯因 工作习惯 写作时间 JACOBSON 命题态度 ROMAN
  • 简介:康吉莱姆把"生物规范性"看作有机体在病态状态下创造新功能性规范能力。从康吉莱姆这一定义出发,可进一步分析皮亚杰如何从儿童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道德规则意识起源,以及儿童道德规则意识在不同年龄段演化。通过分析托马塞洛如何从人类认知文化起源视角,比较文化因素在非人灵长类动物儿童个体发育中不同作用,则可发现"语言建构作用"对于人类规范性意识发展基础作用。把康吉莱姆皮亚杰理论联系起来,并以儿童创造改变规范心理学研究为例,是揭示规范性概念理论内涵一种路径。

  • 标签: 规范性 规则 道德意识
  • 简介:殷墟甲骨文中,需同于儒。需、儒人群在殷商频繁活动,在王室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也已形成专门化、垄断化职业。《周易》需卦虽与儒有一定关联,但将它与殷商民族或儒原始发生联系在一起,则尚欠证据。汉字中。偏旁字,多具有柔、弱意思。儒文化性格受启发于周室勃兴。周王朝建立与发展及周初诸王事功业绩与崇高德行,为最初儒不仅提供了理想原型。也构成了儒家学派自身创生精神动力。原始祝、宗、卜、史职业已经不能满足儒者政治生活与精神生活双重需要.他们游离出祝、宗、卜职业安排.而相对保留史存在。他们要使用民间舆论工具。通过思想与文化力量积极参与社会上层政治活动。保护弱者利益,为弱者说话,自觉地认同于弱者代言人身份。

  • 标签: 周代 文化性格
  • 简介:技术批判理论关注主题包括敌托邦②(dystopia)民主.双面的技术(即包括技术社会两方面),技术系统环境改造,以及社会建构主义对技术哲学贡献。批判理论主张,工业社会设计在政治上是偶然,以此反对技术决定论经济决定论。现如今从属于技术律令需求的人类,或许在将来能够控制技术并决定技术演化。批判理论将建立这样一种社会过程称为“民主合理化”(democraticrationalization)⑨,它所需要技术进步以公众广泛参与技术决策为前提条件。这种“成本”与“收益”根本性转变是难以预测

  • 标签: 民主的合理化 技术 建构主义
  • 简介:实在自然界是统一自然界,自然观遵守确定性因果律;反映该自然观科学理论,必须是从简单原理出发,以确凿逻辑建立起赋予美感理论。要从简单而最基础原理出发,演绎出普遍一般性理论,再将其与实际现象相联系,通过实验进行检证;理论必须建立在物理实在基础上。

  • 标签: 统一的自然观 客观的建构主义 科学的审美主义
  • 简介:科学概念与日常概念分界线是鲜明。科学概念不是通过日常概念意义扩展发展出来,而是通过科学理论建立起来。或许可以说,科学是哲学“改造者”,不过这里所说“改造”与成素梅一文所意指“改造”,角度相当不同。科学所要达到整体性是对象化世界背后完整机制,而对象化本身已经事先清除了自我、心灵等等,因此,科学整体性与道理贯通意义上整体性是两类整体性。

  • 标签: 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 整体性 形而上学
  • 简介:一2017年6月29日—30日,在美国密歇根州州立大河谷大学召开了以讨论interality为主题学术会议。Interality这个词词典上还查不到,根据构词法,词干"inter-"意为"之间"加上后缀"-ality",那么interality就是关于具有"之间"性质东西,汉语译为"间性"。会标表明,这次会议是关于"间性"第一届国际研讨会,看样子今后还要继续研讨下去。事实上,北美近年已经有杂志就这个问题出过专辑,另外还有专门论集出版。

  • 标签: 哲学 国际研讨会 学术会议 密歇根州 构词法
  • 简介:胡塞尔关于“原初生活世界”分析可以依动态构造法则和静态内容而做区分。在他那里,就作为内容面向生活世界而言.有关历史先天和历史目的论现象学分析构成其主要内容。但胡塞尔历史现象学没有同等公正地对待历史哲学。利科关于记忆、遗忘虚构想象研究可以被看作对内容面向生活世界修正和进一步发展,它们分别揭示了人类记忆历史处境、遗忘存在处境想象“彼在”存在论。据此,生活世界内容可被刻画为作为记忆(遗忘)希望(失望)生活世界。对这一人类存在论基础内容关注是哲学家使命,依此关怀,哲学家能够在伦理和政治现实层面给予人们振聋发聩提醒。

  • 标签: 生活世界 记忆 历史现象学 遗忘 想象 希望
  • 简介:诸多恐惧与现代性并行不悖,城市是其重要发生空间。围绕传统社会理论来看,两种城市形象理念均与都市理念异乡人反理念密切相关。作为外来者,异乡人总是与城市形象相伴随。特别是当我们都是异乡人时,这种与外在经验融合共存关系使城市内在生活紧张或不安。

  • 标签: 城市 恐惧 现代性 异乡人 赫勒 齐美尔
  • 简介:在20世纪的人类道德思想史中,施韦泽敬畏生命及其论证具有十分重要地位。不仅敬畏生命确实是一个极为合理深刻道德原则:而且其“世界观念生命观念二元论”道德论证方法.也为人们在20世纪哲学——伦理学思想语境中,探寻一种具有终极关怀意义道德信念提供了一种有效尝试。鉴于施韦泽伟大榜样及其敬畏生命原则巨大影响深远意义,有必要深入研究其道德论证方法。

  • 标签: 施韦泽 世界认识 生命意志 道德论证
  • 简介:西方哲学史上存在着三组基本而又非常重要哲学概念:分析与综合、先天与后天、偶然与必然。按照对这三组概念一种理解(如逻辑经验主义):分析陈述=先天陈述=必然陈述。康德打破了分析性与先天性之间联系,克里普克打破了先天性与必然性之间联系,奎因打破了分析与综合区分。上述哲学家洞见对我们深入理解三组哲学概念以及与之相关哲学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最近三十年来,一些分析哲学家进一步研究这些概念之间关系:卡普兰打破了分析性与必然性之间关联,策尔塔打破了必然真与逻辑真之间关联,从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深入分析性概念。通过区分两种必然性(语言必然性事实必然性).再根据此种区分对三组概念分分合合展开全面的梳理分析,并依据策尔塔对逻辑真的解释对分析性重新给予界定,一种薄版本分析性概念可得以坚持:分析命题就是逻辑为真的命题,而并非必然为真的命题。

  • 标签: 分析性 先天性 必然性 逻辑真理
  • 简介:摹状词名称指称功能是密切相关,并且对语境有着严重依赖性。语境分为世界语境、认同语境交流语境。在世界语境中,摹状词名称间接地指称对象.实现其指谓功能。在认同语境中,一个名称通过开放簇摹状词直接地指称对象,实现其指示功能。指谓指示统称为“指称”,指称是主词功能。在交流语境中。摹状词名称一般是直接指称对象,因而具有指示功能;但在两种特殊情况下具有归属功能,而归属功能本质上是谓词功能。开放簇摹状词不具有描述功能,而是展开为因果历史链条,为名称直接指称对象提供一个具体动态语境即认同语境。世界语境则是较为抽象静态语境。交流语境在本质是一种实指语境。相对于不同语境,名称摹状词分别体现出不同功能。

  • 标签: 名称 摹状词 指称 因果历史链条 语境
  • 简介:波普客观知识论波兰尼个人知识论针锋相对。势若水火。哈克对波普“没有认知主体认识论”批判,是对波兰尼一个强有力支持,但是她具有认知主体认识论”波兰尼个人知识论又有很大不同。三人在认知主体问题上差异.对应于他们时知识概念不同理解:波普专注于知识内容义.哈克兼重知识内容义状态义,波兰尼则将知识内容义、状态义能力义统一在个人知识概念之下。

  • 标签: 认知主体 知识的内容义 状态义和能力义 波普 哈克 波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