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帛书《五》经部和竹简《五》之中呈现出严谨的经—解—再解的三层解释关系,完全不需要调整现有的顺序。解的特征是比较完整地阐发经的旨意,并解释其中的每句话。再解的特征是重点解释解中的重点词汇,作延伸说明。按照经—解—再解的解释关系对应竹简《五》和帛书《五》经部,一些看似费解的文句意义便可以得到落实。

  • 标签: 《五行》 再解 三层解释
  • 简介:德行教育预设我们能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并加以贯彻实行。而不行的事实。使得道德自律的可能性遭到质疑。以价值灌输或行为规训做为保证知行一致的教育手段.这种德行教育的迷思普遍存在。首先批判来自知行双轨论的教育学迷思,并透过柯尔伯格(LawrenceKohlberg)的知行同轨论,说明知行不一致的现象其实只代表:道德判断是道德行动之必要但非充分条件。借助布莱西(AugustoBlasi)与蒂尔曼·哈贝马斯(T.Habermas)对于道德行动之充分条件的探究,最后将指出,以自我本真与群体团结做为基础的责任判断.才是德行教育真正的基础。

  • 标签: 德行教育 知行问题 责任判断 道德发展理论 柯尔伯格
  • 简介:在陈嘉映先生的哲学道路中,“感觉”是一个重要论题、一个一直保持的原点。他20世纪80年代有一篇重要文章《从感觉开始》,最近的著作《说理》则着眼于哲学与科学的区别,把哲学界说为“有感之”,其中“感觉”还是一个重要论题,占了两章的篇幅。

  • 标签: 哲学道路 “感觉” 20世纪80年代 论题
  • 简介:“慎独”之“慎”为“思”之义,“独”为内心精一的状态。“慎其独”即“思其心”之义。将此义验证于《大学》、《中庸》、《荀子·不苟》、《礼记·礼器》四篇中,可发现同样有效。通常意义上的“谨”、“敬”、“诚”作为省思内心的当下状态或反思后的结果,只是“慎独”工夫所涵具的内容而非“慎其独”一词的涵义。

  • 标签: 慎独 五行 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