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 标签: 人民主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执政之基 习近平
  • 简介:任晓华在《理论探索》2018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文化思想是指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建设时期建构的以人民大众为主体、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理论体系,是在掀翻旧文化的根底上建设起来的全新的大众文化。毛泽东的人民主体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 标签: 人民主体 文化思想 毛泽东 《理论探索》 大众服务 马克思主义
  • 简介:马克思主义打破了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神话,创立了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人民主体思想是历史唯物论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唯物史观的精髓与核心。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了人民主体思想。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概括提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标志着我们党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人民主体观犹如一根红线和精髓,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贯彻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全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体思想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 标签: 历史唯物论 人民主体思想 人民主体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简介:主体的生成及其能动性发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能否指导中国实践以及同中国实际结合的深度和广度。学界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薄弱环节,尚与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发展不相适应,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俞吾金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已有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去提出和追问“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代之以“匿名主体”的方式开展相关问题的讨论,这一定程度上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前提性反思不够。靳书君也指出,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体研究 述评 国内 能动性 化学科
  • 简介:马克思在一种特殊情境下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有学者把它过度解读为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切割一一“马克思不为马克思主义背书”。这句话实际是马克思对不能正确对待他的思想的方式的否定,而不是对他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的否定。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提问一样,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直有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提问,形成马克思主义者身份认同规律性现象。这一现象构成科学马克思主义史观的经验基础,启发了我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主体意识自觉,也丰富了我们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者 身份认同 经验基础 主体意识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