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拉姆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和毛泽东研究专家。在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所任所长期间,他主编了在海外中国学界有着重大影响的杂志——《中国季刊》,专门从事毛泽东和毛泽东的思想研究。他撰写的《毛泽东》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确立了其在西方毛泽东研究领域屈指可数的权威地位。随后,他又相继发表了一系列有关毛泽东研究的论著,进一步拓宽了毛泽东研究的领域,对推进海外中国学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世界范围内毛泽东研究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拉姆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中,形成了自成一统的学术见解。

  • 标签: 毛泽东思想研究 施拉姆 毛泽东研究 中国问题 中国学界 西方世界
  • 简介:蒂纳对费尔巴哈的批判直接促使了马克思重估费尔巴哈哲学的意义,而蒂纳关于个体自由、"利己主义者的联盟"等思想启迪了马克思重新思考个体自由与共产主义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看到了蒂纳理论中存在的矛盾:试图在形而上学的范围内解构旧形而上学,即作为推翻旧形而上学之基础的"我"最终还是作为抽象的主体被固定下来了。在蒂纳与费尔巴哈的对决中,马克思看到了自我意识的批判界限,找到了绝对主体的感性实践基础。

  • 标签: 马克思 施蒂纳 唯一者 形而上学 哲学革命
  • 简介:意识形态往往以观念的形式出现,因此长期以来,意识形态批判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观念批判或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对马克思来说,这种意识形态批判不过是意识形态批判的形式或形式的意识形态批判,而问题的关键却在于,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恰恰不是观念的,而是实存的、现实的和实践的。这构成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著作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部分地被柯尔在《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一书所捕捉,在柯尔看来,马克思从来都是“把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当作具体的现实而不是空洞的幻想来对待”。因此,意识形态批判就主要不是观念的批判而是现实的批判,这才是意识形态批判的本质,其他统统只是形式。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大的问题也同时被特别地忽视了,那就是,这正好为后来第二国际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轻视理论特别是哲学提供了借口,然而正是在这里,隐含着意识形态批判的另一深层本质:意识形态本身内在实践结构。因此,为了实现意识形态的实践的和本质的批判,坚持和创新意识形态就不能不具有特别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柯尔施问题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批判 意识形态批判的本质
  • 简介:在邓小平的理论视野中,农业现代化问题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农业,重视'三农'发展。广安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农民关心的增收问题抓起,着力推进农业加快迈入市场化、规模化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从市场关注的食品安全抓起,净化产地环境,推广生态种植养殖,强化产品质量监管;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抓起,建设幸福美丽新村,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住上好房子,养成好风气;从解决贫困问题抓起,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广安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的历史性跨越,全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 标签: 问题导向 精准施策 农民增收 食品安全 脱贫奔康
  • 简介:<正>在马克思思想的生成与创制过程中.蒂纳的出现与影响似乎最为短暂.甚至几乎可以说是转瞬即逝的。在《惟一者及其所有物》之前,蒂纳基本上默默无闻;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其显赫于一时的声名又戛然而止,复归于沉寂。仿佛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在极为短暂的闪烁之际.便已湮没到沉沉的夜幕中去了。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蒂纳的出现与意义就被看得几乎纯粹是偶然的了,仿佛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完全多余的,也仍然是无关紧要的。这样一来,马克思对蒂纳的批判——特别是

  • 标签: 施蒂纳 形而上学 费尔巴哈哲学 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 批判
  • 简介:1918——1920年,德国工人委员会运动处于衰落的状态,革命高潮不断跌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正面寻求革命失败的原因,与其他马克思主义者观点截然不同的柯尔却强调,马克思主义失败和处于低潮状态的原因是由于第二国际理论家错误地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正统”理论家们抛弃了马克思主义中的核心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柯尔强烈地要求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恢复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核心地位,恢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但是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开创者的柯尔却又是笼罩在黑格尔思辨哲学的阴影之下的,对马克思哲学的阐释仍然存在着理论的限度,而马克思却在存在论的高度上发动了一场哲学革命。只有深入到历史性的本质的那一度中,方能领会这一哲学革命的真实意蕴。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柯尔施 哲学本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者
  • 简介:丹麦哲学家达克出于为费尔巴哈辩护的目的,对费尔巴哈哲学做出了唯心主义的定性.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达克的辩护方式提出批评,认为达克没有看到费尔巴哈哲学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对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心主义又找错了地方.达克对费尔巴哈哲学形象产生错误判断的原因在于,他沿袭了庸人们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性质定性,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划分标准.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对于达克关于费尔巴哈哲学形象错误的批判,在今天对我们的研究和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昭示我们要对讨论主题做更深层前提分析,要对哲学家展开辩证分析.

  • 标签: 施达克 费尔巴哈 恩格斯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 简介: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理论家之一,卡尔·柯尔施以其对哲学的批判和辩证法的阐释而蜚声中外。立足《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研究,将视野拓展到《卡尔·马克思》一书,可以发现:柯尔有关唯物辩证法的阐发、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和无产阶级革命可能性的探索三者内在关联,并且都以其对资产阶级社会和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为基础和依据。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角中重读柯尔,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两个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内在统一,并对柯尔思想中辩证建构与经验具体之间的张力进行科学的批判和说明。

  • 标签: 柯尔施 理论和实践 拜物教批判 从抽象到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