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资本主义社会的“分离”不仅体现在劳动与资本之间,也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对于如何弥合这种分离,约翰·霍洛威在区分了“固化的拜物教”与“过程的拜物教”的基础上,批判了立足于前者,必然只能陷入“劳作与劳动结果分离”这一封闭的同一化运动之中。依此思考的前提是,将资本主义理解为稳定的、强化的、“已经完成了”的事实,革命因而被导向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念。如果将拜物教理解为一个持续的斗争过程,那么,解放便是“裂缝斗争”,是资本对劳动、无产者身份对个人的同一化过程的反向运动,进而,主体不断否定工人阶级的身份,革命便从针对“资本”转向“自我的解放”。

  • 标签: 拜物教 过程 政治理念
  • 简介:生产条件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和逻辑主线,也是分析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马克思的生产条件节约论是其生产条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循环经济思想是由其生产条件及节约理论衍生出来的。这对于当前理解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不能像某些西方学者那样把循环经济拔高到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步;社会经济循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宏观条件;科技进步、资本集中、企业协作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条件;生态危机如同经济危机一样是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固有缺陷;社会主义公有制能够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更好的条件。

  • 标签: 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生产条件 节约理论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