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改革变法,采取、商并重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书虽然假托管仲之作,但却与管仲的经济思想和商业政策有很大的差别.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其中的、、、、、诸篇等皆表现出强烈的重视农业、抑制私商、国家专卖思想,这种思想被战国、秦汉以后的统治者所利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管仲 《管子》 农商并重 重农抑商 国家专卖
  • 简介: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重抑末这一传统经济观点的起源、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自先秦将“本末”与、工、商结合使用,秦汉时的“重本抑末”观点,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对工商业所持的基本态度。魏晋南北朝时“贵本贱末”思想强化。至唐代,传统的本末思想基本趋于教条化。新的工商观点应运而生。南宋叶适的“抑末厚本,非正论也”,揭开了本末问题上反传统斗争的序幕。明清时一批进步思想家将这一斗争推向了新阶段,黄宗义提出“工商皆本”、颜李学派将商业活动视为“经世致用”之学等,适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最后,在近代资产阶级重商、重工思潮冲击下,本工商末封建传统思想趋于衰灭。

  • 标签: 农本工商末 重本抑末 工商业者 商品经济 传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 简介:近年来,'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变得日益突出,'三'问题的学术研究十分活跃,现代性发展主义话语几乎是诸多研究惟一援引的思想资源,其核心内容是单线发展观,但这一话语已引起人们深深的质疑.通过对支配'三'问题研究的现代性发展主义话语的批判与反思.摒弃单线的发展主义立场,立足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形成对'三'问题的另一种理解,并为'三'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必要的思想语境.

  • 标签: 发展主义 “三农”问题 农业 农村 农民 文化人类学
  • 简介:王符、仲长统开创的东汉儒学批判思潮,是经学向玄学相持与过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环节.东汉末年的这场经学思想改造运动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一方面它为魏晋时期玄学的产生在理论上做着准备;一方面这种探索还处在原始状态,还存在着很多缺陷.但是它毕竟开启了一个新的理论时代,所以说东汉末年的这场经学变革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创新,值得认真注意.

  • 标签: 东汉末叶 经学 思想改造
  • 简介:儒家仁学的建立是孔孟对人类理性之觉醒的巨大贡献,孔孟奠定了儒家仁学之基础,却未封闭仁学之体系。宋代新儒家程朱等人继承了孔孟仁学的基本精神而又作了重大改造与发展:他们将孔孟的道德情感之“仁”升华为道德之本,将孔孟的道德条目之“仁”提升为道德宗元,将孔孟的主体精神之“仁”扩展为字宙精神,将孔孟的个体生命力之“仁”发展为宇宙生生之德,儒家仁学因此而由道德伦理学升华为道德哲学。

  • 标签: 四端 恻隐之心 生生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