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导语】“时间”是一个一直困扰着哲学家的问题,从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飞矢不动”到近代莱布尼茨、康德哲学中的“时间”问题,无不代表着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传统哲学在认识论维度上通过对“时间”问题的研究进而探讨人之心智如何认识的问题。现代哲学批判传统哲学的“时间观”,对“时间”的讨论呈现出不同的样态:“时间”或是可以“直观”之“意识”,或是“人”存在之维度,或是“生命”之“流动”。2013年国内学界对“时间”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这里选取的几篇文章有助于我们管窥目前国内关于“时间”研究之现状。

  • 标签: “时间” 现代哲学 康德哲学 时间观 认识论维度 创新
  • 简介:时间参数理论由贝尔纳普于2001年提出,该理论使用不同的语义解释参数构建以言行事行为的语境,以确定以言行事行为是否成功或者是否被满足。但是贝尔纳普在构建语境时忽略了地点这一重要的语境参数,这也导致了双时间参数理论对以言行事行为的成功以及满足条件的不完善刻画。由此我们尝试提出一个对双时间参数理论的改进方案。首先,我们在简要介绍双时间参数理论以及其中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修正方案的大体思路,即将双时间参数理论的基础由分支时间逻辑变为分支时空逻辑。其次,我们将介绍分支时空逻辑中的主要内容。再次,我们说明如何在分支时空逻辑上使用PSTIT算子刻画群体行动的问题。最后,我们将具体介绍对双时间参数理论的修正方案。

  • 标签: 时间参数 时间逻辑 行事行为 2001年 语义解释 群体行动
  • 简介:6月21~2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由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美国国际时间学会、美国威廉玛丽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举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海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美国洛约拉玛丽蒙特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大学、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美国威奇塔州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富尔顿分校、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美国波士顿大学、德国爱尔兰根大学、法国里昂东方学研究所、加拿大女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专家学者约50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周易》 北京师范大学 时间 美国加州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方东美认为西方哲学不重视时间问题,往往将时间空间化,这导致他们没有承续的历史,而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的《周易》则非常注重时间问题。相比于循环的时间观和线性的时间观,他将《周易》的时间观念概括为“回旋变易”,这一时间观集循环的时间观和线性的时间观的优点于一体,不仅使得中国历史呈现出接续性,而且对于儒家精神人格的培养以及中华文化在其演变中价值的保持和发扬光大都至关重要。

  • 标签: 周易 时间 回旋 变易
  • 简介:在帛书《衷》篇中,孔子以"禅让"思想解说《乾》卦用九之辞,表现出对"禅让"肯定、赞成的态度。根据宣扬禅让的《唐虞之道》《子羔》和《容成氏》等文献成书于战国中期,以及公元前316年发生的燕王哙"禅让"悲剧,可以推断儒家赞成"禅让"的思想在战国中期盛行,至公元前316年左右陷入沉寂。《衷》篇既然记载孔子以"禅让"说解《易》,其当成书于儒家盛行、宣扬"禅让"说之时,而不会是质疑、反对的沉寂之时,由此可推断《衷》篇当成书于战国中期,其下限当在公元前316年左右。从《衷》篇另一部分材料的来源--《系辞》和《说卦》成书于战国早期看,其成书于战国中期的推断也是合理的。

  • 标签: 帛书《衷》篇 “禅让” 《易传》
  • 简介:“审美生活”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其他生活形态一样,具有一般“生活”的“构成特性”:“主客不分”,其在“时间性”上的体现是主客之间的“始终一指向”关系,那么一种描述“语法”就必将产生:“只有当……的时候,才会产生特定的美感体验”,因而,“时间性”是“生活哲学”的基本问题。

  • 标签: 时间 美学 生活形态 审美生活 美感体验 生活哲学
  • 简介:胡塞尔与海德格尔都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演绎”和“图几法”感兴趣。康德在感性与知性的交接处,提出了“先验的想象力”来使两者的结合乃至两者本身得以可能。这种想象力能够构造出介于感性杂多与概念认定之间的“象”,而此类象中的大象就是原本的时间。出自此原时间的“图几”让概念能够与感性连接,从而在现象世界中实现出自己的知性客观性。

  • 标签: 时间意识 想象力 《纯粹理性批判》 记忆 历时 先验演绎
  • 简介:从《左传》有关记载、《周易》有关传文和以往出土的有关战国竹书综合考究,推断《周易》爻题的形成是在公元前500年后的孔子晚年或再稍晚一点的时间;《周易》与其前筮书的最大区别是有爻辞;爻题的从无到有,是由开始多用或沿用其他种类的筮书、筮占方法而走向独尊《周易》的发展特点决定的;爻题体现着蓍与爻、卦的联系,表示爻的时位与方位,提示如何积爻成卦,具有多种含义与作用。

  • 标签: 战国楚竹书 周易 爻题
  • 简介:时间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我们很少追问何谓时间及其存在方式,对于与人以及人的生活意义的关系来说,时间只是一个衡量人的历史延续的工具。但究竟什么是本真的时间?考察它的维度应是什么?它归属谁以及以何种方式归属?这是海德格尔沉思“时间”所要尝试回答的问题。

  • 标签: 生活意义 海德格尔 时间观 四维 存在方式 “时间”
  • 简介:《毛诗序》有相对一致的解释思路,十五国《风》、大小《雅》各部分的《序》表现出一定的系统性,相邻的《序》文也往往有一定的关联度,则其很可能成型于一人之手。三家《诗》本无序、四家《诗》解说有不少歧异,说明《毛诗序》非出于诗人、国史、周之乐官、孔子、子夏。先秦时期虽也有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的趋向,但尚未成为普遍原则。《毛诗序》与三家《诗》皆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洗明它们是同一时代的选择。而《毛诗序》比三家《诗》有更浓厚的政治教化的意味,则《毛诗序》晚于三家《诗》的创立。三家《诗》的创立在高后至文帝时,结合《序》《传》关系、《序》的资料来源,可以断定《毛诗序》的成型在景帝前元二年至中元五年间。

  • 标签: 四家《诗》 异同 《毛诗序》 成型时间
  • 简介:<正>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作为一个独立学派的阴阳家自此消亡。其著作至修《隋书·经籍志》时也已全部亡佚,因而现在要系统了解阴阳家的学说是不可能的。但阴阳家作为战国后期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学说思想必然为杂家著作所收编。现存战国时期的杂家著作除《吕氏春秋》中有相当一部分属阴阳家学说外,《管子》中亦有阴阳家学说存在。战国后期为诸子百家激烈竞争和交融的时期,阴阳家的某些观点可能为其它学派所吸收,因而,其它诸家哲学著作中也可能有一些阴阳家思想的片断,如《庄子》、《礼记》、《易传》等书中均吸收了一些阴阳家的思想。经过秦朝的禁锢和

  • 标签: 自然现象 学说思想 五德终始 阴阳家 淮南子 黄帝
  • 简介:本文乃就《易经》及《易传》中的“行”字,分别探究其用法、涵义,结果发现“行”字在《易经》卦爻辞中的意义,大致是以道路、行走为核心,引申出行为、行动、施行等意义。而到了《易传》的“行”字则不仅进而引申有德行、运行、流行及抽象的道路等义,且出现“天行”、“志行”、“上行”等语词,而触及了天道、阴阳关系、事理顺逆等抽象的思维,等于向形上学再跨出了一步。由此可以证明《易传》对于《易经》的思想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发展,故唯有将经传比合而观,探究二者内在的关系,才能切实掌握从《易经》到《易传》之发展、演变脉络。

  • 标签: 周易 中行 志行 上行
  • 简介:11月15—16日在北京举行,由英国约克大学哲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国内外的2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特别讨论了由英国约克大学迈克·比尼教授主编的《牛津分析哲学手册》(2013)的汉译问题,涉及内容有:分析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性、哲学问题的分析论证,以及一些重要分析哲学家的思想,如维特根斯坦、亚历克修斯·迈农、弗雷格、唐纳德·戴维森、斯特劳森等。

  • 标签: 国际分析 北京 学会 大学哲学 哲学史研究 维特根斯坦
  • 简介:管仲的财税思想在治国方略、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上的应用,既保证了充足的财政收入,又深得民心,为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对于今天中国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管仲 赋税 财税思想
  • 简介:2013年俄罗斯经济增速放缓,由此引发国内外对于俄经济增长模式与发展前景的担忧。本文着重阐述了本世纪以来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从能源依赖、经济结构、发展路径和政策角度,分析了其在2013年经济下滑的根源,论述了俄罗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难点。俄罗斯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其增长与下滑的波动在所难免;俄经济模式的转换与现代化的发展,既是俄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又是俄在短期内所难以实现的问题。

  • 标签: 俄罗斯经济 增长态势 增速下滑 面临抉择 发展前景
  • 简介:马克思对政治的分析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政治社会学分析是在对社会整体进行把握时,分析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分析社会政治生活、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及其历史;政治人类学分析重在探寻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各民族国家的历史,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去研究人们的社会管理、政治行为和政治组织;政治经济学分析是对政治进行经济分析,剖析政治在总体上对生产的服务作用,揭示政治与经济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法哲学分析是通过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从法理上探讨法的产生和作用;政治伦理学分析是研究社会政治制度、政治社会的道德准则、政治与道德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制度的正义性的评价;阶级分析是在把生产关系、所有制同国家联系起来考察时,看到国家的阶级属性,看到处于一定生产关系中的各社会阶级为着自身的经济、政治利益而在彼此之间进行的阶级斗争。由此出发,从工人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着眼,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共产主义的政治设计、政治理想及其实现途径。

  • 标签: 社会政治生活 马克思 社会经济结构 共产主义运动 政治经济学分析 社会学分析
  • 简介:在互联网日益壮大的今天,报业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发展网站是报业应对挑战的一个出路.本文主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经营的角度剖析中外报业网站存在的差距,分析美英两国优秀报业网站在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普遍性的规律,为我国报业网站的经营提供具有意义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 标签: 报业网站 经营 中国 美英 比较
  • 简介:本文以孔孟原典关于“权”观念的论说和案例为基础,借用类型学的分析方法,对儒家重要范畴“权”加以整体考察。本文探讨之“权”观念,意指若干道德原则之间、规范之间、原则与规范之间的比较和评估。作为思维活动,“权”包含三个预设和四个构成要素。行权的内在准绳是“义”,可以分为具体规范的损益、角色转换、取大舍小、诉诸更高原则等运用模式。它在促进思想创造、观念更新、制度建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选择 孔子 孟子
  • 简介:克里普克把“信念之谜”当作“真正”的问题提出来,但除了坚持名称的因果理论和批判描述理论,他并没有提供该谜题的正面解决方案。“信念之谜”所涉及的,不仅是名称在信念语境中的意义表现问题,更是本质地关涉到信念的哲学性质。塞尔把信念看作最基本的意向状态,其关于意向状态的对象和内容的区分,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信念之谜”的实质和解决路径。

  • 标签: 弗雷格之谜 信念之谜 意向性 意向对象 意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