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国进退”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学界关注的经济热点之一,由于学者的产权伦理偏好不同、对“国进退”社会效用的善恶评价标准不同,因此褒贬不一,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国进退”争议现象实质上是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利益矛盾纠葛在伦理上的折射.这一争议虽然干扰了人们对改革形成的原有思想共识,但其积极意义体现在它警醒我们继续深化改革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警醒我们政府的转型升级比企业的转型升级更为迫切,警醒学者研究如何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更有价值,警醒民营业主在道德上深刻反省.

  • 标签: "国进民退" 善恶评价 道德反省 伦理效用
  • 简介:先秦儒家所谓“四”即“士”、“农”、“工”、“商”之职业分工,四者之间的序列层次表征了一种以等级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模式。先秦儒家以“四”职分之等级分殊作为这种秩序模式的内在价值支撑,这就使“四”说具有了浓重的政治伦理意蕴。“四”之伦理分殊中隐含了一条共同的伦理义务:“尽分守职”,对这一伦理义务的认同与遵奉不但可以使“四”之伦理殊分殊得以强化,更可进一步对政治秩序构建达成支持。

  • 标签: 先秦儒家 “四民” 政治伦理 职业分层 伦理分殊秩序构建
  • 简介:(Young)的差异式正义论在当代的政治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她以批判理论与后现代主义为基础,重新审视了哲学中有关正义的论述,并赋予正义以正视社群差异这一新的意义。然而,学界对的正义论还缺乏整体的理解和认识,以致在传播与应用方面存在障碍。为了展示正义论的全貌及其内在意义,启发人们深入思考并促发社会变革,本研究运用诠释学的方法,从部分到整体推论的理论架构和意义,再从整体检视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视野交融的态度获得创新的理解与批判性的反思。

  • 标签: 艾莉斯·M.杨 差异 正义
  • 简介:孟子不认同墨子和杨朱学派的学说,是因为他认为杨墨的学说是建立在算计利害得失的基础上的。孟子要从心性中找到一种新的关于群己关系的思考方向。这一思考方向的基础是人人都有"四端",发展"四端"就可以真正达成"贵己",并超越"小体"的局限,从而可以在"贵己"的同时达到"利天下"的结果。

  • 标签: 杨朱 墨子 四端 群己
  • 简介:昌济伦理思想的发展成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互重叠在一起,并形成了这样一种双重关系:一方面,其伦理思想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刻洗礼,实属于这一运动的精神产儿;另一方面,其伦理思想又给予五四新文化运动以积极影响,在这一运动中留下自己鲜明的印记。而这种鲜明的印记主要有三:以“观察实验”和“反对迷信”倡导“科学”;以“国民教育”和“自由权利”倡导“民主”;以“个人主义”和“人格”倡导“个性解放”。

  • 标签: 杨昌济 伦理思想 五四新文化运动
  • 简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基础》这部著作,不仅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奠定了价值基础,而且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研究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高度,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历史性跨越。这部著作理论研究有深度、有新意,在实践研究方面有比较强的针对性。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价值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