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不是一个内涵固定不变的范畴,随着行政模式的变迁,行政的方向和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对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也会有相应的要求,专制行政、精英行政和公共行政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要求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就其核心道德责任而言,专制行政要求忠诚,精英行政追求效率,公共行政呼唤公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谈论中国公共行政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及其实现的问题。

  • 标签: 行政模式 行政人员 道德责任
  • 简介:道德能力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性主体道德理想的基础。现代社会寻求正义的社会制度所需要的道德能力,是一种超越了心理学意义上的能力,是一种更为高级的道德哲学意义上的能力,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层面,即合理的价值观、正义感和仁爱心、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在实践中确立价值观、树立正义感、培养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构成了公共行政道德能力的内涵。

  • 标签: 公共行政 道德能力 价值观 正义感 伦理自主性与责任感
  • 简介:行政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沈亚平在我国目前的各类职业道德建设中,恐怕没有哪一种职业道德建设能够比国家公务员的行政职业道德建设更令人瞩目的了。由于国家公务员代表国家履行行政职能,拥有很大的国家行政权力,如果疏于对他们的道德意识的培养,缺乏对他们的道德约束...

  • 标签: 行政道德建设 公务员 制度伦理 基本途径 思想教育手段 制度建设
  • 简介:本文从公共行政伦理的界说、中国公共行政伦理文化自觉的生态环境与逻辑起点、中国公共行政伦理文化自觉的初步成果、基本内涵(指导思想、规范体系、监督机制、养成机制)与根本途径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公共行政伦理文化自觉的有关问题.

  • 标签: 行政 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伦理 伦理文化自觉
  • 简介:在我国,街头官僚(Street-LevelBureaucrat)行政裁量权的控制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容易被人们忽视,即使有少数学者对此进行研究,其研究也总是遵循立法一执法一司法的“法制主义”思路,使得研究具有明显的“单点注入”特点。对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进行法律控制,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均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境。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性裁量权,对其实施有效而合理的伦理限制与伦理控制,应当是街头官僚行政裁量权之合理行使的根本。

  • 标签: 街头官僚 行政裁量权 法律控制 伦理控制
  • 简介:<正>江苏省伦理学会‘改革与道德’理论讨论会于去年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苏州举行,会议就经济改革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并有重点地讨论了道德教育在经济改革中的重大作用问题。

  • 标签: 伦理学 讨论会 江苏省 经济改革 理论讨论 共产主义道德教育
  • 简介:20世纪初,西方理论界出现科学化倾向,公共行政管理被归入科学的事实领域,伦理学则属于价值领域,两者被人为地分离;行政与伦理的结合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从行政产生之时起,行政管理的价值问题与伦理目标就成为学者们思考的一个焦点;20世纪70至80年代,行政与伦理真正开始融合,不仅出版了理论著作,而且在行政实践中接受了伦理规范.至此,公共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以产生.

  • 标签: 事实领域 价值领域 公共行政管理 公共行政伦理学
  • 简介:我国独生女儿农户是特别时期、特定政策和特殊意愿共同作用的弱势群体。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和实例,从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照护资本等方面探究了独生女儿农户生计脆弱度不断加深、脆弱面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独生女儿农户生计的脆弱亟待行政主体从行政责任和行政良心方面,加强对未来这个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增加生计资本、降低脆弱风险、破解脆弱难题。

  • 标签: 独生女儿农户 生计脆弱性 行政责任 行政良心
  • 简介:<正>江苏省伦理学会1988年11月14日至17日,在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酒厂宾馆召开年会和道德理论讨论会。与会代表围绕着道德的困惑与伦理学的使命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自由热烈的讨论。一、道德的困惑与伦理学的使命陈延斌认为,道德的困惑归根结底是道德观念的冲突。第一,三种义利观即“义利并重”与“重义轻利”、“义利并重”与“重利轻义”、“重利轻义”与“重义轻利”的冲突;第二,新旧观念的冲突,如安贫乐道与勤劳致富,竞争上进和与世无争;第三,平等、公正观与封建等级、特权观的冲突;第四,人的价值观的冲突,表现为忘我与重我

  • 标签: 伦理学 江苏省 使命 义利并重 生产力标准 重利轻义
  • 简介:<正>最近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同志座谈台湾电视连续剧《含羞草》,大家认为剧中人物所表现出的爱情、婚姻、家庭道德观念,较好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活,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一部成功之作。

  • 标签: 尔刚 伦理学研究 社会科学院 天津 爱情观念 爱情生活
  • 简介:现代科学已经走向了“后学院”时代,在应用语境下与社会之网紧密纠缠。然而,随着科学语境的变迁,科学道德问题却日趋复杂,不断凸显出科学共同体自由和自律缺失所带来的道德困境。反思之后的理性选择是:在科学与社会适度“亲和”下保持道德张力,积极培育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自治能力的科学共同体,以科学精神和道德精神的辩证融合促进科学和社会的创新进步。

  • 标签: 后学院科学 科学道德 科学共同体 自由 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