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佛教认为,宇宙人生万事万物都是由于互相依待、互相作用才得以存在,即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即事物的生起、变化、发展、消亡都是缘起的。“缘起”就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就是任何现象和结果都不是天生的,都是相关的众多因素与条件共同作用而引起的。《杂阿含经》卷二中讲:“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这就是说,佛教所谓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遵循和符合这一缘起的规律,这是普遍真理。该经卷十二中又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这强调了事物现象因缘与果报之间的必然性关系。这种因果间的必然性关系,既是对世界本原的揭示即世界观,又是对人生真实的体悟。而佛教主要关注人生的解脱,所以,佛教因果报应说侧重于论述社会人生的探究与改造。佛教缘起论是佛教理论的基石和核心,佛教所有的精神演绎与理想构筑都奠定在缘起论基础之上。

  • 标签: 佛教 因果报应说 基本原理 简论 理论构架 十因
  • 简介:人种什么,就收什么。那随从肉情撒种的,必由肉情收获败坏;然而那随从圣神撒种的,必由圣神收获永生。为此,我们行善不要厌倦;如果不松懈,到了适当的时节,必可收获。所以,我们一有机会,就应向众人行善,尤其应向有同样信德的家人。

  • 标签: 相生 因果 永生 信德
  • 简介:七叔是爸爸的亲兄弟,因为家庭拮据不得以操起屠刀,干起了屠牛的行当,哪知本小利厚,所以一干就是几年,为此造了许多的杀业。如今他受了果报进了监狱,受了许多的痛苦,究竟做了多大的恶业,以致受如此的痛苦呢?这是一个无法量化的问题,如果知道他屠杀动物时出现的残况相信就会有所感悟。

  • 标签: 佛教 杀生 报应 教义
  • 简介:牵明著.觉群佛学博士文库之一,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8月版。在西方文化强烈刺激下的民国时期,印光大师扶三教于既倒,融雅俗而开新,对以儒释融通为文化底色的中国佛教居士阶层作出了理机双契、影响深远的圆明开示。印光大师“因果正信”居士观有两个基本特色:一个是以儒教伦常为基础而又内在融通儒道释三教优长,另一个则是对精英清净感应修证和大众善恶因果感报大小文化传统的自觉整合。印光大师以“因果正信”居士观为核心线索与评判依据,在学理上开拓出以儒释融通为基本特色的现代中国佛教居士家庭建设。印光大师居士观自觉承绪明清以来儒释道人文教化发展脉动,

  • 标签: 印光大师 居士 因果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中国佛教 儒释融通
  • 简介:敦煌写卷S.5588,首尾皆残缺,故学界多以其现存首句"只为求因果"中"求因果"三字冠名。《求因果》与大多数敦煌写卷一样,为唐五代时期的作品,但具体年限难以断定。这是一篇佛教思想笼罩下的"劝善文",尽是佛教语言和思想。但字里行间渗透着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甚至民间思想。这与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时代背景相关,因为儒、道思想在中国的根基和影响巨大,佛教想要发展壮大必须与其调适兼容,当然各个教派之间思想的共通性也是一大因素。"求因果"吸纳了儒、道思想中与佛教教义相通的某些成分,甚至只是借用某些表达方式和思想框架,来表达佛教劝人修身向善的思想。

  • 标签: 求因果 佛教 援道入佛 孝道 礼教
  • 简介:清静为本,参悟为要古人读经之前要“拜经”和“展经”,先洗手,再抱拳躬身,然后再小心地打开经书细读,这当中便需要一种恭敬心和清静心。有了这种心,便可以进入到参悟本经的境地了。有一位前辈曾经说过,读经有五个方法,就是“参、悟、体、行、证”。

  • 标签: 参悟 拜经 冤家债主 承负 苦乐 二字
  • 简介:本文试图通过休谟的怀疑论来理解《中论·观因果品》的因果观。本文认为,人们认识和理解因果联系时,做了两个有用的假设:作为原因和结果的两个现象的独立存在和因果联系的普遍有效。但是这两个假设是蕴含矛盾的。如果因果联系是普遍有效的,即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处在因果联系中,那么原因就必然在与结果的联系中存在而不可能是与结果毫无联系的独立存在。龙树认为因果联系是普遍有效的,因此,没有独立于因的果,也没有独立于果的因,也没有独立于因果因果联系。然而,我们的心灵总是习惯于把想象和建构的假设当作客观的真实,哪怕其中包含着矛盾。龙树的论述不仅指向具体的对因果联系的认识,而且隐含着对人类把想象当作真实的“习惯”的批判。

  • 标签: 因果观 《中论》 休谟 怀疑论
  • 简介:慧能开创的南禅宗成为后来中国佛教的主流,影响了后来的中国佛教。但是净土教也在中国佛教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明清以来的一些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的剖析,认为所谓“禅净兼修”是南禅宗的唯一出路,净土教则借此兴起也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派,特别是如果没有净土教的兴起,则整个中国佛教都会随着禅宗的衰亡而衰亡。净土教既复兴了中国禅宗,也为中国佛教提供了发展的方式。

  • 标签: 净土教 禅宗 开创 慧能 中国佛教 因果
  • 简介:印光大师以佛家慈悲济世的情怀,在其文钞中多次提出因果在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因果是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根本,也是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印光大师的因果思想对净化人心、净化社会;对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稳定繁荣,以及维护世界和平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印光 因果 格致诚正 家庭教育
  • 简介:首先,感谢刘部长、周处长等党政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与会各位代表对我的厚爱。我想,今天选我作会长,更为主要的,还是对我个人的激励与培养,所以,在感谢之余,我还要提上两个要求:一个要求是,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多多地监督

  • 标签: 普陀山佛教协会 宗教工作 戒律 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