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该研究采用问卷法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学业归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分别对初中生和高中生建立了因果关系模型。两模型区别在于:(1)学业成绩对初中生自我概念的影响大于对高中生的;(2)高中生学业自我概念受内部控制、非学业自我概念受未知方控制直接影响。研究还表明:(1)初中生的学业自我概念显著高于高中生的;(2)学业自我概念、一般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高低一致;(3)内部控制源与有势力的他人控制源显著相关。

  • 标签: 自我概念 学业成败归因 学业成绩
  • 简介: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选取北京市某普通中学428名初一至高三的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有偶像的中学生人数显著高于无偶像的人数,"歌星影星"与"著名人士"是其崇拜的主流.(2)学业自我概念及其各维度在有无偶像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3)主要偶像类型对学业自我概念具有显著主效应.(4)有无偶像和主要偶像类型对学业成绩均没有显著主效应.

  • 标签: 中学生 偶像崇拜 学业自我概念 学业成绩 关系研究
  • 简介:运用问卷法,对612名北京市中小学生及其父母分别进行了自我概念和教养风格的测试.结果表明,父母民主型教养风格通过儿童学业自我概念这一中介变量,对儿童学业成就产生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而父母专制型教养风格,则以直接的途径对儿童的学业成就产生负面效应.

  • 标签: 父母教养风格 学业自我概念 学业成就 中介效应
  • 简介: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初二学生学业求助的动机特点和文化特色及其关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求助态度和求助行为同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文化因素有关;(2)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文化因素对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是以学业求助态度为中介的;(3)学业求助既受动机因素的影响,又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 标签: 初二学生 学业求助 动机因素 文化因素
  • 简介:本研究采用Marsh自我描述Ⅱ型问卷对山西省太原市的几所中学7—9年级的260名优生和学业不良儿童了测查,结果发现:(1)优生和学业不良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习成绩有较高相关;(2)优生和学业不良儿童在自我概念上存在显著差异;(3)学业不良儿童的自我概念年龄差异不大;(4)学业不良儿童在部分自我概念上存在性别差异。通过调查,作者试图揭示中学生学业不良儿童在学业、非学业上产生消极自我概念的原因,并探求改变学业不良儿童自我概念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学业不良儿童的矫治提供一些建议。

  • 标签: 学业不良 儿童 学业自我概念 途径和方法 学习成绩 显著差异
  • 简介:为对大学生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进行探究,本研究采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MMCS)对江西师大403名大学本科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对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的归因上都是倾向于内控,且不论是对学业成就还是对人际关系的归因,努力因素都占着重要地位;另外,对学业成就与人际关系的归因还存在性别、文理科以及年级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学业成就 人际关系 归因理论 心理素质
  • 简介:运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自编的《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对1247名小学生作心理素质团体测试。利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小学生心理素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学业成绩高分组心理素质优于学业成绩中等‘组和低分组,学业成绩中等组优于学业成绩低分组。(2)分年级看,不同年级不同学业成绩组的小学生在心理素质因素上的差异有不同。(3)学业成绩高分组学生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较好的水平层次,学业成绩中等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中等水平层次上,而学业成绩低分组主要分布在心理素质不好的水平层次。

  • 标签: 小学生 心理素质 学业成绩 心理机能 研究对象
  • 简介:本研究分析探讨了成就动机、成就目标与学业冒险行为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我国小学生倾向于回避中等水平的学业冒险活动,而选择稍稍低于自身能力水平的学习任务。2.不同成就动机特点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个我取向成就动机水平越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也越高。3.从成就目标的影响看,定向于以强调提高自身知识与能力水平为主的掌握目标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定向于成绩目标的学生则表现出回避学业冒险行为的倾向。4.反馈对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成功信息的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社会取向成就动机支配下的学生得到结果反馈后,也提高了自己的学业冒险行为水平。

  • 标签: 成就动机 成就目标 学业冒险行为 中等冒险水平 反馈
  • 简介:用问卷法对194名初中生学业延迟满足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中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初二和初三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水平明显低于初一学生,女生比男生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高。课堂目标结构与学业延迟满足有显著关系,任务取向的课堂目标与学业延迟满足呈正相关关系;自我取向的课堂目标与学业延迟满足呈负相关关系。任务价值、自我效能与学业延迟满足呈正相关关系,学业延迟满足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学业延迟满足 课堂目标结构 自我效能 任务价值 学业成绩 初中生
  • 简介:以829名高中生为对象,对'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加利福尼亚人格调查表'和'中学生学业负担态度量表'的测试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F检验,探讨学生智力水平与人格类型特征对其学业负担态度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智力水平学生对待学业负担的态度无显著差异,但积极进取型学生与固执冲动型及消极退缩型学生间的差异显著.积极进取的人格类型特征有助于形成学生对待学业负担的积极态度,而消极人格类型特征导致学生对待学业负担更为消极的态度.

  • 标签: 高中生 智力水平 人格类型 学业负担态度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控制点是现代心理学中的一个新概念,它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J·B·罗特于1966年提出,意指个体解释其成功和失败的倾向性。根据控制点可将学生分为内控型与外控型。内控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行为和学业成绩都是自己的能力等内部因素决定的,自己所作的努力能控制事态的发展,并相信奖赏依赖于自己的行为,他们倾向于慎思、任务定向和持久性。而外控的学生则认为,自己的行为和学业成绩受到命运、运气、机遇和他人摆布的影响,并认为奖赏不依赖于自己的行为,他们倾向于分心、敌意、更少任务定向。当然,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极端内控者和极端外控者并不多见。但是,每个人都可以在两个极端之间的轨迹点上找到相应的位置。

  • 标签: 初中生 学习活动 学业成绩 新概念 控制点 班主任
  • 简介:本文综述了五十年代以来西方教育心理学界对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自我概念和动机定向之间关系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小学生学业成绩、自我概念和动机定向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并通过路径分析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自我概念和动机定向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国外的研究部分一致,同时也有差异之处,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对学生的成就状况有不同的影响。最后,对中小学生成就状况的跨文化差异以及本研究对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成就状况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学业成绩 自我概念 动机定向
  • 简介:本研究采用跨文化教育协作组(CCCRE)编制的访谈问卷,采用结构化访谈方式,通过跨文化教育研究协作对9个国家513名教师进行访谈调查.本文着重探讨了教改的种类、起因和角色特征对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教改类型对教师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的变化有显著影响2)教改起因对教师的时间利用和职业发展有显著影响,并在时间利用上显示出文化上的差异.3)我国教改在起因上表现出与总体趋同态势,但它们对教师的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的变化有更积极的影响.4)执行者是教师在教改中的主要角色,但这种角色对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教学改革 教师工作 生活质量 跨文化比较 人际关系 职业发展
  • 简介:本研究对122名本科生《心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经验进行调查,其结果为:(1)在该课程的学习经验和考试成绩上男、女生差异显著,它表现在学习态度层面的有用性和成就态度,投入动机层面的自我投入上女生均优于男生;研究还发现,考分低则焦虑水平较高;(2)学习焦虑、学习态度、投入动机与考试成绩之间有显著相关。其中学习焦虑与成绩呈负相关,学习态度、投入动机与成绩呈正相关;(3)学习焦虑,学习态度和投入动机均影响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不仅受到学习焦虑和投入动机的直接影响,还受到学习态度等因素的间接影响。

  • 标签: 学习态度 学习焦虑 学习经验 动机 学习成绩 考试成绩
  • 简介: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的量化(Quantitativeinvestigation)方法,从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认知、攻击性情绪三个方面对广州青少年的攻击性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前广州市高中生在攻击性行为表现上,青少年的身体攻击相对较高;在攻击性认知上,报复心理较为强烈;而在攻击性情绪表现上,青少年的冲动性较为突出。②住宿生与走读生的攻击性没有显著差异,在攻击性情绪上,走读生显著高于住宿生,尤其在冲动方面差异显著。③网络游戏类型与身体攻击行为、易怒情绪存在相关。

  • 标签: 高中生 攻击性行为 八荣八耻 攻击性情绪